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风言与志气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几天后,她再次登门陈家,脸上带着几分歉意和“果然如此”的神情。她也没过多渲染,直接对王桂花和陈满仓说了李家的回复。

  话说的很客气,但意思很明确:李家父母感谢陈家看得起,也夸了青山是个踏实肯干的好后生。但是,他们觉得女儿年纪还小,想再多留两年,而且希望女儿嫁得近些,方便照应。至于陈家提到的青山在县里学手艺,李家也只是客气地说了句“有前途”,并未多言。

  王桂花和陈满仓都是明白人,一听就懂了。那“嫁得近些”是托词,李家庄和小河湾村能有多远?真正的症结,还是在于两家的家境和对未来的预期。李家是殷实的手艺人家,不想让女儿嫁过来就跟着扛沉重的负担——一个三年没收入的学徒,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读书小叔子。

  “桂花妹子,满仓兄弟,这事……我也尽力了。”快嘴李婶叹了口气,“李家那口风,紧得很。不过你们也别往心里去,青山那么好个小伙子,不愁找不到好姑娘。”

  送走李婶,王桂花坐在堂屋里,半天没说话,心里堵得难受。既为儿子被婉拒感到失落,又有一种“果然高攀不上”的释然,还隐隐担心儿子知道后受不了这个打击。

  陈满仓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他的脸色看不太清。许久,他才磕了磕烟袋锅,闷声道:“人家有人家的考量。咱家这情况,摆在这里。”

  这话像是在说给王桂花听,也像是在说服自己。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陈家托人向李家提亲被婉拒”的消息,就像一阵带着凉意的秋风,在小河湾村吹拂开来。

  “啧啧,我就说嘛,陈家心气高了,那李家是咱普通庄户人家能攀上的?”

  “青山那孩子是不错,可家里拖累大啊,李家姑娘嫁过来图啥?”

  “王桂花也是,咋就由着孩子胡闹,这下碰钉子了吧?”

  有些话传到王桂花耳朵里,让她又气又委屈,却无法分辩,只能关起门来生闷气。

  这些风言风语,自然也飘到了赵大柱家。赵春燕听到后,在院子里劈柴的力道更重了几分,斧头落下,木屑纷飞。她抿着嘴,一声不吭,眼神里却复杂难言,有几分“果然如此”的了然,有几分对青山处境的理解,或许,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弱的希望重新燃起?吴氏想来安慰侄女,却被春燕一句“婶,我没事,再说吧”给挡了回去。

  消息最终也传到了在县城的青山耳朵里。不是家里特意写信告诉他的,而是同村在县里做零工的人,闲谈时当做新闻说给了他听。

  青山听到后,当时正端着满满一盆要清洗的碗碟,手一抖,盆沿磕在水泥池边上,发出“哐当”一声脆响,引得旁边的伙计都看了过来。

  “咋了青山?魂不守舍的。”一个相熟的伙计问道。

  “……没事,手滑了。”青山低下头,掩饰住脸上的窘迫和一阵尖锐的失落感,默默蹲下身,开始用力刷洗那些油污的碗碟。冰冷的水刺着皮肤,却比不上心里那阵凉意。

  一整天,他都有些沉默,干活依旧卖力,却少了些平时的精气神。晚上躺在酒楼伙计通铺上,他睁着眼睛看着漆黑的屋顶,心里翻江倒海。被拒绝的难堪,对李翠儿的愧疚和思念,对未来的迷茫,还有对家人因此承受议论的歉意,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他想起李翠儿明媚的笑容,想起她和自己说话时的轻声细语,难道这些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吗?还是她家里根本就看不上自己?

  第二天,他找了个空档,避开人,给家里写了封简短的信。信里没有提亲事,只说自己一切安好,让爹娘保重身体,勿要操心他。但在字里行间,王桂花和陈满仓都读出了儿子的失落和强撑的坚强。

  王桂花心疼得直掉眼泪。陈满仓则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又过了几天,陈满仓让王桂花给青山捎去口信(托去县里的人带话),话很简单:“事已知,勿挂念。在外安心学艺,自有缘法。”

  这话既是安抚,也是点拨。

  青山收到口信,反复咀嚼着父亲那句“自有缘法”。他看着酒楼里那些技艺精湛、受人尊敬的老师傅,再看看自己这双因为长期泡水而发白起皱的手,一股前所未有的狠劲从心底涌起。

  被人看低又如何?家境不如人又如何?

  他想起李翠儿说起“自己挣钱硬气”时发亮的眼睛。他要学的,不就是这安身立命、让人看得起的手艺吗?

  从此,青山在酒楼里更加沉默,也更加拼命。别人休息时,他还在练习刀工;师傅做菜时,他看得更加目不转睛;脏活累活,他抢着干。他把所有的失落和不甘,都化作了提升自己的动力。他不再仅仅是为了找个活路而学艺,更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将来能挺直腰杆,匹配得上自己想要的东西,无论是人,还是生活。

  而家里,陈满仓和王桂花在经过最初的失落和面对闲话的难堪后,也慢慢平静下来。王桂花依旧会为儿子的亲事发愁,但不再像之前那样急切。陈满仓则更加专注于田地和那小小的货郎生意,他知道,无论是青山学艺,还是青文读书,这个家的根基,不能垮。

  青文在学堂里,似乎也隐约感受到了家里的这场风波。他读书更加刻苦,那双尚显稚嫩的眼睛里,除了对知识的渴求,更多了一份为家庭分忧的沉静决心。

  李家婉拒的亲事,像一块投入陈家的石子,激起了涟漪,也沉淀下一些东西。它让青山更清晰地看到了现实,也激发了他更强的斗志;它让陈满仓夫妇更加务实和坚韧;也让这个家,在经历了小小的挫折后,更加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各自朝着认定的方向,默默努力。前方的路还长,谁又能断定,未来不会有新的转机呢?
  http://www.hlys.cc/47359/1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