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夫子学堂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永宁镇的学堂在周秀才的家里。青瓦灰墙,四四方方的小院子,收拾的干净整洁。每日清晨,这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是村子里除了鸡鸣犬吠外,最富有生机的声响。

  学堂里拢共有二十来个学生,年龄从七八岁到十三四岁不等,坐在这间不算宽敞的屋子里,显得满满当当。周秀才,这位面容清癯、留着山羊胡的老童生,便是这方小天地的执掌者。他教学颇为严格,却也懂得因材施教。

  每日的课业,是从温习旧书开始的。周秀才端坐在上首的条案后,微闭着眼,手里拿着一把戒尺,听着下面高低起伏、参差不齐的诵读声。这是学堂里最“热闹”的时候。

  靠墙边,几个年纪大些、约莫十三四岁的学生,摇头晃脑地诵读着《孟子·梁惠王上》的篇章,声音洪亮,带着几分即将学完四书的自信与熟稔。这其中,就包括孙文斌。他今年不过十二,却因天资聪颖,进度远超同龄人,四书已近学完,此刻正襟危坐,诵读得字正腔圆,偶尔抬眼看向周围的小孩子,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

  中间一排,是十岁上下的,他们面前摊开的是《论语》,刚刚开始学习四书。

  靠墙的孩子多点,大多七八岁,这边的是进学不久的蒙童,青文就在这里。青文已经将《百家姓》背得滚瓜烂熟,周秀才检查过后,便允许他开始预习《千字文》。此刻,他正低声念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这些文字远比《三字经》、《百家姓》深奥、抽象,他读得有些吃力,眉头微微蹙起,努力理解着字面背后的宏大与深邃。

  周夫子正在检查靠窗边的大孩子的课业。墙这边的小孩子,有的摇着小脑袋念着自己的《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有的念着念着就走神了,眼睛骨碌碌地转,去看窗外的飞鸟,或者偷偷扯前面孩子的头发,引来一声压抑的低呼。

  周秀才的耳朵极其灵敏,即便闭着眼,也能精准地捕捉到哪个角落的声音停了,或者出现了不该有的小动作。戒尺“啪”地一声轻敲在桌面上,并不严厉,却足以让所有走神的人心头一凛,赶紧收敛心神,重新加入诵读的大合唱。

  检查完窗边与中间的大孩子,周秀才转身看向墙边的小孩子。

  “陈青文。”周秀才点名道。

  青文立刻站起身,恭敬地垂手而立。

  “将昨日教的《千字文》开头八句,背诵一遍。”

  “是,夫子。”青文深吸一口气,清朗的声音在堂内响起,“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他背得流畅,虽偶有一处略微迟疑,但终究完整地背了下来。

  周秀才微微颔首,示意他坐下,又抽问了几个《百家姓》还不太熟的学生,有的支支吾吾,有的背得颠三倒四,少不得挨了几句训诫,或被要求课后多抄写几遍。

  讲授新课时,周秀才会根据进度分组进行。他先给那些学四书的大的学生讲解《孟子》里的微言大义,引经据典,语言也相对深奥。青文虽然听不懂那些“仁政”、“王道”的大道理,却依旧竖起耳朵努力听着,只觉得那些话语里仿佛蕴含着另一个他尚未触摸到的、更为广阔的世界。

  随后,周秀才转向蒙童这边。他拿起《千字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历史典故和自然现象,讲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含义。

  “天为何是玄色?乃是幽远深邃之青黑。地为何是黄色?我辈耕种之土,便是黄色。”他指着窗外,“你们看那日升月落,星辰排列,便是‘辰宿列张’。春夏秋冬,循环往复,庄稼随之生长收藏,便是‘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文字,并非凭空而来,皆源于天地万物,人间百态。”

  青文听得入了神。他想起父亲看着麦浪时的眼神,想起大哥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想起母亲计算粮食时的凝重,想起二姐默默承担的家务……这些文字,似乎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与他的生活、与这片土地上的辛勤与收获隐隐联系了起来。

  课间休息一刻钟,是学堂里最喧闹的时候。大孩子们通常会聚在一起讨论刚才的功课,或者聊聊村里的趣事、县里的见闻。孙文斌身边总会围着几个人,听他侃侃而谈,他言语间偶尔会流露出对明年尝试童生试的志在必得。

  小孩子们则像出了笼的麻雀,呼啦啦地冲到院子里,在老槐树下追逐打闹,或者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青文通常不会参与这些嬉闹,他要么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回味着刚才夫子讲的内容,要么找夫子问些自己理解不透彻有疑惑的地方。

  他看到过父亲扛着锄头,在那二十五亩玉米地里除草、间苗,脊背弯成一张弓;他看到过母亲深夜还在灯下缝补,为大哥准备行装,为全家操持衣裳;他也看到过大姐秀荷默默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家务,那双本该娇嫩的手,如今也渐渐有了劳作的痕迹。家里的每一粒米,每一文钱,都浸透着汗水。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他默念着《千字文》里的句子,心中若有所悟。天地运转,降下雨露霜雪,滋养万物,也考验着万物。而他的家,就像这天地间一株微小的禾苗,需要奋力汲取养分,才能抵抗风雨,努力生长。
  http://www.hlys.cc/47359/1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