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研策暗交锋
推荐阅读:
叶辰夏若雪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我的谍战岁月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柯南:猫猫和酒厂不得不说的故事
我行走江湖那些年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省委政策研究室占据着大院最幽静的一栋小楼,红墙绿瓦间透着书卷气。齐昊的新办公室在二楼东首,窗外是老省委书记手植的雪松。四十七岁的他作为政研室主任,手下掌管着五个处,负责为省委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齐主任,这是本周需要您审阅的《决策参考》清样。”综合处处长轻手轻脚放下文件夹,“另外,王副书记交代,关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要抓紧。”
齐昊翻开《决策参考》,首篇《数字经济安全风险及对策》是他亲自撰写的。在审阅开发区报告时,他注意到一个细节——报告建议将原“创新微电子”所在的园区扩区升级,而论证数据明显夸大。
“这个园区去年的实际产出是多少?”他问区域处处长。
处长略显迟疑:“开发区报来的数据是50亿,但我们实地调研发现,可能不到30亿。”
正在这时,办公室门被推开,副主任张建业笑着走进来:“齐主任,开发区的报告省委催得急,是不是先按他们报的数据走?”
齐昊认出这就是在统计局时处处作对的张建业,没想到他调任政研室副主任后仍是这般做派。
“数据不实,如何为省委决策提供参考?”齐昊合上文件夹,“报告退回重写,必须核实每一个数据。”
张建业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笑容:“那我去跟开发区解释。”
人走后,齐昊调阅了张建业分管处的所有报告,发现一个规律:凡涉及特定开发区和企业的内容,都存在数据夸大、论证牵强的问题。
当晚,他约见在开发区管委会工作的老同学。酒过三巡,老同学吐露真言:“那个园区现在是王副书记的儿子在操盘,准备包装上市。你们政研室的报告,是他们上市的重要背书。”
齐昊恍然大悟。他连夜重新组织调研,发现该园区不仅虚报产值,还存在违规占地、污染排放等问题。
三天后,在政研室室务会上,齐昊将实地调研情况公之于众。张建业当场拍桌子:“齐主任,你这是要否定全省开发区改革的成果!”
“我要否定的是弄虚作假。”齐昊平静地出示照片和数据,“这样的园区若上市成功,将是边西省的耻辱。”
会议不欢而散。第二天,王副书记亲自来电:“齐主任,改革要包容创新中的不足嘛。”
“实事求是是政研工作的生命线。”齐昊不卑不亢。
这份坚持让他在年轻干部中赢得口碑,却也埋下隐患。在随后的人事调整中,政研室申请引进的三个博士名额全被砍掉。
“有人反映政研室过于书生气。”组织部的朋友悄悄告诉他。
齐昊不为所动,反而借势推进改革。他建立“调研报告实名负责制”,要求每个结论都要有调研人员签字背书。同时开辟“基层直通车”,鼓励市县干部直接反映问题。
一个月后,转机出现。一份通过“直通车”报送的材料揭露:某贫困县为迎合考核,虚报脱贫数字,实际群众生活依旧困难。
齐昊亲自带队暗访。在山区深处,他们看到破败的校舍和空荡荡的卫生所。一位老农拉着他的手说:“领导,上面来的都说我们脱贫了,可娃连鸡蛋都吃不上。”
返程后,他含泪写下《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及治理对策》。报告直报省委书记,引起高度重视。省委随即部署扶贫领域专项整治。
这件事让齐昊在省委领导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年底考核中,政研室破天荒获得“全省先进单位”。
然而,树大招风。春节前夕,一封匿名信寄到省纪委,举报齐昊在统计局期间“滥用职权打击民营企业”。
虽然调查很快还他清白,但政研室的气氛明显紧张起来。有几个处长开始阳奉阴违,工作推进阻力重重。
更棘手的是,在筹备全省改革座谈会时,齐昊发现会议方案中列入的典型经验材料,有多处与之前掌握的情况不符。
“这些材料谁审核的?”他问张建业。
“都是各厅局报送的,应该没问题。”张建业答得滴水不漏。
齐昊不动声色,暗中让可靠同志重新核实。结果发现,这些“典型经验”背后,都活跃着几家特定咨询公司的身影。而这几家公司,都与王副书记的儿子有业务往来。
座谈会前夜,齐昊向省委书记做了专题汇报。第二天会议上,原本安排的典型发言被临时取消,改为问题剖析会。
这次交锋后,张建业突然“病休”。但齐昊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果然,在随后的机构改革中,政研室被要求合并到办公厅。表面是精简机构,实则是要瓦解他的阵地。
关键时刻,齐昊提出一个大胆建议:政研室可以不合并,但必须转型为省委智库,实行市场化运作。
这个建议出乎所有人意料。经过激烈争论,省委最终同意试点。
转型后的政研室焕发新生。齐昊引进竞争机制,实行项目负责制,很快产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他主持的《边西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然而,就在智库建设风生水起时,齐昊在梳理历史档案中有了惊人发现:在九十年代的对外开放档案中,多次出现一个叫“李国华”的港商,而他参与的项目,后来都成为“老师”网络的重要节点。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时引进李国华的审批文件上,有时任省领导的签字——正是现在已退居二线的王副书记。
齐昊立即通过保密渠道上报。三天后,郑毅秘密来到边西。
“你的发现很关键。”郑毅在安全屋内说,“但我们调查发现,王副书记可能也只是棋子。真正的‘老师’,隐藏得更深。”
为不打草惊蛇,齐昊继续以智库建设为掩护,暗中搜集证据。他组织团队开展“边西省改革开放口述史”项目,采访离退休老同志,从中寻找线索。
在采访一位已退休的计委老主任时,老人无意中透露:“当年有个‘特别顾问团’,很多决策都要听他们意见。领头的姓李,据说有海外背景。”
顺着这条线索,齐昊在档案室尘封的角落里,找到一批“特别顾问团”的会议纪要。纪要显示,该团不仅参与经济决策,还涉足干部培训、舆论引导等领域。
正在调查取得突破时,新的危机不期而至。
在智库承办的国际论坛上,有境外学者突然发难,质疑中国的数据真实性。现场一片哗然。
齐昊从容登台,用详实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当场驳斥了不实指控。他的发言视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获得无数点赞。
但第二天,网上突然出现大量帖子,指控他“与外媒关系密切”“子女在国外留学”。虽然都是捏造,但影响极坏。
省委不得不成立调查组。虽然最终证明清白,但齐昊明显感觉到,有些领导看他的眼神变了。
更让他痛心的是,在舆论压力下,妻子不得不辞去医院主任职务,女儿也在学校遭到孤立。
“要不...我们退一步?”妻子深夜流泪相劝。
齐昊站在窗前,望着满天繁星。他想起在山区见过的那些期盼的眼神,想起老农粗糙的双手。
“有些路,总要有人走。”他轻声说。
调查结束后,省委准备调他去省人大任职。就在任命下达前夜,省委书记突然召见。
“齐昊同志,经过全面考察,省委决定让你担任省发改委主任。”书记意味深长地说,“这个位置,可以更好地发挥你的才能。”
步出省委大楼时,齐昊看见张建业正钻进王副书记的专车。两人目光相遇,瞬间的电光石火。
坐进自己的车里,齐昊收到一条加密信息:“发改委是关键战场,务必守住。——郑毅”
他删除信息,望向窗外。霓虹闪烁的都市里,一场关乎全省发展方向的较量正在上演。而在发改委的新岗位上,他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和更加隐蔽的对手。
http://www.hlys.cc/47221/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