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合规的镣铐
推荐阅读: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叶辰夏若雪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我的谍战岁月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女友劈腿小鲜肉,我京少身份曝光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省委督导组的入驻,像一层无形的薄膜,覆盖在青州紧绷的局势之上。一切似乎依旧在运转,但运行的轨迹和节奏,却悄然发生了改变。高长河并未疾言厉色,也未大刀阔斧,他的工作方式如同春雨,细密无声,却无处不在。他主持召开的第一次改制领导小组(现更名为“改制工作协调小组”,督导组自然位列其中)会议,气氛就与周敏主持时截然不同。没有剑拔弩张,没有直接交锋,高长河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倾听每一位与会者的发言,无论是支持改制的激进派,还是担忧国有资产流失的保守派,甚至是那些含糊其辞、左右逢源的骑墙派,他都一视同仁,频频点头,偶尔在本子上记录几句。
轮到周敏发言时,她依旧保持着清晰的思路和坚定的态度,强调改制必须在阳光下进行,必须彻底厘清历史包袱,尤其提到了“星火”相关资产和档案的特殊性与敏感性。
高长河听得很认真,待周敏讲完,他温和地接口道:“周敏同志考虑得很周全。历史遗留问题,确实要重视。尤其是‘星火’这样的重大历史项目,其遗产的处置,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历史账。”他话锋轻轻一转,“所以,我们更要谨慎,更要讲究方式方法。我建议,对于‘星火’相关资产和档案的清理界定工作,可以由督导组牵头,从省档案馆、省国防科工办抽调专家,组建一个专门的、高规格的‘历史遗产评估认证小组’,独立开展工作。市里呢,主要负责提供便利和配合。这样既保证了专业性、权威性,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和误解。周书记觉得呢?”
这一招,看似抬高了规格,实则巧妙地架空了周敏和青州市委对“星火”遗产调查的主导权。省里来的专家,自然会更多秉承省里的“维稳”基调,所谓的“独立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限制地方深入调查”的代名词。周敏如果反对,就是不尊重省里专家,不配合督导组工作;如果同意,则意味着她之前努力推动的调查方向很可能被无形中扭转、淡化。
周敏心中凛然,脸上却不动声色:“高秘书长的建议非常专业,我完全赞同。由省里专家主导,更能确保评估认证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青州市委一定全力配合,提供一切必要支持。”她爽快答应,随即补充道,“不过,考虑到‘星火’遗产与青州重机现厂区、现有人员盘根错节的联系,评估小组的工作恐怕离不开地方的具体协助。我提议,由市里选派几位熟悉厂史、懂技术、政治可靠的同志,加入评估小组,担任联络员和助手,这样才能提高效率,避免专家们走弯路。比如,市局的孙正清同志,正在调查相关的档案失窃案,他对情况就比较了解。”
她以退为进,不仅同意了高长河的方案,还顺势提出要“掺沙子”,将自已的人嵌入省里的评估小组,确保信息渠道不被完全切断。
高长河镜片后的目光微微闪动了一下,笑容不变:“周书记考虑得很周到。具体人选,我们可以再议。当务之急,是尽快把评估小组的架子搭起来,把工作启动起来。改制不等人啊。”他轻轻巧巧地将人事问题暂时搁置,掌握了进程的主导权。
会议在看似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但周敏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开始。高长河用“合规”、“程序”、“权威”编织了一张网,她必须在这张网的束缚下,找到辗转腾挪的空间。
齐昊的处境更为尴尬。市局对旧港区尸体和档案失窃案的调查,虽然名义上仍在继续,但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关心”。省厅刑侦总队一位平时对他颇为赏识的老领导,特意打来电话,闲聊家常后,“顺便”提点了一句:“齐昊啊,青州现在的局面复杂,省委督导组都下去了,有些案子,要讲究策略,要注意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不要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啊。”
这话里的含义,再明白不过。孙正清也告诉他,局里一些原本积极的骨干,态度开始变得犹豫,递上来的报告措辞越来越“严谨”,一些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协查请求,回应速度明显变慢。
“他们这是在用‘合规’给我们戴镣铐。”孙正清愤懑而又无奈,“所有程序都不能出错,所有证据链都必须完美无缺,否则就是授人以柄。高秘书长带来的,不只是尚方宝剑,更是一本厚厚的‘合规手册’。”
齐昊沉默地点点头。他理解这种压力。在体制内,“合规”往往是最强大的武器,也是最好的护身符。高长河不需要直接阻止你调查,他只需要不断地用“程序”、“规定”、“稳妥”来提醒你、制约你,就能让你的调查举步维艰。
