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核桃密码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谢卿推开家门时,院子里阳光正好。小九正蹲在葡萄架下挑拣药材,听到熟悉的军靴声立刻竖起耳朵,转头绽开笑脸:爷爷回来啦!

  老将军伸手揉了揉小九的脑袋,指节在发丝间不着痕迹地多停留了两拍。小九金色瞳孔微微一缩——这是他们在军区大院里约定的暗号。

  小九啊,谢卿解开风纪扣,带着牛津腔的普通话在晨光里格外温雅,给爷爷烤个核桃面包可好?再煮杯拿铁,送到书房来。他顿了顿,眼角笑纹加深,要像193**年在剑桥喝的那种。

  小九眨了眨眼。爷爷今天不仅破例要喝咖啡,还提起留学往事——这绝不寻常。他尾巴在裤管里轻轻扫动:知道啦!用姐姐的意大利咖啡豆!

  厨房里,宋楠嘉正在揉面,听到动静抬头。作为孙媳妇,她敏锐地注意到公公比平时多解开了领口一颗纽扣——这是有要事相商的信号。

  爷爷,早饭还温着。她擦了擦手,故意用了家常称呼。在1978年的军区大院,隔墙有耳,谨慎已成习惯。

  谢卿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灶台上的铝制水壶:有劳了。今天倒是想念起英国的下午茶了。这句话让宋楠嘉手指一颤——老将军从不主动提及留学经历。

  待谢卿身影消失在书房门后,小九像阵风似的卷进厨房:姐姐!爷爷要喝拿铁!他明明最讨厌咖啡!

  宋楠嘉从空间农场取出珍藏的咖啡豆。这些来自巴西的阿拉比卡豆在七十年代的中国堪称奢侈品,幸好有空间农场能自给自足。

  用这个。她压低声音,再加点你上次存的灵蜜。作为孙媳妇,她比谁都清楚谢卿的口味——这位留学英国的老将军表面上嫌弃洋派作风,书房里却永远备着大吉岭红茶。

  当小九端着鎏金咖啡杯敲响书房门时,怀表指针刚好指向十点。阳光透过蕾丝窗帘,在红木书桌上投下细碎光斑,映着谢卿手中泛黄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938年伦敦初版,扉页还留着防空洞潮气留下的水渍。

  进来。

  书房里弥漫着雪茄香。小九鼻子动了动——爷爷竟抽起了珍藏的古巴雪茄,这盒还是去年谢琦从南疆带回来的。

  搁这儿。谢卿用钢笔指了指桌面空处,钢制的笔帽在晨光中泛着冷光。小九注意到钢笔笔夹上刻着Oxford 1939——这是爷爷从不离身的留学纪念物。

  咖啡杯与托盘相碰,发出清脆声响。谢卿忽然合上诗集,从抽屉取出个牛皮纸信封:把这个交给王教授,就说是你要的德文医书。

  信封入手沉甸甸的,小九的狐尾在裤管里绷直了——这分明是微缩胶卷的重量。他刚要开口,楼梯间突然传来脚步声。

  爷爷,李婶送了新摘的杨梅。宋楠嘉的声音在门外响起,伴随着三下规律的敲门节奏——这是提醒。

  谢卿从容地将信封塞进小九书包夹层,提高声音道:搁厨房吧,正好配小九的面包。转向小九时,眼神已恢复长辈的慈爱,下周你王爷爷生辰,记得提醒奶奶备礼。

  小九会意,故意大声道:知道啦!我作业还没写完呢!抓起书包蹦跳着离开,在门口与宋楠嘉擦肩而过时眨了眨眼。

  宋楠嘉端着杨梅进屋,瞥见书桌上并排放着的咖啡与红茶,心下了然。作为孙媳妇,她体贴地没有多问,只是将青瓷碗放在窗台小几上:爸,杨梅用井水冰镇过。

  谢卿忽然唤住她:楠嘉。老将军从书柜深处取出一本相册,翻开泛黄的一页。照片上是年轻时的谢卿站在剑桥国王学院前,身旁站着个戴圆框眼镜的清瘦男子,两人手中各执一本《机械原理》。

  下个月,谢卿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让小九带上这个。

  宋楠嘉接过夹在相册页间的另一张照片——正是谢蕴1937年在勃兰登堡门前的单人照。她突然明白过来,这是要让小九对照着两张照片,确认曾祖父现在的模样。

  我今晚就缝进他内衬里。她轻声承诺,指尖在照片边缘摩挲。照片背面的钢笔字迹已经模糊,但仍能辨认出Berlin,1937.6的字样。

  谢卿端起咖啡抿了一口,忽然轻笑:比起剑桥食堂的刷锅水,还是你的手艺好。阳光穿过蕾丝窗帘,在他肩章上投下细碎的光影,那上面的将星在七十年代的晨光里依然闪耀。
  http://www.hlys.cc/47291/2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