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无声的较量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针对悄然浮现的情报威胁,独立一团迅速构筑起一张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防御网络。一场在暗处进行的、没有硝烟却同样凶险的较量,全面展开。

  陈刚率领的侦察分队化整为零,如同水滴融入沙海,活跃在以基地为中心、半径近百公里的广阔区域。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军事侦察员,更像是一支兼具了情报搜集、反侦察和特种作战职能的尖刀力量。

  在赛买提发现异常的那个绿洲集市,两名侦察兵扮作长期蹲点的皮货商人,租下了一个小摊位。他们不再急于打探,而是耐心地经营,与周围的商贩、牧民闲聊,逐渐融入环境,建立起自己的信息渠道。他们敏锐地发现,那几个之前打听消息的生面孔并未离开,而是不定期地出现在集市,与不同的人接触,行踪诡秘。

  “他们在建立自己的情报网。”陈刚在加密的电台通讯中向团部汇报,“通过收买本地一些见钱眼开或者对兵团政策不了解的人,搜集关于我们兵力调动、物资运输、甚至干部情况的信息。手段很专业。”

  与此同时,另一支侦察小组沿着发现不明骑手和信号弹的方向进行追踪。他们在戈壁深处发现了一些临时宿营的痕迹,篝火的余烬、丢弃的空罐头盒(非国产)、以及清晰的马蹄印,都表明曾有身份不明、装备不差的小股人马在此活动过,而且时间就在近期。

  “不是普通的牧民,牧民不会用这种罐头,马蹄钉的掌也很特殊。”侦察小组的汇报印证了判断。

  基地内部,李铁柱加强了“篱笆”。各出入口的哨卡增加了暗哨和识别环节,对往来人员,尤其是生面孔的盘查更加细致。巡逻队的路线和时间变得不规律,覆盖范围也更广。同时,政治保卫部门的同志加强了对内部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严防泄密。

  宋书羽提出的“烟雾弹”计划也开始悄然实施。在通往外界的一些必经之路上,由化装的战士“无意中”抱怨煤矿开采如何艰难,工具如何匮乏,进度如何缓慢;在一些半公开的场合,流露出对物资供应紧张的担忧……这些经过加工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如同涟漪般向外扩散。

  然而,对手显然也非易与之辈。他们的行动更加谨慎,联络方式更加隐蔽,很难抓到实质性的把柄。

  较量在无声中进行,双方都在试探,都在寻找对方的破绽。

  转机出现在十天之后。

  负责监视绿洲集市的侦察兵报告,一个经常与那几名可疑分子接触的本地小贩,在醉酒后向“皮货商”(我方侦察兵)吹嘘,说自己很快就要发一笔大财,因为“北边的老板”需要他帮忙找一条“安全的小路”,还问他认不认识独立一团里面“对现状不满”的人。

  “找小路?和对现状不满的人?”孙德胜在团部会议上听到这个情报,眉头紧锁,“他们想干什么?渗透进来?还是策反我们的人?”

  宋书羽沉思片刻,眼中寒光一闪:“恐怕两者皆有。找小路,是为了绕过我们的正面警戒,输送人员或物资进来。寻找对现状不满的人,则是想从内部瓦解我们!这是更阴险的一招!”

  “我们必须阻止他们!”李铁柱握紧了拳头,“能不能利用这个小贩,引蛇出洞?”

  “可以尝试,”宋书羽点头,“但必须非常小心,不能让他察觉。我们可以通过他,传递一些我们想让对方知道的‘内部消息’,比如……某个岗位的干部因为待遇问题颇有微词之类的假信息。同时,要严密监控所有可能被利用的‘小路’。”

  会议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由陈刚负责,通过那个贪财的小贩,有限度地释放假情报,并尝试摸清“北边的老板”指使他们的具体计划和接头方式。另一方面,由李铁柱组织兵力,对辖区内所有可能被利用的、不易察觉的隐秘通道进行排查和布控。

  就在独立一团积极应对的同时,基地内部,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引起了宋书羽的警觉。

  这天傍晚,宋书羽从煤矿返回基地,准备去食堂吃饭,路过技术夜校的教室(一间较大的地窝子)时,听到里面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声。

  他停下脚步,只听一个有些激动的声音说道:“……凭什么他们战斗部队就能优先换装新枪?咱们技术队和后勤的人就只能用旧的?咱们干的活就不重要吗?没有咱们修路、开矿、造工具,他们拿什么打仗?”

  另一个声音试图劝阻:“老王,你小点声!分配方案是团里定的,肯定有道理。咱们的任务是搞好建设……”

  “建设建设!就知道让我们埋头建设!外面敌人都摸到眼皮子底下了!咱们手里没像样的家伙,心里能踏实吗?我看就是有些人看不起我们技术兵!”

  宋书羽的眉头皱了起来。说话的人叫王振虎,是前段时间刚从内地调来的一个年轻技术员,有点文化,平时干活也算卖力,但性格有些偏激,爱发牢骚。这种关于物资分配的不满情绪,在队伍里并非个例,尤其是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但在这个敏感时期,这种言论显得格外刺耳,而且似乎……有点过于激动和刻意?

  宋书羽没有立刻进去,而是默默记在了心里。他想起之前孩子们提到的,有陌生人打听学校老师晚上忙不忙……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某种联系?敌人不仅在寻找地理上的小路,也在寻找人们心理上的“缝隙”?

  他不动声色地走进食堂,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但他知道,内部的巩固和思想工作,同样至关重要,甚至比应对外部的侦察更加复杂和棘手。

  无声的较量,不仅在戈壁滩上进行,也在人们的心中进行。独立一团面临的,是一场全方位的考验。

  当晚,宋书羽找到孙德胜和苏青,私下沟通了这件事。

  “王振虎……”孙德胜沉吟道,“这小子是有点牢骚,我会让政治处的同志找他谈谈心,加强教育。”

  “我觉得没那么简单。”宋书羽语气凝重,“在这个节骨眼上,任何不稳定的苗头都不能忽视。我建议,在不引起太大动静的前提下,对王振虎近期接触的人员和活动,进行一下必要的了解。”

  苏青也表示同意:“思想上的防线一旦出现缺口,比军事上的防线被突破更可怕。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干部战士的思想动态。”

  一股潜流,似乎正在平静的表面下涌动。独立一团在应对明处威胁的同时,也必须开始警惕那可能来自暗处、甚至来自内部的蛀虫。

  较量,进入了更深的层次。
  http://www.hlys.cc/47207/2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