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看不见的战线(下)
推荐阅读:
叶辰夏若雪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我的谍战岁月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柯南:猫猫和酒厂不得不说的故事
我行走江湖那些年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经过周密策划和严格审查,由陈刚主导的“钓鱼”行动悄然启动。行动的代号为“捕风”。“香饵”的制作与投放
“香饵”是经过宋书羽、陈刚和保卫部门同志精心设计的虚假情报包。主要内容包括:
1. 技术“瓶颈”: 虚构了独立一团在尝试“电弧炉炼钢”项目中,遇到了“特种耐火材料”短缺和技术难题,进展缓慢,正在秘密寻求外部采购渠道(暗示了一条假的、看似隐蔽的联络路线)。
2. 人员“裂隙”: 虚构了一位因“家庭出身问题”和在技术路线争论中“受压”而“心怀不满”的年轻技术干部“张某”(由一名绝对可靠、心理素质过硬的保卫干事扮演),并为其设计了详细的背景和“怨念”。
3. 防卫“空档”: subtly 透露了水电站某条备用输电线路的“巡逻间隙”信息(实际上是加强了监控的陷阱)。
这些“香饵”通过几个被暗中监控、有敌特接触嫌疑的边境商人以及被争取过来的、可控的“中间人”,以看似不经意的方式,缓慢而谨慎地向外释放。
耐心的等待与监控
“捕风”行动的核心在于耐心。侦察分队、无线电监测站以及内部保卫网络,全都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监控着任何可能与“香饵”产生关联的动向。
时间一天天过去,最初的几天风平浪静。对方似乎极其谨慎,并未轻易咬钩。
直到行动开始的第十天,无线电监测站首先捕捉到了异常!一个之前未被记录的、短暂的信号,出现在预设的“联络频率”附近,虽然内容无法破译,但其出现的时间和频率特征,与“香饵”投放的节奏存在巧合。
“有鱼在试探!”陈刚精神一振。
几乎同时,扮演“张某”的保卫干事报告,他在下班途中,被一个“不认识”的老乡“偶然”搭讪,对方言语间对他表示同情,并隐晦地提及“南边”有更好的出路。
“鱼开始接触了!”陈刚确认了进展。
他指示“张某”保持警惕,按照预定剧本,表现出既心动又害怕的犹豫态度,与对方进行有限周旋,目的是摸清对方的联络方式和上线。
收网与意外
又过了几天,当对方确认“张某”似乎“上钩”,并提出需要“更有价值”的情报才能安排“出路”时,陈刚认为收网的时机成熟了。他布置人手,准备在对方下次与“张某”接头时,进行抓捕。
然而,就在预定接头时间的前一天,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王振虎急匆匆地找到宋书羽,报告了一个紧急情况:炼钢车间一台关键的中频感应电炉(用于合金钢热处理)的控制电路板突然烧毁!导致一批重要的水轮机叶片毛坯无法按时进行热处理,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查清楚原因了吗?”宋书羽心中一凛,立刻问道。
“初步检查,是电路板上一个功率元件的质量问题,也可能是电压瞬间波动导致的。”王振虎答道,“但……这个元件是新的,入库检验没问题,而且同期其他设备没有出现类似问题。”
单独、偶发的设备故障?宋书羽的直觉让他无法轻易下结论。这起故障,恰好发生在“捕风”行动的关键时期,而且针对的是重要的生产设备。是巧合,还是敌人识破了“钓鱼”计划,进行的反向警告或破坏?亦或是,敌人除了在接触“张某”,还有另一条我们未曾察觉的线,在从事实质性的破坏活动?
宋书羽立刻将这一情况通报给了孙德胜和陈刚。
“他娘的!难道还有隐藏更深的耗子?”孙德胜又惊又怒。
陈刚也感到事态严重。“捕风”行动可能只触及了敌人网络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打草惊蛇了。
“接头计划暂时取消!”孙德胜果断下令,“‘张某’停止活动,转入保护。陈刚,集中力量,给我查!彻查这起故障!从元件采购、入库、安装、操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过!同时,对全团所有重点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
真相与反思
紧张的调查随即展开。通过对烧毁元件的仔细勘验和对采购、仓库、操作人员的逐一排查,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一名负责部分电气元件采购和仓储管理的、平时表现老实巴交的职工身上。经过隔离审查和政策攻心,这名职工最终交代,他不久前被一个境外“商人”以重金收买,任务就是在特定时间,将一批存在质量隐患的同型号元件混入合格品中,伺机替换到关键设备上,制造“意外”故障,拖延独立一团的生产和建设进度。
他并不知道“捕风”行动,他的任务是在更早之前就接收到的,只是选择了这个时间点执行。这与“张某”那条线,是两条并行、互不知情的行动线!
真相大白!敌人果然采取了多线、分散、长潜伏的策略。技术破坏与人员策反双管齐下,手段更加隐蔽和阴险!
虽然成功挖出了一颗钉子,避免了更大的破坏,但独立一团领导层的心情并未轻松。这次事件表明,敌人的渗透和破坏无孔不入,斗争形势极其严峻复杂。“捕风”行动虽然未能按计划钓到大鱼,却阴差阳错地促使他们发现了另一条隐藏的毒蛇,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孙德胜在总结会上沉重地说:“同志们,看来这场看不见的战争,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更复杂。我们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必须把内部保卫和反间谍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
宋书羽补充道:“同时,我们也要加快自身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只有当我们的人才梯队足够厚实,技术体系足够健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个别环节、个别人的依赖,降低被破坏的风险。”
看不见的战线,胜负未分,较量仍在继续。但经过这次风波,独立一团的警惕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应对隐蔽斗争的策略和手段,也必将变得更加成熟和老练。
http://www.hlys.cc/47207/1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