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被逼娶冰山妻(96)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翌日午后,杜宏的车驾带着一身江南的烟尘与凛冽,直入禁宫,停在了养心殿外。未及更换朝服,他便被内侍直接引到了御前。

  养心殿内不似紫宸殿那般庄重开阔,却更显压抑。赵珩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铅灰色的天空,听闻脚步声,缓缓转过身。

  不过月余未见,杜宏敏锐地察觉到,皇帝眉宇间的疲惫与凝重更深了,但那双眼眸中的光芒,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锐利,如同淬火的寒铁。

  “臣,杜宏,叩见陛下。”杜宏撩袍欲跪。

  “免了。”赵珩抬手虚扶,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江南之事,辛苦了。”

  “为国分忧,不敢言苦。”杜宏声音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臣在返京途中,已得悉西陲逆讯及北狄异动。局势之危,臣已知之。”

  “好,知之便好。”赵珩走回御案后坐下,指了指旁边的锦墩,“坐。朕召你星夜兼程回来,不是听你请罪的。江南清洗,难免有阵痛,但刮骨疗毒,势在必行。眼下,有更紧要的事。”

  杜宏并未依言坐下,而是微微躬身:“请陛下示下。”

  “沈文周提出了‘北守南调,西堵东援’之策,大体不差。但执行起来,千头万绪,尤以两事为要。”赵珩屈起两根手指,“其一,钱粮。两线作战,数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器械损耗,每日所耗钱粮如同流水。国库虽尚有积存,但难以为继。朕要你在最短时间内,确保前线,尤其是潼关,粮草军械无虞。”

  “其二,内部。”赵珩声音压低,却带着刺骨的寒意,“镇西王檄文一出,朝野暗流汹涌。北狄密使之事,更证明有人内外勾结。朕需要一双眼睛,一把快刀,替朕盯住这京城,这朝堂,将所有不稳的苗头,所有通敌的蠹虫,在它们酿成大祸之前,连根拔起!”

  杜宏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与江南抄家时一般无二的冷厉光芒。

  “钱粮之事,臣返京途中已有思量。”杜宏开口,语速不快,却条理清晰,“江南虽经动荡,但世家积累百年,所抄没之田产、浮财数目巨大。可速将部分易于变现之物,由皇商运作,换取粮秣。同时,可在淮南、两湖尚未被战火波及之地,行‘均输法’,由官府直接介入粮食采购运输,减少中间盘剥,加快效率。另,可发行‘战时国债’,许以厚利,号召京中富商大贾、乃至民间踊跃认购,以解燃眉之急。”

  他略微停顿,继续道:“至于内部……陛下放心。臣既掌刑部,又蒙陛下信重,督办此事。无论是谁,位有多高,权有多重,凡有通敌叛国之嫌,证据确凿者,臣,定斩不饶!”

  一个“斩”字,带着江南尚未散尽的血腥气,回荡在殿中。

  赵珩看着他,缓缓点头:“朕要的,就是你这股决绝之气。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朕予你临机专断之权,六部以下官员,若有确凿证据,你可先拿后奏!”

  这是极大的信任,也是极重的权柄。杜宏深深一揖:“臣,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

  “去吧。”赵珩挥了挥手,“沈文周在兵部等你,具体细节,你二人商议。朕,只要结果。”

  杜宏不再多言,躬身退出养心殿。他走得很快,腰杆挺得笔直,那身略显宽大的官袍在穿堂风中猎猎作响,像一面移动的、冰冷的旗帜。

  赵珩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目光复杂。杜宏是一把锋利的刀,能斩断前路的荆棘,但也极易伤及自身,甚至反噬持刀之人。但此刻,大厦将倾,他需要这把刀,也必须握住这把刀。

  杜宏出宫后,并未回府,直接驱车前往兵部衙门。沈文周早已等候多时,两位帝国如今最倚重的臣子,在弥漫着硝烟气息的舆图与沙盘间,开始了彻夜不眠的商议。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

  “郭信能守多久?”杜宏直接问道。

  “潼关险峻,但兵力悬殊。若无援军,最多两月。”沈文周指着沙盘上潼关的位置,面色凝重。

  “粮草,第一批十日内可抵潼关。后续,每月保证供应。”杜宏语气肯定,“但需要兵力护送,沿途恐有匪患,甚至……”他顿了顿,“宵小作乱。”

  “我会调派沿途卫所接应。”沈文周明白他未尽之语,内部不稳,粮道便是弱点。

  “北境呢?张焕那里……”

  “压力巨大。秃发乌孤疯了似的攻城,磐石堡已是孤城。粮草军械输送,比潼关更难。”

  “北境粮草,我来想办法,走海路,自津门转运,虽绕远,但更安全。”杜宏迅速做出决断。

  “善!”沈文周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就在两人紧张筹划之际,一名兵部郎中急匆匆闯入,呈上一封密信:“沈尚书,杜大人,西线……潼关郭将军密报!”

  沈文周迅速拆开,只看了一眼,脸色便是一沉。

  “怎么了?”杜宏问。

  “镇西王前锋已至潼关百里之外,其麾下大将慕容恪,率五万铁骑,行动极快。郭信判断,叛军主力恐怕比我们预计的,来得更快!”沈文周将密信递给杜宏,“而且,慕容恪派人向关内射入大量檄文,不仅污蔑陛下,还……指名道姓,称杜大人您为‘国贼’,号召天下人共诛之。”

  杜宏接过密信扫了一眼,脸上非但没有怒色,反而露出一丝冰冷的讥诮:“诛我?好啊,老夫项上人头在此,看他们有没有这个本事来取!”

  他放下密信,看向沈文周,目光锐利如鹰:“沈尚书,看来我们的动作,还要再快一些。叛军想速战速决,我们偏要把他拖死在潼关之下!”

  这一夜,兵部衙门的灯火彻夜未熄。一道道调令、一份份筹措文书,如同雪片般从这间值房发出,通过四通八达的驿道,飞向帝国的四面八方。

  杜宏以其雷厉风行的手段,迅速整合着帝国残存的力量。他就像一块投入激流中的顽石,任凭风狂浪急,兀自岿然不动,硬生生在倾颓的危局中,为帝国撑起了一根不可或缺的砥柱。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潼关之外的战鼓声,已隐隐可闻。帝国的命运,系于那一道古老的关隘,也系于这庙堂之上,能否在绝境中,争得一线生机。

  <未完待续>
  http://www.hlys.cc/47256/1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