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破局展新篇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省委常委会会议室里,椭圆形的红木桌旁烟雾缭绕。齐昊坐在省委书记左侧的位置,手中拿着一份关于全省政治生态分析的报告。这份由他亲自推动形成的报告,直指省直机关存在的小圈子码头文化等突出问题。

  同志们,这份报告反映的问题触目惊心啊。省委书记放下老花镜,环视会场,特别是某些干部拉帮结派、搞人身依附,严重影响了党的团结统一。

  省长接过话头:问题要重视,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毕竟涉及面广,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干部队伍稳定。

  这时,刘建国突然发言:我认为报告有些夸大其词。边西省干部队伍整体是好的,不能因为个别现象就全盘否定。

  齐昊平静回应: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治病救人。正因为干部队伍整体是好的,我们更不能容忍害群之马。

  会议最终决定,在全省范围开展政治生态专项整治。但在确定领导小组名单时,齐昊注意到一个细节:刘建国被任命为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负责省直机关的整治工作。

  这明显是要把整治的主导权控制在特定人手中。

  整治工作启动后,阻力果然接踵而至。省直机关报送的自查报告千篇一律,都是成绩为主、问题为辅。更蹊跷的是,齐昊安排到各部门的督查组,反馈回来的问题都无关痛痒。

  一天晚上,齐昊接到一个匿名电话:齐书记,您要查的问题,在建设厅档案室第三个保险柜里。

  他立即安排可靠同志秘密调查,果然在建设厅找到了关键证据:一批违规审批项目的原始记录,涉及多名省管干部。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项目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与刘建国分管的领域有关。

  齐昊将证据直报省委书记。在书记的支持下,专项整治开始转向深水区。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新的危机出现了。

  网上突然爆出齐昊在陇原省工作期间的所谓:指控他在新能源项目审批中优亲厚友,并附有经过篡改的会议纪要。

  虽然很快被证实是诬告,但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产生。更严重的是,一些不明真相的干部群众开始对整治工作产生怀疑。

  这是有针对性的反扑。郑毅在加密通话中提醒,他们想要转移视线,阻挠整治。

  齐昊没有退缩,反而加快了工作节奏。他推动成立了案件督办组,对重点线索实行挂牌督办。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发现让整个案件出现转机。

  在核查建设厅账目时,办案人员发现一笔巨额资金流向境外,收款方竟然是控制的空壳公司。顺着这条线索追查,竟然牵出了刘建国与境外势力的不正当往来。

  立即控制刘建国!齐昊在专案组会议上果断下令。

  但命令尚未执行,刘建国就突然住院。更蹊跷的是,他住院的第二天,就有多位省领导前往。

  压力再次向齐昊袭来。有领导委婉提醒:建国同志是老资格了,处理要慎重。还有领导直接施压:不能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线索就否定一个干部。

  关键时刻,齐昊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他带着关键证据,直接进京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

  汇报取得了预期效果。中央派出联合调查组,对刘建国的问题进行彻查。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刘建国不仅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还长期与境外势力保持联系,泄露国家秘密。更严重的是,他在省直机关编织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专门为境外势力提供服务。

  案件侦破后,边西省的政治生态为之一清。齐昊借此机会,大力推动干部交流轮岗,打破长期形成的利益藩篱。

  然而,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

  在省直机关干部调整中,齐昊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凡是与他走得近的干部,在民主测评中得分都莫名其妙地低;而一些口碑不佳的干部,反而获得高票。

  经过暗中调查,他发现有人在操纵测评结果。更令人不安的是,操纵手段十分隐蔽,通过多个中介机构进行,很难追查源头。

  与此同时,在基层调研中,齐昊听到不少反映:一些地方在落实省委决策时搞变通、打折扣,特别是他分管领域的工作,推进尤为困难。

  一次,他到一个县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发现当地把他重点推广的光伏 农业项目,建成了应付检查的盆景工程。而在远离公路的山村里,农民依然过着贫困的生活。

  为什么好的政策到了基层就走样?齐昊当面质问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支支吾吾:主要是...基层理解有偏差。

  齐昊不再追问,但暗中派人调查。结果发现,这个县委书记与已被查处的刘建国关系密切,一直在暗中抵制省委决策。

  问题的严重性远远超出预期。齐昊意识到,虽然揪出了刘建国这个大老虎,但他编织的关系网仍在发挥作用。

  为此,他推动建立了重点工作落实督查机制,对省委重大决策实行全程跟踪问效。同时,在全省推广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举措收到了明显成效,但也让齐昊站在了更多人的对立面。

  在年底的民主生活会上,有同志批评他工作过于急躁不注意团结大多数。还有同志委婉地指出:改革要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面对批评,齐昊诚恳接受:同志们批评得对,我在工作方法上确实需要改进。

  但在原则问题上,他毫不退让。在随后召开的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他明确提出要坚决破除圈子文化,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这次会议后,齐昊感觉到,省委大院里的气氛开始发生微妙变化。过去对他敬而远之的干部,开始主动向他汇报工作;过去推不动的改革,阻力明显减小。

  更让他欣慰的是,在基层调研时,群众对他的称呼从客套的齐书记,变成了亲切的。

  然而,齐昊清楚,政治生态的净化非一日之功。在他看不见的角落,仍有暗流在涌动。

  一天深夜,他在办公室加班时,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只说了一句话:小心你身边的人。

  齐昊放下电话,站在窗前沉思。月光下的省委大院宁静安详,但他知道,在这平静的表面下,依然有不为人知的较量在进行。

  第二天上班时,他特意观察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就在他以为风波暂息时,新的考验又来了。中央下发通知,要选派一名省级干部到中央机关任职。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个离开是非之地的机会。

  出乎所有人意料,齐昊再次选择留下。

  边西省的工作刚打开局面,我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他在向省委书记汇报时说。

  书记握着他的手,动情地说:老齐,有你这样的干部,是边西省的幸运。

  留在边西省,意味着要继续面对未知的挑战。但齐昊无怨无悔。他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太多的理想有待实现。

  在省委副书记这个重要岗位上,他将继续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书写自己的人生答卷。而边西省的明天,也必将在这场持续的改革中,迎来新的曙光。
  http://www.hlys.cc/47221/2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