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织网与烙印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溯源”计划的两条分支,如同文明伸向未知的两条触须,在沉静的纪元下悄然蔓延。

  月球基地深处,林夕的实验室已成为UhRA最高机密区域。她和团队放弃了强行解析“月光螺”,转而专注于构建一个极其精密的“共鸣增幅矩阵”。矩阵的核心,正是那枚看似普通的螺壳。无数细如发丝的能量导管和传感纤维如同神经末梢般连接其上,将其散发出的、与“心象丝线”同频的微弱波动,放大到足以被仪器捕捉和初步分析的程度。

  进展缓慢却坚定。通过矩阵,他们确认了林夕之前的感知——确实有无数无形的“心象丝线”穿透“封存”壁垒,与内部的“心象”壁垒连接。这些丝线并非稳定通道,其“渗透”行为更像是一种基于共鸣的、无意识的“信息浸润”。

  林夕开始尝试进行“引导”。她并非直接向内部发送信息,那样风险未知,且可能被“古老之影”判定为干扰“封存”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她的方法更加迂回、细腻——她通过矩阵,将一些经过精心筛选的、代表着文明重建积极面的“信息种子”(如孩子们在新建学校中的欢笑画面、工程师们修复生态穹顶的专注神情、艺术家在废墟上创作的充满生命力的雕塑影像),编码成与“心象丝线”同频的、极其温和的共鸣波纹,如同给这些无形的丝线“染色”。

  这些被“染色”的共鸣波纹,随着“心象丝线”那天然的渗透过程,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封存区域。

  他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内部的变化,但通过监测“月光螺”的共鸣反馈,林夕能隐约感觉到,当这些积极的“信息种子”融入时,那被封存的“火种”核心(或者说,“世界之种”的残骸)似乎会产生一丝极其微弱的、趋向于“稳定”甚至“舒缓”的波动。而那些代表被封印的“收割者”碎片的冰冷区域,则会产生几乎难以察觉的、细微的“排斥”反应。

  这证明,他们的“引导”是有效的!虽然效果微乎其微,如同用羽毛拨动泰山,但至少指明了一个可能的方向——通过持续不断的、正向的“心象”浸润,或许能在漫长的时光中,潜移默化地增强“火种”的力量,削弱内部“收割者”碎片的影响。

  与此同时,陆辰主导的深空侦察与技术破解,则面临着更加直接和冰冷的挑战。

  那艘冒险靠近异常区域的侦察舰带回了更多关于“收割者”航迹印记的数据。分析结果令人心惊:那些残留的“结构信息”并非简单的能量签名,其复杂程度堪比一个微缩的、自我逻辑完备的数学宇宙。它像是一种非碳基的、纯粹基于物理法则和某种终极目的构建的“艺术”,每一个几何角度,每一道能量残留的纹路,都蕴含着极高的信息密度和某种……令人费解的“美感”。

  UhRA集中了所有顶尖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高维几何学家,试图破解这“烙印”中蕴含的信息。过程极其艰难,进展缓慢。数名顶尖学者在长时间沉浸于这种高度有序却冰冷的逻辑结构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耗竭和认知混乱,仿佛他们的大脑无法长时间承载这种非人的理性。

  然而,付出并非没有回报。经过数月呕心沥血的研究,团队终于剥离出这“烙印”中最基础、也最核心的一个“信息单元”。这个单元本身不包含具体内容,更像是一种……“协议”或者“接口”的标识。

  将其与人类数据库中所有已知的、包括从“观测者”遗迹中破译的信息进行对比后,他们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这个“接口”标识,与“观测者”遗迹中某个用于描述“宇宙背景常数协调机制”的古老符号,在底层逻辑上存在高度相似性,但更加……先进和绝对。

  “收割者”……它们并非单纯的毁灭者……”首席物理学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报告时声音带着颤抖,“它们留下的这个‘烙印’……更像是一种……宣告所有权的‘界碑’,或者……一张标注了‘此区域适用终末法则’的……宇宙法则修正通知?”

  这个推论让所有知情者不寒而栗。“收割者”的行为,似乎并非出于恶意或仇恨,而是像执行某种宇宙级维护程序的自动化工具,冰冷地执行着将局部宇宙“重置”到某种“基准状态”的任务。人类文明的存续,在它们看来,或许只是需要被清理的“系统冗余”或“异常进程”。

  林夕的“心象织网”与陆辰的“烙印破解”,从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他们所处境遇的残酷真相。

  一方是生命意识根源的混沌与韧性,试图以情感和记忆的丝线,在冰冷的法则间绣出存在的痕迹。

  另一方是宇宙底层法则的冰冷与绝对,以其无可辩驳的逻辑,宣告着终末的必然。

  陆辰站在指挥中心的观景窗前,看着远处星空那片被封存的区域,又低头看了看手中平板显示的、那令人绝望的“收割者烙印”分析报告。他深吸一口气,按下通讯键,接通了林夕的实验室。

  “林夕,”他的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心象织网’不能停,那是我们文明的‘根’。但我们也必须直面现实——我们面对的,可能是宇宙本身的一部分‘免疫系统’。”

  “我明白。”林夕的声音从另一端传来,同样坚定,“但我们不是病毒,我们是生命。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抗熵增,创造秩序。即使这秩序在宇宙尺度下微不足道,也值得我们用尽一切去扞卫。”

  “那么,是时候启动‘方舟’计划的第二阶段了。”陆辰沉声道,“不是‘舵手’那种自我毁灭的方舟,而是真正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火种’传承与扩散计划。”

  他们意识到,固守太阳系,等待“封存”解除或“收割者”再次降临,无异于坐以待毙。文明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无论是利用“心象之海”寻找新的栖息地,还是破解“收割者”的法则寻找共存之道,甚至……是向更遥远的深空播撒文明的种子。

  沉静纪元下的暗流,终于汇聚成了一股推动文明做出最终抉择的浪潮。

  “方舟”计划第二阶段将如何展开?

  是利用“心象之海”进行意识迁徙?还是建造真正的星际方舟进行实体殖民?

  面对宇宙级的“免疫系统”,渺小的人类文明,究竟能否找到那条夹缝中的生存之路?
  http://www.hlys.cc/47218/1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