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老鞋铺的旧鞋楦辨虚实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纳鞋底胡同的尽头,开着家老鞋铺。铺子的木架上,摆着只枣木鞋楦,楦头被摩挲得发亮,楦尾刻着个字,是鞋铺掌柜张布鞋从他爹手里接过来的,民国那会儿就撑着布鞋了。这鞋楦怪得很——你要是真心做鞋,用它撑过的鞋又合脚又挺括,能穿三年不塌帮;你要是偷工减料,鞋楦就会变得硌脚,还专往你新鞋上留道印子。守着鞋楦的是张布鞋的闺女,大伙儿喊她鞋丫头。她的手指关节有点粗,是常年纳鞋底磨的,每天天不亮就坐在缝纫机前,说鞋楦蹭鞋面的声响是在跟针线。她有个小儿子叫鞋钉,六岁,总爱抱着小鞋楦当玩具,说老鞋楦里住着会量脚的小神仙。
胡同口有个修鞋摊老板叫李凑合,总惦记着这鞋楦。他听说老鞋楦撑过的鞋能多卖钱,好几次想借去撑撑新收的旧鞋,都被鞋钉抱着腿不让,嘴里喊:想借鞋楦糊弄人,针扎你手!
霜降刚过,棉花涨价,做棉鞋的成本高了三成。李凑合心眼活,把旧棉絮拆了重新塞,还故意把鞋底纳得稀松,说软和舒服。有个老太太来取棉鞋,刚试穿就皱眉:老李,你这鞋咋踩上去发晃?李凑合眼一斜:新鞋都这样,穿两天就合脚了!
鞋钉蹲在鞋铺的门槛后听见,气得直攥小拳头。趁李凑合来借鞋丫头的锥子,故意把老鞋楦往他修鞋的摊子旁一放。他刚想说还是张家的手艺地道,突然叫了一声——鞋楦不知咋的往他刚修好的鞋上一蹭,竟在鞋帮上留下道白印子,正好显露出里面的旧棉絮。李凑合的脸腾地红了,拎着鞋就走,鞋钉抱着鞋楦偷笑,楦头响了声,像是在跟他击掌。
没过几天,李凑合的修鞋摊就没人光顾了。做鞋的都说:还是鞋丫头的鞋实在,针脚密得像鱼鳞。有人问鞋丫头:棉花贵了,咋不多收点手工钱?她擦着鞋楦说:这老伙计说了,鞋是穿在脚上的,偷工减料对不起良心。
冬至那会儿,下了场大雪,不少人的鞋被冻硬了,急需修鞋。李凑合的摊子上堆了一堆待修的鞋,却因为用的线不结实,修好的鞋过两天又开了线。他急得直转圈,说再这么下去就得关门。
鞋丫头看着急,把老鞋楦在蜡里泡了泡,又找出结实的麻线,说让老伙计帮忙撑撑劲。怪得很,经她用老鞋楦撑过、再用麻线纳过的鞋,不仅结实,还比平常暖和,连最冷的天穿都不冻脚。李凑合看得直咋舌,也想学样用蜡泡鞋楦,却发现自家的木头楦一泡就变形,把好好的鞋撑得歪歪扭扭。鞋钉笑得直拍大腿:李叔,你那楦没骨气!
李凑合红着脸来求鞋丫头,想借鞋楦撑几双急修的鞋。鞋丫头让鞋钉递给他,说:拿去用吧,天冷冻脚,别让人家等着。他送还鞋楦时,拎来两斤新棉花,红着脸说:丫头,以前是我糊弄,这棉花你做鞋用。
转年开春,张布鞋突然得了眼疾,看针线总发花。郎中说是常年在油灯下做鞋伤了眼,得用野菊花煮水熏。鞋钉急得直掉泪,李凑合提着半袋新米来看望,挠着头说:我去山里采过野菊花,药效强,就是路不好走......
当天夜里,鞋钉抱着小鞋楦,趴在老鞋楦旁说:楦神仙,救救姥爷吧,我以后天天给你擦灰,不让你沾线头。眼泪掉在鞋楦上,顺着纹路流进刻着的字里。第二天一早,他发现字的刻痕里卡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一包野菊花,黄灿灿的,还带着股木头香。
李凑合一看就咋舌:这是山阴坡的野菊花!比药铺的管用!他自告奋勇陪着鞋丫头去镇上,把做好的鞋卖了,买回了治眼疾的药膏。张布鞋用野菊花水熏了眼睛,又抹了药膏,视力竟慢慢好了,又能坐在灯下纳鞋底了。
这事过后,老鞋楦成了纳鞋底胡同的宝贝。谁家娶媳妇,来借鞋楦撑双新鞋,说能日子走得稳;谁家生小孩,让孩子摸把鞋楦,说能长得脚踏实地。李凑合也改了性子,修鞋时总用最结实的线,还总来帮鞋丫头捶鞋底,说:这鞋楦教会我,做事跟做鞋一个理,得实打实,不然站不住脚。
如今那枣木鞋楦还摆在老鞋铺的木架上,楦头被摩挲得越发温润,字被手摸得发亮。路过的外乡人要是问起这鞋楦的来历,鞋丫头就会笑着说:哪有啥来历?它呀,就像咱穿的鞋,看着普通,却认人心,你对它实诚,它就给你稳稳当当;你要是耍心眼,它可不就给你留道印子瞧瞧?
李凑合后来把修鞋摊改成了鞋料铺,专卖结实的线和棉花,柜台上总摆着个小鞋楦模型,谁来买东西都要讲段鞋楦的故事,末了加句:做人啊,得像这鞋楦,能撑得起鞋,更能撑得起良心,这样才能走得远。
风一吹,鞋铺的窗户响,鞋楦偶尔被风吹得碰木架,混着纳鞋底的声,听得人心里踏实——那是老物件在说,日子就像做鞋,一针一线都得扎实,才能走得稳稳当当。
http://www.hlys.cc/47232/3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