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委任启新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中央党校的银杏大道上,齐昊抱着书本缓步而行。一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四十八岁的他站在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深秋的阳光透过金黄的叶片,在他肩头投下斑驳的光影。

  “齐昊同学,请到教务处一趟。”同学的呼唤打断了他的思绪。

  教务处里,组织员微笑着递给他一份文件:“恭喜,你的毕业论文《数字经济时代的治理现代化研究》被评为优秀论文,将报送中央政策研究室。”

  离开教务处,齐昊在林荫道上遇到了一位特殊的人物——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也是他论文的评审专家之一。

  “齐昊同志,你的论文很有见地。”副主任与他并肩而行,“特别是关于数据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说到了点子上。”

  两人在党校湖畔长谈了一个下午。临别时,副主任意味深长地说:“边西省是个好地方,也是块试金石。”

  一周后,毕业典礼结束。齐昊收拾行装准备返回边西省,却接到省委组织部的紧急通知:暂缓返程,中央组织部要约谈。

  在中组部的会议室里,干部局的负责同志开门见山:“齐昊同志,经过通盘考虑,组织上决定让你担任边西省委常委、秘书长,进入省委领导班子。”

  这个任命完全出乎齐昊的意料。四十八岁的省委常委,在全国都不多见。

  “感谢组织的信任。”齐昊平静回应,“但我担心自己经验不足,辜负组织的期望。”

  “这是经过慎重研究的决定。”负责同志说,“边西省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既懂经济又讲政治的干部。你在多个岗位的历练,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和安全方面的思考,是省委班子需要的。”

  返回边西省的飞机上,齐昊反复思考着新的使命。省委秘书长这个位置,既是省委的“大管家”,也是连接上下左右的关键枢纽,责任重大。

  省委大院里,迎接他的是复杂的目光。在省委常委会的见面会上,齐昊敏锐地感受到不同常委的态度差异。省长热情地握手,王副书记的笑容却略显勉强,其他常委则多是礼节性的欢迎。

  “齐秘书长年轻有为,相信一定能胜任新岗位。”省委书记在主持会议时说,“特别要发挥你在经济工作和政策研究方面的特长。”

  秘书长办公室位于省委大楼三层,与书记办公室同层。办公室主任是位精干的中年女性,她向齐昊汇报:“秘书长,目前最紧急的是筹备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书记要求本周拿出方案。”

  齐昊立即投入工作。在审阅会议方案时,他发现一个细节:会议典型发言名单中,又有那些熟悉的企业名字。

  “这些企业的遴选标准是什么?”他问分管副主任。

  “都是各地市推荐的重点企业...”副主任回答得有些含糊。

  齐昊调阅了这些企业的最新数据,发现其中两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其实很不理想,负债率超过80%。

  “这样的企业不适合做典型。”他在方案上批示,“请重新遴选,要真正具有代表性。”

  这个决定很快引起反响。第二天,王副书记的秘书来到齐昊办公室:“秘书长,王书记让我问问,经济工作会议的筹备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一切顺利。”齐昊不动声色,“我们正在优化会议方案。”

  “那就好。”秘书意味深长地说,“王书记特别关心那几个企业的发言安排。”

  压力不仅来自上面。在秘书长这个位置上,齐昊要协调省委各部门的工作,处理各地市报送的请示报告,每天面对数不清的协调难题。

  省纪委报来的一份案件线索让他格外关注:某地市在数字经济园区建设中,存在违规出让土地问题,而涉事企业又是王副书记儿子参股的公司。

  齐昊按程序将线索批转相关部门核查,但三天后,核查报告就被退回,理由是“证据不足”。

  更让他困扰的是,在省委办公厅内部,明显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几个处长对他的指示执行不力,文件流转经常在他这里卡壳。

  “秘书长,这份文件王书记催得急,您看...”办公厅副主任又一次拿着文件来找他,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了。

  齐昊仔细审阅文件,这是一份关于放宽外资准入的指导意见,其中多个条款存在明显漏洞。

  “这份文件需要修改。”他提笔写下具体意见,“特别是安全审查条款太模糊。”

  文件修改过程中,各方博弈激烈。最终出台的版本虽然有所改进,但仍保留了齐昊认为存在风险的条款。

  就在他苦思破局之策时,一个意外事件提供了转机。

  全省乡村振兴现场会前夕,会务组报送的参观路线遭到基层强烈反对。原来,路线安排的都是“盆景式”的样板工程,真实情况被刻意掩盖。

  齐昊得知后,连夜调整方案,增加了随机抽查的点位。果然,在非安排的点位上,发现了诸多问题:扶贫车间闲置,惠民资金被挪用,数字乡村建设流于形式...

  现场会上,省委书记看到真实情况后十分震怒,要求立即整改。借此机会,齐昊推动建立了重大调研活动“随机抽查”制度,打破了长期以来调研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这件事让他在省委书记心中的分量加重。在随后的人事调整中,齐昊建议的几位干部得到任用,办公厅的工作氛围开始转变。

  然而,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

  在筹备省委全会时,齐昊发现会议主报告草案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提法过于超前,与实际工作脱节;一些数据未经核实,存在夸大成分;还有一些政策建议,明显偏向特定利益群体。

  他组织写作班子连夜修改,但阻力巨大。有起草组成员直接向省领导反映,说他“擅自修改重要文件”。

  关键时刻,齐昊带着原始材料和修改依据,直接向省委书记做了汇报。书记看完材料后,明确表示支持他的修改意见。

  全会顺利召开,主报告获得广泛好评。但齐昊知道,自己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全会结束后,一个新的发现让他震惊。在整理保密档案时,他发现一份特殊文件:二十年前,某境外智库曾向省里提交过一份《边西省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而当时省里很多重大决策,都与这份规划高度吻合。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份规划的执笔人署名“李国华”,正是那个神秘的“老师”。

  齐昊立即通过保密渠道上报。国家安全部门高度重视,专门派工作组到边西省调查。

  调查取得重大进展:该境外智库确实在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中国的地方决策。而他们在边西省的代理人,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

  然而,就在案件调查进入关键阶段时,齐昊的家庭再次遭到威胁。一天晚上,他家窗户被石块砸碎,附带的纸条上写着:“适可而止”。

  报警后,警方加强了对他家的保护。但妻子承受不住压力,病倒了。

  站在病床前,看着妻子苍白的脸,齐昊内心充满愧疚。但妻子却握着他的手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下去。”

  省委书记得知情况后,亲自到医院探望,并指示公安机关加强安保。

  案件最终告破,多名涉案人员被依法处理。但“老师”仍然在逃,背后的境外组织仍在活动。

  在案件总结会上,省委书记特别表扬了齐昊:“齐昊同志政治站位高,警惕性强,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表扬之后,新的挑战又来了。省里接到中央通知,要选派一名干部到西部某省交流任职。很多人认为,这是个“发配”的机会。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齐昊主动请缨:“我愿意去。”

  省委书记深感意外:“那里条件很艰苦,你想清楚了?”

  “想清楚了。”齐昊坚定地说,“那里也是党和国家的事业。”

  赴任前夕,齐昊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熟悉的城市。在这里,他战斗了这么多年,经历了无数风雨。现在,又要奔赴新的战场。

  他知道,在新的岗位上,等待他的是陌生的环境、复杂的情况和艰巨的任务。但他也知道,无论在哪里,他都会继续坚守初心,履行使命。

  车子启动时,他收到一条加密信息:“新的战场有新的挑战,也有新的机遇。保重。——郑毅”
  http://www.hlys.cc/47221/2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