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危局初现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郑国强的崩溃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省委联合调查组内部激起千层浪。然而,就在齐昊准备乘胜追击,深挖高长河涉案证据时,情况突然发生了逆转。

  第二天一早,齐昊刚走进办公室,小陈就急匆匆地赶来汇报:“齐处,出事了。郑国强昨晚突发心脏病,现在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医生说暂时不能接受问询。”

  齐昊眉头紧锁:“什么时候的事?哪家医院?”

  “凌晨三点左右,省人民医院。纪委的同志已经去医院守着了,但医生说情况很不乐观。”

  齐昊立即意识到事情的蹊跷。他马上联系了省纪委的王主任:“王主任,郑国强的情况很可疑。我建议立即安排可靠的医疗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加强安保措施。”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王主任的声音有些沉重:“齐处长,这件事可能比我们想的复杂。今天早上我接到好几个电话,都在过问郑国强的情况。”

  果然,当天下午的案情分析会上,气氛明显发生了变化。

  “郑国强突发疾病,案件调查可能要暂时搁置。”省纪委的一位副处长率先发言,“当务之急是确保涉案人员的安全,其他的可以慢慢来。”

  齐昊立即反驳:“李处长,我认为正好相反。郑国强在这个时候突发疾病,恰恰说明我们调查的方向是正确的。现在更应该加大力度,从其他方面寻找突破口。”

  会议陷入了僵局。最终,在王主任的支持下,调查工作得以继续,但进度明显放缓。

  更让齐昊感到压力的是,会后李振华副主任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

  “齐处长,调查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啊。”李振华语重心长地说,“郑国强突发疾病,已经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议论。这个时候更要稳妥,不能冒进。”

  齐昊心中明了,这是高长河在施加影响。他沉稳应答:“李主任放心,我们一定依法依规开展工作,既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回到办公室,齐昊立即调整调查策略。他深知在明面上已经很难取得突破,必须寻找新的途径。

  当晚,齐昊约见了孙正清。两人在一家不起眼的茶馆包间里秘密会面。

  “郑国强的事情不简单。”孙正清压低声音,“我查到事发当晚,有一个神秘访客去过郑国强的住处,之后不久他就突发疾病。”

  “能查到访客的身份吗?”齐昊追问。

  孙正清摇头:“对方很谨慎,避开了所有监控。但我发现一个细节——访客乘坐的车辆,虽然挂的是普通车牌,但车型和颜色与省委接待办的一辆公务车完全一致。”

  齐昊心中一震。如果真是高长河派人出手,说明对方已经狗急跳墙。

  “还有一个情况。”孙正清继续说,“我查到郑国强的儿子最近突然获得了一家海外公司的聘用,年薪高得离谱。这家公司的背景很复杂,与天宇重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齐昊若有所思:“这是典型的封口手段。看来对方是软硬兼施啊。”

  第二天,齐昊改变策略,不再直接追查高长河,而是以完善制度建设为名,全面梳理全省国企改制中的共性问题。

  他在调查组提出:“我建议将工作重点从个案调查转向制度建设。我们可以起草一份《省属国企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办法》,从根本上堵塞漏洞。”

  这个提议得到了广泛支持。就连李振华也表示赞同:“这个思路很好,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避免了过度聚焦个案。”

  齐昊心中暗笑。他知道,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就必须深入研究各类典型案例,这其中自然包括青州重机。这是一种迂回策略,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能继续调查。

  在起草制度的过程中,齐昊特意加入了几个关键条款:要求对改制企业的历史技术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建立改制档案终身负责制;明确历史问题追责程序...

  这些条款看似中性,实则每一条都直指青州重机案的要害。

  制度草案征求意见时,果然引起了高长河阵营的强烈反应。

  “这些条款太过严苛,会严重影响国企改制进程。”高长河的秘书在征求意见会上直言不讳,“特别是历史问题追责这一条,缺乏可操作性。”

  齐昊早有准备,他出示了一份调研报告:“根据我们的统计,近年来因为历史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国有资产损失超过十亿元。建立追责机制不是严苛,而是必要。”

  他接着展示了几起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青州重机:“比如这个案例,因为历史技术问题被掩盖,导致资产评估严重偏离实际价值,国有资产损失超过五千万元。”

  会场一片哗然。齐昊虽然没有点名,但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他在说什么。

  征求意见会结束后,齐昊被王主任叫住:“齐处长,你今天展示的案例很有说服力。特别是青州重机那个案子,能不能提供更详细的材料?”

