第107章 冯氏一朝化凤;刘骏再遇危机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北魏册立皇后的大日子终于到了。众妃嫔都跟要去抽奖一样,兴奋万分,北魏宫规虽然严苛,却也有讲理的地方,不看家世背景,也不看陛下稀罕谁,一切看老天的意思。
众妃嫔眉梢眼角滑翔着凛然之气,挺胸抬头,环佩叮当,颇有点愿赌服输的意味,都是跟陛下睡过觉的人,谁怕谁啊?
工匠早已将鎏金炉、拔蜡等模具擦拭得锃明瓦亮,三十六座熔炉依次排开,炭火烧得正旺。
各位妃子抽签决定次序,抽到几号就去几号熔炉,小冯氏抽到了三十六炉,可是真够靠后的,她无奈地笑了笑,有点开局不利的意思。
小北搀扶着她,如风拂柳,向后面走去,她要是再往后闪闪,就要脱离大部队了。
两位李氏新宠,分别抽到了六号,八号炉,正在高台之下,如果她们愿意,都可以和台上的陛下抛个媚眼啥的。
铜料在紫铜坩埚里熔成金红的麦浪,缓缓流动,泛着细密的气泡。
各位妃子袖挽罗纱,在工匠扶持下,提起錾花铜勺,将铜液小心翼翼的注入蝉纹模具之内,那不是铜液,那是她的心血,铜液如流金般映射着一张张倾国倾城的小脸,眼神里都是期望和势在必得。
青烟裹着铜腥味升腾而起,漏壶刚滴完第三斗水。
小冯氏却在这时低声说了句:我这模子有问题,冷却得太快。
她盯着自己那尊尚未凝固的金人小像,指尖抚过模具边缘:取新熔的生铜汁,兑三成白锡水。
老工匠吓得魂飞魄散,从来没人这么做过,道:“贵人不可,万一金人不能成型,悔之晚矣!”
小冯氏摆了摆手,道:“没事的,我自有道理。”说罢解下自己的赤金八宝玉石披帛,往炭火上一铺:用我的鎏金炭再温模具。
当琥珀色的铜液在她的注视下,第二次注入模具时,她轻摇皓腕,九鸾金铃轻响不停。
很快到了验看时分,礼官把三十六尊金人呈到常太后和拓跋浚面时,常太后突然“咦”了一声。
其中一尊金人,出齐的周整,竟比其他金人多出三分温润,五分光泽,金人衣褶间凝着层若有似无的金霜,栩栩如生!
常太后为拓跋浚乳母,当年根本没有机会参加这个神圣的仪式,可还是听过一些宫廷传闻的,都说这一日神明显旨,会亲定皇后人选,被神明选中的嫔妃一定会铸出完美金人,原来传闻是真的。
“快看看,这是哪位妃子的?”根本不用比较了,这个金人就是鹤立鸡群,常太后对这个天定儿媳特别感兴趣。
礼官反复核对,跪倒呈报,道:“这是冯贵人所铸!”
众妃嫔闻言,都泄了气,齐刷刷看向小冯氏,有羡慕的,有嫉妒的,当然也有恨的!
而拓跋浚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暗暗松了口气,哪个男人不想要个贤内助呢?要是神明给他配了个驴马蛋,那可闹老心了!
册封之日就在三天之后,太和殿檐角上的瑞兽,仿佛都在微笑,于晨光中熠熠生辉。
若干青铜鼎里的南海沉香,已经被点燃,烟雾轻渺,缕绕着盘龙柱缓缓上升,将整个大殿烘托得如在云端。
群臣身着华丽朝服,腰间玉佩,随着叩首,起伏作响,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一跪就是二十六年,从未来的某一天开始,他们匍匐在这个美艳无双的女人脚边,她不点头,谁也站不起来。
祭天的玉璧与祭祖的太牢,已在午门外陈列整齐,黄绫覆盖的祭文上,朱砂笔写笔迹洇着龙脑香,上书四个大字:“承天景命”!
拓跋浚身着十二旒冕服,执玉册的手在丹陛上投下重重厚影。
当刻着皇后之玺的螭虎纽金印,从朱漆匣中捧出时,殿外三十六柄黄罗伞同时撑开,小冯氏瞬间周身恍若披金。
她伏地叩首,凤冠上的东珠垂帘轻晃,露出鬓边那支拓跋浚所赠的累丝嵌宝步摇——正是三日前,他亲手为她簪在云鬓之间的。
………皇后冯氏,母仪天下……
诏书中的尾音轻落,众臣再次跪拜。小冯氏在女官搀扶下起身,镇静自若的走向拓跋浚,坐在了他的身边,她面色温和带笑,广袖拂过案上金壶,与拓跋浚的目光相撞,顿时迸发出爱意千重。
拓跋浚望着自己的皇后,也是感慨万千,有什么能比和相爱的人携手一生更令人心满意足的呢?
他笑呵呵的看向她,握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腿上,终于给了她最隆重的婚礼,在俩人心中,这可真是古今中外,天上地下第一件美事!
拓跋浚的目光落在小冯氏鬓边步摇的那颗珍珠上,那颗珍珠恰好坠在泛红的耳尖之处,像极了昨夜他吻她时,眼角那滴将落未落的清泪,小冯氏姿态之美,无人能及!
拓跋濬(浚),得了皇后,正和心意,心中畅快无以言表,为此大赦天下,也借机顺时而变,休养生息。
小冯氏北燕郡主出身,汉人血统,母仪天下以后,这种高规格的胡汉联姻,令北魏的民族融合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小冯氏可不是绣花枕头,博学多才,正能量满满,时常劝说夫君培养声威,广布恩德。
拓跋浚采用怀柔政策,与内外和睦相处,对于遥远兵镇更是优抚有加,尽量息戈止战,与民休息。
北魏本来像是一头病卧而的大象,呼哧带喘,在拓跋浚的经营下,悄无声息间恢复着生机。
谁也没料到这个不满十七岁的世嫡皇孙如此沉稳老练,要不怎么说三岁看出吃老相,孩子行不行,还真跟年龄没多大关系。
可是与北方遥遥相望的南方的新帝刘骏,却是一地鸡毛。
他比拓跋浚年长一些,二十五岁了,可是之前毕竟没按继承人培养,有些压不住镇脚,朝臣宗室多有不服,刘骏是能忍则忍,大事化小,偏在这时,沈庆之告老还乡的奏折又到了!
刘骏叉着腰走来走去,皱着俊朗的眉头,烦躁不安的问道:“这是第几封了?”
大臣道:“十八封!陛下,要不让他走吧,缺了他这块绿豆饼还不做槽子糕了,难道没了他,咱们大宋就玩不转了不成!”
刘骏扬起他手里的奏折摔在那位脸上,道:“你说的对,离了他就是玩不转!不准他退休!找个能言善辩的去劝说安抚一下,他死活不能走!”
君臣正闹着,突然有大臣疯了一般冲进殿来,喊道:“陛下,不好了,有人谋反!”
刘骏脸色一青,叹息道:“你看,这不来了吗?他能退休吗?”
http://www.hlys.cc/47169/1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