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 >第143章 孝武帝英年早逝,后人评水落石出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43章 孝武帝英年早逝,后人评水落石出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孝武帝刘骏文武全才,为人机警果断、勇敢无畏。

  年少机颖,做王爷时荒唐无行,不仅父皇刘义隆不待见,各个皇子也没把他放在眼里,做帝王时英明神武,杀伐果断,聪慧无比。

  天生的神清气爽,魁梧英俊,读书一目七行俱下,过目不忘。

  雄决爱武,长于骑射。

  善于决狱,曾经与天下人明言:必令死者不怨,生者无恨。

  文章才藻甚美,敏捷华丽,引导“大明诗坛”走向繁荣,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他还是个痴情帝王,殷氏去世以后,他数次来到殷贵妃的墓前凭吊:

  投步足履慢,

  举目满凄清,

  哀其赴黄泉,

  追爱恸中情。

  咱就说这样的人,你在他面前怎么得瑟?论武功,打不过,写文章,差挺远。

  论儒论道论佛更是没人说得过他。

  最难能可贵的,他活得真实,讨厌虚伪和无为空谈。

  所以他肯定是骄傲的,未必得罪了不少人,可是人家有骄傲的资本。

  而且他热衷改革事业,这个事儿一般人整不了,我们都习惯循规蹈矩,面对新事物接受起来都挺费劲的,别说发明新事物了。

  作为南朝政治格局的真正开创者,他文武政经农,多管齐下,采用一套完备的新制度来管理国家。

  他完成了刘裕和刘义隆一直没能完成的土断制度,将山林胡泽大部分收回国有,完成了州镇分割。

  这些制度后来传到了北魏,落到了冯太后手中,冯太后惊为天人,大加赞赏,不遗余力的执行了下去,经过多年的运行,优点越来越突出,隋唐时发扬光大。所以说刘骏的政治眼光得多长远吧。

  公元463年,殷氏去世不到一年,由于忧伤过度,睡不安寝,食不甘味,刘骏身体每况日下。

  便在这时,路太后患病去世,更加令刘骏痛不欲生,世上最爱他的两个女人都去世了,他感到从没有过的孤独与冷清。

  他也觉得自己去日无多,再次召集群臣商量兵制问题,早在458年,刘骏就诏令罢除军户 ,如今已经卓有成效,刘骏终于下定决心,停止了“世兵制”。

  自从汉末就兴起的“世兵制”从此退出了南朝的历史舞台,“征兵制”和“募兵制”开始复兴,又为寒门入行伍,打开了一扇大门。

  十二月,江东诸郡爆发大规模的旱灾,刘骏得知奏报,病情雪上加霜,如此严重的饥荒,恐怕浙江十分之六的户口都会饿死逃亡!

  公元464年正月六日,已经病重的刘骏下诏:“江浙收成不好,需立刻赈济。官府筹集赈灾粮食,米粟商人,不得征收途中杂税。”

  又恐官员懈怠,不把百姓的生死安危放在心上,他几次昏迷,又从中醒来,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询问赈灾情况,又下诏说:“去年干旱,收成锐减,穷困之家离乡逃荒,流落街头,朕身感同情。

  可开仓放粮,重点是建康、秣陵二县,快速反应,适时赈济。

  若因救灾迟缓,导致百姓饿死,社会动荡,严加法办!!!!”

  办完这件事,他已经如一盏残灯,堪堪灯灭。

  公元464年7月12日 ,刘骏在玉烛殿召见太宰刘义恭、始兴公沈庆之、尚书令柳元景、尚书中事颜师伯、领军将军王玄谟,托付后事。

  这几位受命辅政。

  别人尤可,沈庆之哭得死去活来,不停呢喃:“这不完了吗?陛下还这么年轻,多少宏图大志未得施展,怎么就不能治了呢?这是什么病?我都快八十了,也不想活了,随陛下去吧……”

  几十位太医跪在外面,泣不成声道:“陛下心火不燃,诸药无效啊!”

  刘骏听得几位大臣到了,立刻诏令:“刘义恭和柳元景入内城居住,掌管朝廷事务,辅佐新帝。

  新帝诸事大小要和沈庆之商量,需得沈庆之同意,才可实行,如果有军务突发,北魏来犯,全权委托沈庆之处理。”

  刘骏又将颜师伯诏到床前,久久看着他,道:“尚书府的事务,朕就托付给你了。”

  颜师伯俩泪长流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以报陛下!”

