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第204章 竹马镇的“马”上翻身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04章 竹马镇的“马”上翻身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在南方有个不起眼的小镇,叫竹马镇。这地儿从老早以前就流行做竹马,镇上的男女老少,对做竹马那是门儿清。用竹子扎个骨架,糊上彩纸,再系上两根绳子,嘿,一个活灵活现的竹马就成了。以前孩子们没什么玩具,这竹马就是他们的宝贝,骑上它,满街跑,可欢实了。

  要说镇上做竹马手艺最好的,那得是李大爷。这老爷子,头发没几根了,都白得像雪,脸上皱纹一道道的,笑起来眼睛眯成缝。但只要一做起竹马,立马精神抖擞。他做的竹马,那叫一个讲究,竹子选得恰到好处,骨架扎得结结实实,彩纸糊得平平整整,看着就跟要跑起来似的。

  李大爷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叫柱子,二徒弟叫彩姑,小徒弟叫顺子。柱子身强力壮,砍竹子、削竹子这些力气活他全包了。他砍回来的竹子,粗细均匀,质地坚韧,为做竹马提供了好材料。彩姑心灵手巧,糊彩纸、画图案就靠她。她画的图案,有威风凛凛的骏马奔腾,有可爱的小动物,把竹马装点得漂漂亮亮。顺子脑瓜灵活,嘴巴甜,负责把竹马卖出去。

  以前,竹马镇可热闹啦。一到过年过节,竹马供不应求,周边村子的孩子都眼巴巴地盼着能有个竹马玩。李大爷带着徒弟们,从早忙到晚,生意好得没法说,靠着做竹马,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可这几年,竹马镇遇上大难题了。现在的孩子,玩具五花八门,什么电动小汽车、智能机器人,又好玩又新奇。相比之下,竹马就显得有点土气,玩的人越来越少。竹马堆在仓库里,都快放不下了,李大爷他们心里那叫一个愁。

  李大爷看着这一堆堆竹马,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他想,这做竹马的手艺传了好几代,咋能在咱这儿断了呢?柱子还是天天去砍竹子、削竹子,可看着那堆竹子,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还能不能做出受欢迎的竹马。彩姑画图案画得更用心了,可做出来的竹马还是没人买,心里别提多失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顺子跑了好多地方找销路,磨破了嘴皮子,腿都快跑断了,还是没啥收获,急得抓耳挠腮。

  就在大家觉得没指望的时候,转机来了。镇上来了个叫阿明的年轻人,在外面大城市打拼,见多了世面。他跟李大爷说:“大爷,咱得变变招儿,不能老守着老一套。”李大爷赶忙问:“咋变?你快给咱出出主意。”阿明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们决定从两方面下手,一是改造竹马,二是找新销路。改造竹马这块,顺子发现现在人讲究复古和创意,就跟彩姑说:“姐,咱把竹马做得更精致,再加点创意元素,肯定受欢迎。”彩姑一听,觉得有道理,立马动手。她在竹马身上加了小铃铛,骑起来“叮叮当当”响;还在竹马上装了小灯,晚上骑就跟小夜灯似的。柱子也没闲着,他尝试用不同颜色的竹子搭配,让竹马的骨架看起来更独特。

  找新销路呢,阿明利用网络,在各大平台开网店,拍竹马的照片和视频。顺子在视频里又蹦又跳,把竹马的好处一顿夸,什么传统手艺、趣味十足、创意满满,说得头头是道。这一招还真灵,不少人看到视频,对竹马产生了兴趣,纷纷下单。他们还联系了城里的一些民俗馆、儿童乐园,把竹马放在那儿展示、销售。

  可这过程中也出了不少岔子。新做的竹马,有人说不伦不类,不像传统竹马。网上卖竹马,运输的时候竹马容易损坏,铃铛掉了,灯也不亮了。这可把大家急坏了。

  李大爷把大家叫到一块儿,说:“孩子们,别慌,咱想办法。”彩姑就琢磨着咋在创新和传统之间找到平衡,让竹马既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又保留传统的韵味。顺子和快递公司商量,定制了专门的包装,用泡沫和硬纸板把竹马包好,防止磕碰。

  慢慢地,竹马镇的竹马又有了销路。订单越来越多,柱子砍竹子砍得更起劲儿了,彩姑做竹马忙得不亦乐乎,顺子笑得嘴都合不拢。竹马镇在这一番折腾中,终于“马”上翻身,做竹马的手艺也在创新中继续传承下去。
  http://www.hlys.cc/47232/2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