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坝筑基
推荐阅读:
叶辰夏若雪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我的谍战岁月
柯南:猫猫和酒厂不得不说的故事
我行走江湖那些年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孔雀河血战半年后,水电站工地彻底摆脱了战争的阴影,以一副崭新且更加坚韧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环绕工地的防御工事已然成型,了望哨上的战士警惕地巡视着边境方向,与施工机械的轰鸣声共同构成了这片山谷独特的交响乐。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片已经完成基础处理和清理的坝基上。接下来,将是决定水电站成败的关键步骤——大规模坝体混凝土浇筑。这在这个缺乏大型现代化施工机械的年代,是一项极其艰巨的挑战。
吴工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高台上,望着下方忙碌的工地和那条如同巨龙基座般的坝基,心情既激动又凝重。他手中拿着最终确定的施工方案,那是在宋书羽“有限挖除 加强固结”建议基础上,经过无数次计算、模拟和专家论证后形成的。
“同志们!”吴工通过简易的扩音器,对集结在坝基前的所有施工骨干、工程兵以及负责后勤保障的战士们进行浇筑前的最后动员,“今天,我们就要开始为大坝浇筑第一方混凝土!这不是普通的工程,这是为我们边疆的未来奠基,是为牺牲的战友们实现夙愿!技术要求高,作业强度大,容不得半点马虎!各班组,按照预定方案,就位!”
命令下达,庞大的施工机器开始全力运转。
首先是混凝土的制备。 工地附近建立了数个大型的拌和场。没有自动化的拌和站,全靠人力配合小型搅拌机(部分自制,部分调配)。战士们如同勤劳的工蚁,将水泥、砂石、水按照严格的比例送入搅拌机,出料后立刻由等在一旁的运输队接手。
运输是最大的难题。 没有混凝土泵车,没有大型输送带。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人力手推车、畜力车(驴、马)、以及几条临时架设的、通往坝体不同高度的简易索道。
只见工地上,一条条人力和畜力组成的运输长龙,沿着陡峭的施工道路,艰难地将一车车、一桶桶新鲜的混凝土运送到坝基浇筑点。号子声、马蹄声、车轮的吱呀声、索道滑轮的摩擦声,混杂在一起,震耳欲聋。汗水浸透了每个人的衣衫,在寒冷的山谷中蒸腾起一片白雾。
宋书羽也出现在了工地上。他没有干涉具体的指挥,而是重点关注技术环节。他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稠度),观察浇筑时的振捣情况(使用简易的电动插入式振捣器,这是基地自己能生产的小型电机首次成功应用于工程),确保混凝土密实,不出现蜂窝麻面。
“振捣要到位,但不能过振,防止离析!”宋书羽对负责振捣的工人大声提醒。
王振虎则带着几个技术员,负责不同浇筑区域的协调和记录。他们需要确保浇筑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冷缝(两次浇筑间隔时间过长形成的薄弱面),并详细记录每一批混凝土的浇筑时间、方量和位置。
浇筑从大坝最低处的河床部位开始。混凝土被倾倒入仓,工人们立刻上前,用铁锹辅助摊平,振捣手紧随其后进行振捣。场面繁忙而有序,如同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团体操。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山谷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乌云密布,下起了冰冷的雨夹雪。雨水会影响混凝土的水灰比和质量,低温则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凝结和强度增长。
“立刻搭建防雨棚!用篷布覆盖已浇筑和正在浇筑的区域!生火盆,提高仓面环境温度!”吴工临危不乱,迅速下令。
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撑起早已准备好的巨大篷布,在浇筑区域上空搭建起临时的“屋顶”。一个个用铁皮桶改造成的火盆被点燃,放置在仓面周围,驱散寒意。尽管条件艰苦,但浇筑工作几乎没有停顿。
夜晚,工地更是亮起了数十盏大功率灯泡(由基地的小型发电机供电),将整个坝基照得如同白昼。三班倒的战士们,在灯火通明中,继续着与时间赛跑、与自然抗争的壮举。
宋书羽和吴工轮流值守,常常熬得双眼通红。看着那在无数双手的努力下,一毫米一毫米缓慢上升的混凝土坝体,他们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情感。
这不仅仅是在修筑一座水坝,更是在用集体的意志和汗水,浇筑一座象征着不屈不挠、追求光明的丰碑!
第一阶段的连续浇筑,持续了整整七天七夜。当最后一方混凝土注入预定区域,所有人都累得几乎虚脱,但看着那初具雏形、露出地面数米高的坚实坝体,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疲惫而欣慰的笑容。
大坝,终于有了自己的“骨骼”和“肌肉”!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这坚实的开端,无疑给所有人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宋书羽站在新浇筑的坝体上,脚下是尚带余温的混凝土,前方是奔流不息的孔雀河。他知道,当这座大坝最终截断河流,点亮戈壁的那一刻,独立一团乃至整个边疆的历史,都将被彻底改写。
http://www.hlys.cc/47207/1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