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双线博弈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九爷和张启明主任那边反馈的消息,比预想的要快,却也印证了杨涛最坏的猜测。

  “孙猴子那边松了口风,”九爷在电话里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说是接到群众反映,要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采集的管理,近期可能会对全县范围内使用野生药材、林副产品的加工点进行摸排,规范采集许可。话没说死,但点名提到了你们‘黔山源’,树大招风啊。”

  几乎同时,张启明主任也带来了类似的信息:“我问了地区林业局的朋友,确实有这个风声,是你们县局报上去的试点方案。小杨,你们用的那些山花椒、桂皮,还有药酒里的几味药材,虽然量不大,但如果严格按新规套,可能确实需要办个采集或经营许可证,流程会比较麻烦。”

  麻烦是假,借题发挥是真。杨涛心知肚明。所谓的“新规”、“试点”,不过是李长贵和孙科长针对他量身定做的枷锁。

  “谢谢九爷,谢谢张主任,我心里有数了。”杨涛沉声道谢。

  挂断电话,他的脸色凝重。对手这一招,确实打在了七寸上。原料若被卡住,生产立刻就会陷入停滞,届时堆积的订单无法交付,刚刚建立的商业信誉将瞬间崩塌。

  “大山!”杨涛将王大山叫进办公室,“立刻清点我们所有野生药材和香料的库存,精确到两。同时,列出我们所有产品中必须使用野生原料的部分,以及可能的替代方案,哪怕是口感、风味稍有差异的家种品种,也列出来备用。”

  “杨哥,真要……”王大山脸色发白。

  “未雨绸缪。”杨涛打断他,“另外,从现在起,所有野生原料入库,必须有两名以上工人同时签字确认,记录来源农户和采集大致区域。所有使用野生原料的生产批次,单独记录,单独存放样品。”

  “好,我马上去办!”王大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匆匆离去。

  安排完内部应对,杨涛知道,被动防御是不够的,必须主动出击,化解这场危机。他再次拿起了电话,这次是打给省城的方静。

  “方记者,您好,我是杨涛。不好意思再次打扰您……对,报道反响很好,非常感谢您……有件事,想跟您探讨一下,不知您是否感兴趣?”杨涛斟酌着用词,“是关于个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的政策衔接问题,比如资源利用与规范管理的平衡。我们‘黔山源’最近就遇到了一点这方面的困惑,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值得深入观察的案例……”

  他没有诉苦,更没有指控,而是将问题提升到了政策与市场衔接的宏观层面,这恰好契合了方静作为经济记者的关注点。

  果然,方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杨涛同志,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改革开放过程中,新事物与旧体制的碰撞确实需要关注。我很感兴趣,如果可以,我想做个后续跟踪报道,深入了解一下你们遇到的具体情况以及你们的思考。”

  “欢迎之至!”杨涛心中一喜,“我们一定积极配合,如实反映情况。”

  挂了电话,杨涛微微吐了口气。将方静这条线引入局中,是一步险棋,但也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滥用职权的一把利器。省报的持续关注,会让李长贵和孙科长投鼠忌器。

  原料危机暂时找到了应对方向,但运输线上的暗礁也已浮现。

  水生再次传来消息,证实了赵老三与运输队那个姓马的调度往来密切。而且,就在昨天,运输队内部刚刚调整了部分运输线路和车辆分配,原本负责“黔山源”货物往返凯里线路的老师和车辆被调走,换上了马调度的心腹。

  “杨哥,我打听过了,新换的那个司机是马调度的外甥,平时就好吃懒做,车也开得毛躁。”水生担忧地说,“我担心他们会在运输途中做手脚,比如故意延误,或者‘不小心’让货物受潮损坏。”

  杨涛眼神冰冷。这种下三滥的手段,确实像是赵老三的风格。一旦货物在运输途中出事,责任难以界定,吃亏的只能是“黔山源”。

  “水生,你继续盯着马调度和他外甥,摸清他们的行车习惯和常去的站点。”杨涛吩咐道,“另外,想办法弄清楚,他们除了拖延和损坏货物,还有没有更恶毒的计划。”

  “明白!”