  齐昊心中暗喜,但表面保持平静:“这些案例还在进一步核实中。等调查清楚后,我一定第一时间向您汇报。”

  就在齐昊以为事情出现转机时,一个意外的人事调整通知打破了平静——王主任被临时抽调到中央党校学习三个月,调查组的工作由另一位副主任暂时负责。

  齐昊立即意识到,这是高长河的又一着棋。新来的副主任素以保守着称,很可能放缓甚至中止调查。

  果然,在新的第一次调查组会议上,气氛明显不同。

  “上面的意思是,调查工作要把握好度,不要影响稳定大局。”新副主任开门见山,“特别是那些年代久远的案子,调查难度大,效果不一定好。”

  齐昊立即发言:“主任,我认为正因为是历史遗留问题,才更需要查清楚。这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安全,也关系到政府公信力。”

  但新副主任显然不愿多事:“你的想法很好,但要循序渐进。我看这样,先把制度建设做好,个案调查可以暂缓。”

  会议结束后,齐昊心情沉重。他知道,调查工作实际上已经被变相叫停。

  当晚,齐昊独自留在办公室,仔细研究所有材料。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多起改制案例中,都出现了同一家资产评估公司——正信评估。

  更巧的是,这家公司的首席评估师,竟然是高长河的大学同学。

  齐昊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他立即着手调查这家评估公司的背景。

  调查发现,正信评估几乎包揽了省内重要国企的改制评估业务,而且评估结果往往有利于特定买家。更可疑的是,这家公司的评估报告多次被质疑,但总能顺利通过审核。

  齐昊决定从这个角度突破。他以完善评估监管机制为名,提议对全省改制评估机构进行专项检查。

  这个提议合情合理,新副主任也无法反对。

  专项检查启动后,齐昊特意将正信评估作为重点检查对象。检查发现,该公司在多个项目中存在严重问题:评估程序不规范、重要假设缺乏依据、甚至存在数据造假...

  随着检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违规问题浮出水面。齐昊适时地将情况向巡视组做了汇报。

  “这些问题很严重啊。”李卫国组长高度重视,“特别是正信评估这种情况,必须严肃处理。”

  在巡视组的支持下,专项检查得以深入推进。很快,检查发现正信评估与天宇重工之间存在大量关联交易,评估结果明显偏向天宇重工。

  更重要的是,检查组在一份原始工作底稿中,发现了高长河的秘书与评估师之间的邮件往来,内容涉及修改评估参数。

  这个发现成为突破口。在铁证面前,评估师终于交代:确实受到高长河秘书的指示,故意压低青州重机的资产评估价值。

  案件取得重大进展。齐昊立即将情况向纪委汇报。

  然而,就在纪委准备对高长河秘书采取措施时,又发生了意外——所有相关邮件突然从服务器上消失,原始工作底稿也不翼而飞。

  显然,对方已经察觉并开始销毁证据。

  面对这种情况,齐昊反而更加冷静。他知道,越是有人想要掩盖,就越说明接近真相。

  他重新梳理手中的材料,将注意力转向那些无法被电子删除的实物证据——评估报告的纸质原件、银行流水、会议记录...

  同时,他加大了对其他改制案例的调查力度,通过多个案例的相互印证,构建起完整的证据链。

  压力越大,齐昊的斗志越强。他深知,自己正在进行的不仅是一场调查,更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夜深人静时,齐昊常常独自研究案件材料。每当这时,他就会想起父亲日记中的那句话:“若他日我遭遇不测,望后来者,持此钥匙,承我遗志,揭此黑幕!”

  现在,钥匙已经找到,黑幕即将揭开。无论前方还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勇往直前。

  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个人前途,更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承诺,一个官员对人民的责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齐昊已经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得力干将。他的官场之路,也在这一次次的考验中,越走越稳,越走远。
  http://www.hlys.cc/47221/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