但他并没有放弃。明面上的调查转入低效的“合规”模式,他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那条只有他自己掌握的暗线上——寻找“幽兰手稿”,揭开苏晓兰之死的真相。这不再仅仅是为了破案,更是为了在“合规”的镣铐下,找到破局的关键证据。
他再次梳理了父亲日记、母亲提供的“地火”线索以及“啄木鸟”的密信。“地火”之下,“磐石”之上,“星光”指引…他反复咀嚼着这些词语。
他避开市局的人,私下联系了一位早已退休多年的青州重机原基建科老科长,以写厂史人物传记需要核实资料为名,请教厂区地下管网的掌故。老科长谈起曾经的辉煌,如数家珍。
“…要说最坚固的地方,那肯定是当年为了应对战备修的‘地火核心’——中央动力车间的地下基础和三号防空掩体了,那是按最高标准修的,钢筋混凝土厚得吓人,说是‘磐石’一点不过分…‘地火’?哦,那是我们当时的内部代号,指整个地下供热和动力传输系统…”
“星光?”老科长推了推老花镜,想了半天,“厂区里面…好像没有专门看星星的地方。不过,你这么说我倒想起来了,中央动力车间那个巨大的圆形散热塔顶上,早年好像有个红色的航空警示灯,老远就能看见,晚上亮起来,像颗孤星似的…后来好像坏了就没再修…”
中央动力车间!地下防空掩体!“磐石”般的结构,“地火”系统的核心,还有顶部曾经像“孤星”一样的警示灯!
齐昊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所有的线索,似乎都隐隐指向了这个地方!苏晓兰的手稿,会不会就藏在那里?
他强压住激动,谢过老科长,立刻开始谋划如何不引人注目地进入那个早已废弃多年的区域进行查探。这绝非易事,那里现在虽已废弃,但仍是厂区重地,且有安保人员巡逻。更重要的是,他必须绝对保密,一旦被高长河或者陈天宇的人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高长河的工作也在按部就班地推进。他频繁约谈青州重机的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特别是那些在技术上有所专长、但又对现任管理层有所不满的“技术派”。他倾听他们的抱怨,记录他们的建议,言语间充满了对“技术人才”的尊重和对“科学决策”的推崇。
这种姿态,成功地赢得了相当一部分技术干部的好感。他们觉得,高长河秘书长才是真正懂技术、懂企业、愿意倾听他们声音的领导。相比之下,周敏虽然强硬,但似乎更关注“查案”和“清算”,让人感到不安。
高长河巧妙地利用这种情绪,开始引导舆论,为改制方案造势。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他会“无意间”流露出省里对引入“有实力、有行业背景”的战略投资者的倾向,会对“天宇重工”近年来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投入”和“魄力”表示欣赏,甚至会感慨“有时候,民营企业机制更灵活,更能打破论资排辈,给真正有本事的人提供舞台”。
这些话语,经过精心包装和私下传播,逐渐在青州重机内部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共识:与其让厂子不死不活地拖着,或者等着被“清算”,不如让“天宇重工”这样的实力企业来接盘,说不定还能有更好的发展,技术人员也能得到重用。
这种共识的形成,无形中为陈天宇的入主铺设了舆论基础,也进一步孤立了坚持要“查清历史再改制”的周敏。高长河没有说周敏一句不好,他甚至多次公开肯定周敏的“责任心”,但他所做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消解着周敏的权威和立场。
周敏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她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院子里高长河的车驶离市委大楼。那位温文尔雅的副秘书长,正在用最符合组织程序、最无可指摘的方式,一点点地瓦解着她的阵地。她不能公开反对,甚至不能表现出任何不满,否则就是不顾大局,就是搞个人主义。
她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市纪委书记:“老刘,关于重机集团管理层在改制前期可能存在的违规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问题,你们纪委的初核,要加快进度,注意方式方法,但要务必扎实…对,特别是与‘天宇重工’那边有来往的几位…证据要确凿,程序要合规。”
既然高长河用“合规”来约束她,那她就在“合规”的框架内,寻找反击的武器。经济问题,永远是悬在干部头上最直接的利剑。她倒要看看,当陈天宇的“白手套”们一个个因为经济问题被纪委请去喝茶时,高长河秘书长还能如何“欣赏”天宇重工的“魄力”。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汇报、调研、座谈、文件流转这些合规的日常工作中,激烈地进行着。每个人都在戴着镣铐跳舞,每一步都需深思熟虑,每一句话都可能暗藏机锋。青州重机的未来,仿佛一艘航行在迷雾中的巨轮,驾驶舱内,舵手们的无声博弈,将决定它最终的航向,是驶向新生,还是撞上那深藏于历史冰山海面下的、名为“真相”的礁石。
http://www.hlys.cc/47221/1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