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被逼娶冰山妻(113)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野狐岭大捷的消息,如同一声春雷,炸响在帝国阴霾密布的天空。杜宏以明发军令的形式,将这场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的胜利迅速传遍四方。檄文所至,北境摇摇欲坠的军心为之一振!磐石堡内,绝望的守军听闻狄军后勤重地被焚,士气陡然提升,爆发出最后的力气,竟将秃发乌孤新一轮的猛攻击退!河北前线苦苦支撑的援军也备受鼓舞,攻势加强了几分。京城紫宸殿,赵珩手持捷报,连日来紧锁的眉头终于稍稍舒展。他当庭褒奖杜宏及奇袭将士,虽未明言,但那份“先斩后奏,便宜行事”的密旨所带来的疑虑与压力,似乎也因此役的胜利而减轻了许多。朝堂之上,那些暗藏的心思,也不得不暂时收敛。
然而,杜宏并未被这场胜利冲昏头脑。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野狐岭之胜,只是剜去了北狄身上的一块肉,令其疼痛、混乱,却远未伤及根本。秃发乌孤性情暴烈,遭此重创,报复必将更加疯狂。而磐石堡,依旧危在旦夕。
他一面继续以高压手段督促粮草军资输送,一面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处。野狐岭的成功,证明了他手中这支由暗卫和江湖死士组成的“奇兵”的价值。他们如同隐藏在阴影中的匕首,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如今敌我之势,犹如巨蟒缠身,正面角力,我力有未逮。”杜宏在易县行辕内,对几名核心幕僚和那名幸存的游侠首领(暗卫头目于野狐岭一役中重伤,撤回后不治)分析道,“唯有以正合,以奇胜。正面防线需郭信、北境将士死守,而我们要做的,是不断以‘奇兵’袭扰,断其粮道,刺其将领,乱其军心,让其寝食难安,首尾不能相顾!”
他决定将这种“奇兵”战术常态化、扩大化。凭借皇帝赋予的权柄和野狐岭胜利的余威,他暗中下令,从各地边军、牢城营死囚、乃至江湖草莽中,招募更多悍勇敢死、精通刺探与破坏之士,组成数支小而精悍的“刺穹营”,由可靠将领或江湖豪杰统领,分散潜入北狄控制区域和西线叛军后方,专司破坏、袭扰、暗杀与情报收集。
这是一步险棋,这些人员背景复杂,难以管束,若用之不当,反噬自身亦未可知。但杜宏已顾不了那么多,他需要更多的“野狐岭”,需要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埋下更多的钉子。
与此同时,他并未放松对内部的控制。江南周廷玉根据杜宏的指令,追查海外线索已有眉目,初步锁定了几家与倭寇、南洋势力往来密切的海商,其资金流向与之前江南乱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杜宏下令继续深挖,务求斩草除根,并加强沿海水师巡逻,严防死守。
而在朝堂之上,杜宏虽远在易县,其影响力却无处不在。他通过密信,与沈文周、裴度等重臣保持沟通,协调各方。对于一些阳奉阴违、办事不力的官员,他不再仅仅依靠刑部缇骑,而是利用“刺穹营”搜集来的诸多“阴私”,或威慑,或弹劾,或直接以“贻误军机”为由拿下。手段愈发隐秘,也愈发让人不寒而栗。朝野皆知,杜宏的耳目,已遍布天下。
这一日,杜宏收到了一封来自潼关的密信,并非军报,而是郭信以私人名义写就。信中,郭信并未过多描述前线惨状,只是感谢杜宏竭力筹措的军资,尤其是那一批及时送到的神机火炮,在关键时刻稳住了阵脚。信的末尾,郭信笔锋沉重地写道:“……杜公擎天保驾,信感佩五内。然敌势浩大,信恐久守生变,心力交瘁,唯恐有负圣恩。若……若信有不测,家中老幼,烦请杜公照拂一二……”
杜宏看着这封近乎“遗书”的信函,沉默良久。他提笔回信,没有安慰,只有冷冰冰的现实与嘱托:
“郭将军忠勇,天下共鉴。守土卫国,武人天职,死生之事,勿挂于心。将军家小,杜某在一日,必保其无虞。然将军亦需明白,潼关在,则社稷存一线;潼关失,则万事皆休。望将军善加保重,以待援军。杜宏在北方,亦与将军,同此艰难!”
他将回信封好,命人以最快速度送往潼关。
做完这一切,他走到窗前,望着南方。他知道,郭信这是在提前安排后事,潼关的压力,恐怕已到了极限。而他所能做的,除了继续以各种方式支援,便是用更细密的针脚,编织一张更大的网,试图从其他方向,为潼关,为这个帝国,分担压力。
帝国的天空依旧昏暗,烽火未熄。杜宏便如同一个技艺高超却又近乎冷酷的绣娘,在这幅名为“存亡”的巨幅画卷上,以权谋为针,以鲜血为线,一针一线,艰难地绣补着那些不断破裂的缺口。每一针都带着风险,每一线都浸满杀机,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继续绣下去,直到力竭,或者……画卷最终完成。
<未完待续>
http://www.hlys.cc/47256/1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