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光明之路——电站攻坚进行时
推荐阅读:
叶辰夏若雪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我的谍战岁月
柯南:猫猫和酒厂不得不说的故事
我行走江湖那些年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金秋的丰收喜悦尚未完全沉淀,独立一团便已全力投入到那场关乎未来命脉的“光明工程”——电站扩容攻坚战中。新电站的工地上,日夜喧嚣,人声鼎沸,与远处宁静的丰收田野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考验着意志、智慧和极限的硬仗。土建攻坚:与时间赛跑
电站选址的丘陵地带,已被削去了半边,露出新鲜的黄土断面。两个连队的战士们,分成三班倒,挥舞着铁锹、十字镐,推着独轮车,如同不知疲倦的蚁群,进行着最基础也是最艰苦的土方作业。没有大型机械,全凭人力与自然的角力。
“快!再加把劲!基础开挖必须赶在上冻前完成!”负责土建现场指挥的副连长,嗓子已经喊得沙哑。秋深露重,早晚已是寒气逼人,所有人都知道,一旦土地封冻,施工难度将成倍增加。
宋书羽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他不仅要解决技术难题,还要关注施工安全。一次,在开挖厂房深基础时,一侧坑壁出现了细微的裂缝,并有土块簌簌落下。
“停!所有人立刻撤出基坑!”宋书羽敏锐地察觉到危险,厉声喝道。
工人们刚刚撤离,不到十分钟,那片坑壁便发生了小范围的滑塌!
“好险!”副连长惊出一身冷汗,后怕地看着宋书羽,“宋工,多亏您发现得早!”
宋书羽面色凝重,立刻召集土建骨干,现场讲解边坡稳定原理和支撑方法。“绝不能盲目图快!安全是第一位的!从现在起,所有超过一米五的基坑,必须进行放坡或者采用木板、木桩支撑!”他亲自绘制了简易的支撑结构图,要求严格执行。
李卫东小组负责的简易龙门吊也在紧张制作中。他们利用废旧钢轨和木材,硬是“憋”出了一台能够吊装数吨重物的土制吊车。虽然简陋,却解决了大型设备安装的燃眉之急。
核心制造:“三大件”的突破与瓶颈
与此同时,王振虎的车间里,气氛更是如同绷紧的弓弦。电站的“三大件”——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如同三座大山,横亘在所有人面前。
· 锅炉攻坚战: 锅炉本体的制造是重中之重,也是难点集中地。最大的锅筒需要将厚钢板卷制成型并完成焊接。王振虎带着最好的焊工,守在地炉旁,反复加热、锻打、卷制。焊接更是关键中的关键,长长的焊缝要求连续、均匀、无砂眼、无夹渣。起初,废品率极高,不是焊穿了,就是内部有缺陷。
“不行!电流不稳,手法也不统一!”王振虎急得嘴上起泡。他下令成立“焊接攻关小组”,统一焊条配方(基于宋书羽的指导),固定最佳焊接电流和速度参数,并由技术最稳定的老师傅带头,进行“标准化”焊接作业。每一段焊缝完成后,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煤油渗透探伤和锤击检查。当第一个合格的大型锅筒终于通过水压试验,巍然矗立在车间时,所有人都忍不住欢呼雀跃!
· 汽轮机困局: 相比锅炉,汽轮机的制造陷入了更深的困境。核心的转子叶片,形状复杂,要求极高的精度和动平衡。车间现有的铸造和机加工能力,难以稳定地生产出合格品。废品堆成了小山,进度严重滞后。
“宋工,这叶片……咱们可能真的造不了那么精细。”王振虎拿着一个扭曲变形的叶片铸件,无奈地向宋书羽汇报,“光是动平衡这一项,咱们就没法保证。”
宋书羽看着那些失败品,沉思良久。他知道,这已经触及了当前工业基础的极限。他果断调整方案:“汽轮机转子,我们向上级打报告,申请调拨!或者,看看能不能从其他兄弟单位找到替代的、要求低一些的旧型号。我们不能被它卡住整个工程的脖子!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发电’,而不是‘造出最完美的汽轮机’!”
· 发电机策略: 基于同样的现实考量,宋书羽也决定,发电机主要采用向上级申请调拨的方案,同时保留利用现有小电机并联的备用方案。他将主要技术力量集中到相对更有把握的锅炉和配套管道、阀门、辅机的制造上。
全团支援:团结就是力量
电站建设,牵动着全团的心。
张建业的农机队,所有拖拉机都成了运输主力,从煤矿拉来煤炭,从采石场运来石料,从车间将沉重的设备部件运往工地。
秦湘云组织后勤队伍,保证了工地上千号人的吃喝拉撒。热腾腾的饭菜、充足的饮水、干净的衣物,以及工地上设立的简易医疗点,都离不开她和妇女同志们的辛勤付出。
甚至学校的孩子们,也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捡拾碎石、平整场地,接受最生动的实践教育。
阿卜杜勒老人也时常带着部落青年,赶着骆驼队,帮助运输一些特殊的木料或紧急物资。
挫折与希望的夜晚
就在工程看似稳步推进时,一个深夜,工地值班人员慌慌张张地跑到团部报告:“宋工!不好了!锅炉房刚砌好的部分烟囱,好像……有点歪了!”
宋书羽和王团长立刻赶到现场。借着马灯的光亮,可以清晰地看到,那用红砖和水泥刚刚砌起约七八米高的烟囱,确实出现了轻微的倾斜!
“怎么回事?!”王团长脸色铁青。
负责砌筑的老师傅战战兢兢地解释:“可能是……可能是基础沉降不均匀,或者……砌筑的时候吊线没看好……”
“胡闹!”王团长勃然大怒,“这是电站!不是搭鸡窝!歪一点?歪一点将来就可能塌掉!这是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必须推倒重来!”
推倒重来!这意味着几十个人好几天的辛苦劳动付诸东流,宝贵的建筑材料被浪费,工期被延误。
现场一片沉寂,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失败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就在这时,宋书羽冷静的声音响起:“团长,同志们。出了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不想解决。烟囱歪了,说明我们的施工工艺或者质量控制还有漏洞。推倒重来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
他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画起示意图:“砌筑这么高的构筑物,不能只靠眼力和手工。我们需要制作更精确的靠尺和铅垂仪,建立严格的复核检查制度。每一皮砖砌完,都要用仪器校验垂直度和平整度!”
宋书羽的冷静和分析,像一盆冷水,浇熄了大家的慌乱和沮丧,也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王团长压下火气,沉声道:“就按老宋说的办!推倒!重来!这次,谁要是再出纰漏,我处分谁!”
没有怨言,只有更加倍的认真和谨慎。在晨曦微露中,工人们默默地开始拆除那歪斜的烟囱。这一次,他们手中多了自制的简易测量工具,眼神中多了前所未有的专注。
挫折,并未击垮他们,反而让这支队伍变得更加严谨、更加成熟。电站工地的灯火,依旧在戈壁的寒夜里顽强地亮着,那不仅仅是在建造一个动力源,更是在锤炼一种精益求精、永不放弃的工业精神。光明之路,注定坎坷,但独立一团的建设者们,正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向前跋涉。
http://www.hlys.cc/47207/1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