  外监事务,刘骏交给了王玄谟处理。

  诸事安排妥当,刘骏缓缓叹了口气,道:“朕也只能做到这里了……”

  又诏太子刘子业前来,一顿嘱咐,他看着太子忧虑不已,所谓知子莫若父,他的眼神透露了心事,他是不相信太子的,刘子鸾更和心意,可是太子废立事关体大,皇后的势力又遍布朝野……闹不好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最终他妥协了,如果老天再给他一段时间,他肯定会废掉刘子业,扶立刘子鸾。

  “皇儿,你皇祖母已经先我而去,为父已经没什么牵挂了,可是你要谨记父皇的话,诸事要请示顾命大臣,不要擅作主张,再有就是照顾好弟弟妹妹,他们毕竟还很年幼,所为长兄如父,你可莫要忘了……”

  刘子业连连点头,泪湿前襟。

  刘骏最后眼角滴泪,撒手人寰,在玉烛殿驾崩,时年三十五岁。

  公元464年七月三日,刘骏塟于景宁陵。谥号为孝武皇帝,庙号“世祖。”

  太子刘子业继位。

  刘骏正在盛年,终于追随殷氏而去,将这一帝王之爱演绎的淋漓尽致。

  刘骏一生辉煌无比,如夏花灿烂,如流星耀眼,如果不是英年早逝,那么南北朝的历史肯定会被改写。

  他也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文治武功无人能及,标准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

  同时也被骂了个外焦里嫩,可真是骂名滚滚。

  这也成了南北朝最大的一起公案!

  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泼在他身上的污名秽水有几项。

  第一:残杀宗室,就愣往头上扣啊!俩个哥哥,三个弟弟,一个叔叔都死在他手里,确实是真的,可是这事?怨他吗?那俩弑父的哥不该死吗?那几个弟弟能留吗?那个叔叔刘义宣,咱也不评论了,就是猪头一个。

  第二:荒淫无道。

  问题是证据呢?没有!

  和谁荒淫了?

  姓氏名谁,家住哪里?

  除了殷氏之外,别的妃子都很少出现在他的生命里,他子女确实不少,除了说明他身体好以外,人家那都是婚生子女,没毛病啊。

  有抢男霸女吗?夺了谁家女儿,霸占了哪家老婆?没有啊!

  最后司马光可能也因为没有证据互相佐证,没有把那些乱码七糟的东西写进《资治通鉴》。

  比如刘骏和他母亲的非议,司马光就一字未提。

  至于刘骏和堂妹的传说,也是没头没尾,最后很多野史落在了殷氏身上,愣说殷氏是刘义宣的女儿,可惜殷氏姓殷,不姓刘!

  最后荒淫去哪里了?实在找不到证据,全泼到了殷氏一个人身上,可是殷氏也没有祸国殃民,相反的还时时疏导刘骏暴躁的情绪,救了不少大臣,这啥荒淫啊?我觉得这更像爱情!

  余下说他爱开玩笑,戏谑大臣,但是刘骏在位期间一个封疆大吏没杀,正直文臣谁也没动,蔡兴宗顶撞他跟玩一样,搁在别的皇帝手里你试试,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檀道济怎么死的?

  满朝文臣武将对他死心塌地倒是有很多明证。

  出现这种撕裂的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大部分传说来自《魏史》,这部历史还有一个别称,叫《秽史》,可信度很低,而且埋汰刘骏不是北魏最爱乐干的坏事吗?青州一战,黄河以南丢失,多来气了,打不过怎么办?写历史埋汰你!

  第二:《宋书》,沈约在刘宋灭国以后,效力齐国,修订了这部历史,一来南朝齐篡了刘宋,肯定得极尽污蔑之能事,再者刘骏是沈约的杀夫仇人,你想想能有好吗?他是好事一笔带过,坏事大书特书,落了一个“讥史”的恶名。

  第三,刘骏死后,其子刘子业继位,可真是一言难尽,直接被废,皇位被刘骏的弟弟刘彧夺了去,你就想想,他能说哥哥好吗?那么好你给人家篡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刘骏太倒霉了,处在了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明明可以和任何一位武帝比肩,却栽在了一堆玩笔杆子的文人手里,所以说,到啥时候得有个好儿子,要不然接不住盘啊!

  可是无所谓,传来传去,最终那些无稽之谈都被否定了……
  http://www.hlys.cc/47169/1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