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漏雨的龙王庙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月牙湾的龙王庙总漏雨。

  庙檐下的青瓦碎了三块,每到梅雨季,雨水就顺着椽子缝往下滴,在供桌上洇出个茶杯大的水痕。守庙人陈瞎子说,那是龙王爷在哭,嫌这庙太破,留不住香火气。

  这话没人信。陈瞎子年轻时被马蜂蜇瞎了眼,却总说自己能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东西。他守着这座快塌的庙,靠镇上人偶尔送来的米面过活,倒也自在。

  那年夏天来得蹊跷,连着四十天没下雨。地里的玉米卷了叶,井台边天天排着挑水的长队。镇长领着乡绅们来龙王庙烧香,供桌上摆着整只的猪头,香炉里插着三炷胳膊粗的香,烟浓得呛人。

  “龙王爷显显灵吧!”镇长对着泥塑的龙王像作揖,“再不下雨,月牙湾就真成干湾了!”

  陈瞎子坐在门槛上摸旱烟,嘴角撇了撇。他听见供桌后面有细碎的响动,像有谁在偷偷啃东西。果然,等镇长他们一走,供桌上的猪头就少了半只耳朵。

  “出来吧,别躲了。”陈瞎子敲敲烟杆,“我闻着你身上的鱼鳞味了。”

  供桌后面窸窸窣窣钻出来个少年,看着十五六岁的模样,穿着件灰扑扑的短褂,头发乱蓬蓬的,脚边还散落着几片亮晶晶的银鳞。他手里攥着半块猪耳朵,腮帮子鼓鼓的,见被发现了,吓得直往后缩。

  “你是……龙子?”陈瞎子眯着瞎眼,“龙王爷的儿子,咋混得跟叫花子似的?”

  少年把猪耳朵往怀里一塞,梗着脖子说:“我叫敖九,不是叫花子!这庙漏雨又漏风,我爹早挪去东海住了,留我在这儿守着,说等有人真心敬龙,就把水引回来。”

  “真心敬龙?”陈瞎子笑了,“刚那拨人,敬的是水,不是龙。”

  敖九没说话,蹲在墙角画圈圈。陈瞎子摸出个窝头递过去:“吃吧,猪头肉太腻,填不饱肚子。”敖九犹豫了一下,接过去啃得飞快,噎得直翻白眼。

  从那天起,敖九成了龙王庙的“秘密住客”。陈瞎子看不见他,却总能准确地把吃的放在他常蹲的墙角;敖九也不闲着,趁陈瞎子睡着时,偷偷用尾巴扫干净庙里的灰尘,还把漏雨的地方用泥巴糊了又糊。

  镇上的绣娘柳嫂是个热心肠,见陈瞎子日子清苦,常送来些针线和新纳的鞋底。这天她刚踏进庙门,就听见供桌后面有动静。“陈大哥,庙里有老鼠?”柳嫂放下竹篮,“我给你带了包鼠药。”

  “别!”陈瞎子赶紧拦她,“那是……是我养的猫。”

  柳嫂疑惑地瞅瞅供桌,没看见猫,倒看见地上有串湿漉漉的脚印,像是什么爪子踩出来的。她没多问,只是从篮子里拿出块绣了一半的帕子:“陈大哥,帮我看看这鸳鸯绣得咋样?”

  陈瞎子刚要摸帕子,敖九突然从供桌后跳出来,指着帕子嚷嚷:“不对不对!鸳鸯的尾巴该是扇形的,你绣成柳叶形了!”

  柳嫂吓了一跳,手里的帕子掉在地上。她看看敖九,又看看陈瞎子,嘴唇哆嗦着:“这……这是?”

  “别怕,他是敖九。”陈瞎子叹了口气,“龙王爷的九儿子。”

  敖九捡起帕子,手指在绣错的地方一抹,银亮的光闪过,那对鸳鸯的尾巴竟变得活灵活现,像是要从帕子上飞出来。柳嫂惊得张大了嘴,半晌才冒出一句:“龙……龙子?”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月牙湾。起初没人信,直到有人看见敖九在夜里跳进干涸的河湾,第二天湾底就冒出了几汪清水。

  镇上的人开始真心实意地来龙王庙。不是为了求雨,而是给陈瞎子送些吃的,给敖九带些新鲜的鱼虾。柳嫂带着镇上的姑娘们,用绸缎给龙王像缝了件新袍子;开木匠铺的王师傅,背着工具来修补漏雨的屋顶;连最调皮的半大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恭恭敬敬地给敖九递上块糖。

  入秋那天,王师傅刚把最后一片瓦铺好,天上突然滚过一声闷雷。敖九站在庙门口,对着天空喊了句什么,只见他身上腾起白雾,转眼间变成条银光闪闪的小龙,在庙顶上盘旋三圈,猛地扎进河湾。

  “哗啦啦——”瓢泼大雨跟着就下了起来。地里的玉米伸直了腰,干裂的河湾涨起了清水,连龙王庙的泥墙都透着股湿润的潮气。

  雨停后,敖九不见了。陈瞎子却笑着说,他听见龙子在河湾里唱歌呢。

  后来,月牙湾的龙王庙再也没漏过雨。柳嫂绣的鸳鸯帕成了镇上的宝贝,谁家娶媳妇,都要来庙里拜拜,求个像帕子上那样活灵活现的姻缘。陈瞎子依旧守着庙,只是他的旱烟袋旁,总多着个盛着清水的粗瓷碗——那是给偶尔回来看看的敖九准备的。

  老人们说,真心敬奉的不是泥像,是藏在烟火气里的情意。就像那龙王庙,漏雨的时候挡不住风,可装着人心的时候,连龙子都愿意回来住。
  http://www.hlys.cc/47232/1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