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会辨味的筷子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扬州城的小吃街里,有个煮馄饨的老汉,名叫馄饨刘。他的馄饨汤鲜得能掉眉毛,可总把盐当糖放,要么咸得人龇牙,要么淡得像白开水。食客们常笑:“刘大爷的馄饨,得自带调料才敢吃。”这天馄饨刘去杂货摊换筷子,在个破瓷碗里摸到双竹筷,老楠竹做的,筷尾刻着朵小莲花,就是其中一根裂了道缝,看着比他用的竹筷光滑。摊主说:“这是前清御厨用过的,五文钱拿走,夹菜能尝出好坏。”
馄饨刘揣着竹筷回了摊,扔在调料盒旁。半夜他梦见自己煮馄饨,刚要放盐,竹筷突然跳起来,夹住他的手,尖声喊:“多了!再放就成咸菜汤了!”
“活的?”他惊醒时,竹筷正自己在碗里转圈,裂了缝的那根对着他,竟开口说话了,声音像竹片摩擦:“瞎折腾啥?我是乾隆年间的御厨,名叫苏百味,被太监诬陷投毒,赐死在厨房,魂就附在这筷子上了。”
馄饨刘捏着竹筷看,楠竹的纹路里还沾着点油渍。“你会辨味?”苏百味的声音带着股傲气:“不光会辨,还能尝出人心,谁的吃食里藏着坏,我就往谁碗里落。”
第二天一早,张秀才来吃馄饨,刚要张嘴,竹筷突然跳进他碗里,夹起只馄饨就扔:“肉馅是馊的!这小子想用隔夜馅糊弄人。”张秀才的脸腾地红了,原是他昨晚的剩肉馅没舍得扔。
“对不住了。”馄饨刘赶紧换了新馅,摸着竹筷笑。苏百味在筷里哼了声:“当我闻不出你昨晚偷喝了半坛酒,手都抖了还敢拌馅?”
打这起,竹筷成了馄饨刘的“活调料”。
有回李寡妇带着孩子来,说要碗最鲜的馄饨。馄饨刘刚要多放虾皮,竹筷突然夹住他的手,往汤里点了三滴醋:“这孩子胃寒,少放虾皮多搁醋。”李寡妇眼圈一红:“您咋知道?孩子爹就是因为胃寒走的。”竹筷在碗沿敲了敲,像是在叹气。
馄饨摊旁有个炸油条的小伙,名叫王二,炸的油条膨得像棉花,就是总缺斤短两。他娘卧病在床,每天炸完油条,都要偷偷给馄饨刘留根焦脆的,说:“刘大爷,您尝尝火候。”
这天王二又来送油条,竹筷突然跳过去,夹住油条就往他娘的药罐指。“这油条里掺了碱,对病人不好。”苏百味的声音发沉。王二红着脸说:“面发不起来,也是没办法……”竹筷突然往面盆里点,竟显出用酒酿发面的法子,比用碱还蓬松。
“这……这能行吗?”王二按法子做,油条果然又香又软,买的人排起长队。他给馄饨刘端来一大碗,苏百味在筷里笑:“总算没白费我当年给御膳房琢磨的方子。”
麻烦找上门是在初冬。街对面的包子铺掌柜看馄饨刘生意好,雇了个地痞来捣乱,说他的馄饨汤里放了罂粟壳。地痞刚要掀摊子,竹筷突然飞过去,夹住他手里的包子就往地上摔:“你这包子里掺了陈米糠,还好意思说别人?”
周围的食客都围过来看,地痞的脸白得像纸,包子铺掌柜赶紧拉着他跑了,连掉在地上的算盘都忘了捡。竹筷跳回馄饨刘手里,在碗沿敲出“当当”响,像是在喝彩。
后来王二的娘病好了,俩人和开了家“百味馆”,馄饨刘煮馄饨,王二炸油条,竹筷就插在调料罐里当招牌。有回孩子们围着竹筷问:“刘爷爷,这筷子真能辨味?”馄饨刘夹起只馄饨笑:“它辨的不是味,是人心。心诚的人,做啥都香;心黑的人,再好的料也做不出好滋味。”
风从馆子的窗缝钻进来,吹动竹筷“沙沙”响,像是苏百味在哼当年的小调,听得锅里的汤“咕嘟”冒泡,把扬州城的烟火气,熬得稠稠的,暖乎乎的。
http://www.hlys.cc/47232/3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