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相见争如不见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赵雯雯的眼神带着难以言喻的悲伤和了然,像是在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要被风吹散:

  “萨勒曼,你知道的……我不会真的伤害你。” 她的指尖停留在他紧绷的下颌,“我也知道……你也不会真的伤害我。”

  她美眸中氤氲的水汽凝聚成珠,顺着白皙的脸颊滑落,但她的话语却清晰而坚定:“你也明白……我不能为你留下。”

  她微微吸了一口气,我的国家有句古诗词——她用中文轻声吟道:““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

  她切换回他熟悉的英语:我知道你不懂这句古老的诗句的意思,但它能道尽所有的纠葛与无奈。

  她声音哽咽却带着决绝的温柔:“萨勒曼,谢谢你……亲自送我。再见。”

  话音落下,她收回手,毫不犹豫地转身,再也没有回头看一眼,径直踏上了舷梯,温柔的裙摆在空中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

  林峰紧紧盯着赵雯雯的身影,确认她安全登上飞机后,才缓缓放下了抵着萨勒曼太阳穴的枪,对他微微颔首,随即利落地转身,快步登机。

  几乎是在林峰收枪的同时,萨勒曼荷枪实弹的护卫队立刻涌了上来,枪口齐刷刷指向即将关闭的舱门,只等王储一声令下。

  然而,萨勒曼只是抬手,做了一个极其坚决的制止手势。他的目光始终牢牢锁定在那架飞机上,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它。

  舷梯被地勤人员迅速挪开,飞机的舱门缓缓关闭、锁紧。引擎轰鸣声加剧,飞机开始滑入跑道,加速,最终昂首冲入云霄,越来越小,直至化作一个银点,彻底消失在蔚蓝的天际与白云之间。

  萨勒曼依旧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如同沙漠中一座孤寂的雕塑。

  风吹起他白色长袍的衣角,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里,翻涌着失去的痛楚、被挑战权威的震怒,以及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势在必得的决心。

  他低声用生硬的华文重复着那句他听懂了,却未能完全理解其中深意的诗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当飞机攀升至万米高空,进入平稳飞行状态后,机舱内紧绷的气氛骤然松弛下来。

  赵雯雯起身,走向机上的盥洗室,看着镜中自己略显苍白的脸和微红的眼眶。她打开水龙头,用清凉的水仔细洗了把脸,洗去泪痕与风尘。

  随后,她接过助理递来的护肤品包,不紧不慢地开始进行繁琐而精细的护肤程序,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仿佛刚刚那场惊心动魄的挟持与决别从未发生过。

  完成护肤后,她回到座位上,戴上降噪耳机,选了一首舒缓的古典乐,调整座椅,闭目小憩。

  她的呼吸平稳,面容安详,仿佛只是结束了一次普通的商务旅行。只有那微微抿起的唇角,或许还残留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心绪,但很快,也消散在机舱内柔和的灯光与音乐中了。

  哈曼,与飞机上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萨勒曼回程车队里那令人窒息的低气压。

  加长轿车内,萨勒曼靠坐在真皮座椅上,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他深邃的目光投向车窗外飞速掠过的、属于他的王国疆土,却仿佛什么也没有看进去。

  那双惯常闪烁着精明、欲望或热情的眼睛,此刻只剩下冰冷的沉寂和翻涌的暗流。护卫和随从们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位明显处于风暴中心的王储。

  回到王宫后,萨勒曼径直走进了他的私人书房,并将自己关在内。

  他屏退了所有侍从,不允许任何人打扰。直到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书房染成一片暗金色,他才按响了呼叫铃,声音沙哑地吩咐:“去,把李教授请来。”

  李教授,是一位常驻中东多年、学识渊博的华国学者,也是萨勒曼学习华文的老师。

  李教授很快到来,恭敬地行礼。萨勒曼没有寒暄,他靠在宽大的书桌后,眼神锐利地看向李教授,然后用一种极其专注、甚至是模仿的语调,清晰地、一字一顿地复述了赵雯雯离开时说的那两句诗: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他的发音很不标准,但那努力捕捉赵雯雯当时语气的意图却非常明显。“告诉我,”他沉声问,“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教授微微一愣,显然没想到王储紧急召见是为了问这个。

  他略一思索,便回答道:“殿下,这两句诗出自我们华国北宋,至今1000年左右的一位名叫司马光的政治家、史学家所写的词,词牌名叫《西江月》。” 他边说边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快速调出了这首词的全文和注解。

  “殿下请看,”李教授将屏幕转向萨勒曼,指着那几句词,用清晰缓慢的语速解释道:“这首词的上阕是:“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萨勒曼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的字句,听着李教授的翻译和讲解——

  “意思就是:乌黑的发髻随意地挽起,脸上施着淡雅的妆容。女子所穿的衣裙如青色的烟霭、翠绿的薄雾笼罩着她轻盈的身姿,她就像飘飞的柳絮、游动的蛛丝般捉摸不定。”

  这几句描绘的画面,瞬间击中了萨勒曼!这不就是赵雯雯吗?!她即使不化妆,即使慵懒随意也处处透出无与伦比的风情,她那柔软轻盈的身姿,那份如同笼罩在迷雾中般难以捉摸的气质,那份像飞絮游丝一样让他无法牢牢握在手心的“无定”!

  他的心猛地一缩,一种混合着强烈共鸣与更深失落的感觉攫住了他。他迫不及待地追问:“那后面呢?我念的那两句呢?”

  李教授继续讲解:“下阕就是殿下刚才念的:“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他详细阐释了其中的意境:““相见争如不见”,意思是:既然见面后反而带来更多的烦恼与相思,那还不如当初就不相见。”

  “‘有情何似无情’,就是说:本来有情,却最终表现得像无情一样,这种矛盾更让人神伤。后面两句是写笙歌散场、酒意初醒后,在月光斜照的深深庭院里,只剩下孤身一人的寂静与怅惘……”

  萨勒曼静静地听着,每一个字都像锤子敲在他的心上。相见不如不见……有情却似无情……散场后的孤寂……
  http://www.hlys.cc/47243/5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