  面对运输线的潜在威胁,杨涛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他让王大山去联系县里另外两家规模较小的运输队,虽然运力有限,价格稍高,但可以作为备用选择,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另一方面,他准备亲自会一会这个马调度。

  他没有直接去运输队,而是选择在一个傍晚,马调度常去的小酒馆“偶遇”。

  当马调度喝得面红耳赤,正跟酒友吹嘘自己如何有权时,杨涛端着酒杯坐到了他旁边的空位上。

  “马调度,久仰了。”杨涛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马调度眯着醉眼打量了他一下,认出了他,脸色顿时有些不自然:“哟,这不是杨大老板吗?怎么有空来这种小地方?”

  “生意人,哪里都有空。”杨涛给自己倒了杯酒,不紧不慢地说,“听说马调度最近管着往返凯里的线路,我们‘黔山源’的货,以后还要多仰仗您照顾。”

  马调度干笑两声:“好说,好说,都是按规矩办事。”

  “规矩自然要守。”杨涛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些,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冷意,“但我这人,最讨厌有人不守规矩,在背后搞小动作。我的货,要是出了一点不该有的问题,比如延误、受潮、丢失……不管是什么原因,我都会把这笔账,算在相关责任人的头上。”

  他盯着马调度有些闪烁的眼睛,继续道:“我杨涛能在山里猎狼猎野猪,就能把躲在暗处使坏的老鼠揪出来。赵老三许了你什么好处,我不管。但你最好掂量清楚,为了那点好处,值不值得把自己搭进去。运输队,也不是铁饭碗,对吧?”

  马调度脸上的醉意瞬间醒了大半,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没想到杨涛如此直接,更没想到对方对自己的底细一清二楚。杨涛那平静眼神下蕴含的压迫感,让他心里发毛。

  “杨……杨老板,你这话说的……我……我肯定是按规矩办事……”马调度结结巴巴地辩解。

  “那就好。”杨涛站起身,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我希望马调度记住今天的话。我的货,后天一早发车,准时、完好,送到凯里。合作愉快。”

  说完,他放下酒杯,转身离开,留下心神不宁的马调度坐在原地。

  恩威并施,亮明底线。这是杨涛对付马调度这种小角色的策略。他不需要收买对方,只需要让对方清楚地知道,搞小动作的代价,他付不起。

  回到加工坊,王大山汇报了库存和替代方案的情况。野生原料库存还能支撑半个月左右,部分香料找到家种替代品问题不大,但几味核心药材替代难度较大,会影响药酒功效。

  “半个月……”杨涛沉吟着。时间紧迫,他必须在库存耗尽前,彻底解决原料许可的问题,或者找到绕开障碍的方法。

  这时,电话响了,是方静打来的。

  “杨涛同志,我跟编辑部汇报了情况,他们很支持这个选题。我计划下周一到你们县进行实地调研,除了采访你们,也打算走访一下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听听多方面的声音。”方静的语气带着记者的职业使命感。

  “欢迎方记者深入调研!”杨涛立刻回应,“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提供最真实的情况。”

  放下电话,杨涛走到窗前,夜色中的加工坊依然亮着灯。原料、运输、舆论……多条战线已经铺开,与李长贵、赵老三的博弈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他知道,方静的到来,将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借力打力,化解危机,也可能激化矛盾,引来更疯狂的反扑。

  但他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

  山雨欲来,风已满楼。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他必须像在深山里狩猎最狡猾的猎物一样,保持绝对的冷静和耐心,等待最佳时机,发出致命一击。

  而此刻,在县城的另一端,李长贵也收到了方静即将前来调研的消息。他狠狠地将茶杯顿在桌上,脸色阴沉。

  “省报的记者?他来凑什么热闹!”李长贵烦躁地踱步,“这个杨涛,还真是会找靠山!”

  孙科长坐在一旁,有些不安:“李局,那咱们那个新规试点……还搞不搞?”

  “搞!为什么不搞?”李长贵眼神阴鸷,“我们这是依法依规办事!他杨涛要是没问题,怕什么检查?记者来了更好,正好让记者看看,我们是怎样规范管理的!”

  话虽如此,但他眼中闪过的一丝慌乱,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这场由深山猎户引发的商战,随着省报记者的介入,即将从暗流汹涌,转向更激烈的明面交锋。
  http://www.hlys.cc/47229/1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