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新春暗潮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快穿:在古早狗血文里兴风作浪
顾靖泽白今夏
都市无敌战神
龙王医婿全文免费阅读
下堂王妃要休夫
南知意帝释景全文免费阅读
吞天仙根
恐怖仙缘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除夕的喧嚣过后,大年初一在零星的鞭炮声中到来。天还没亮透,陈家小院已经有了动静。王桂花早早起身,小心翼翼地从箱底摸出几个准备好的红纸包。给青文和两个闺女的红包里各包着两个崭新的铜钱,给春燕的那个,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包了五个进去,又仔细按了按,确保红纸封得严实。
“娘,这……”春燕捏着那比预想中沉一点的红包,心里暖烘烘的。
“拿着,”王桂花压低声音,脸上带着慈爱,“这是娘给你和青山的,不一样。”她顿了顿,又嘱咐道:“收好了,别声张。” 赵春燕会意,点了点头,将红包仔细塞进贴身口袋里。
初一拜年,村里比平日热闹许多。孩童们穿着最好的衣裳,挨家挨户作揖讨彩头。
陈家门口贴着周夫子写的春联:“家富人喜顺如流水;时言乐笑穆若清风”,墨迹黑亮,给土坯墙添了不少精神。
村里的小孩子来拜年,在门口喊着吉利话,王桂花笑着抓一把自家炒的南瓜子或者花生分给他们,偶尔遇到关系近的亲戚家孩子,才舍得从糖罐里摸出一小块冬瓜糖,那孩子立刻如获至宝,紧紧攥在手里。
村西头李寡妇家的小子也来了,穿着一件明显不合身、打了好几个补丁的薄棉袄,袖口短了一截,冻得通红的双手拘谨地缩着。
王桂花看着他,想起自家也不宽裕,到嘴边邀请他进屋暖和的话又咽了回去,只是在那孩子作完揖后,多抓了一小把花生塞进他兜里,又飞快地掰了半块冬瓜糖递过去:“慢点吃,别噎着。”
那孩子眼睛一亮,怯生生道了谢,含着糖跑了。
王桂花转身回屋,对正在剥花生的陈满仓叹道:“李寡妇家那小子,袄子薄得跟单衣似的,看着都冷。”
陈满仓“嗯”了一声,头也没抬:“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咱家也不宽裕。”
陈家一直节俭,日子虽比一般人家好点,但也算不上富足。
陈青山穿小的旧袄子,改改还能给秀荷穿,秀荷下边有秀兰,秀兰穿小后旧棉花晒晒还能给青文做衣服用。
衣服破了打补丁,最后实在不能穿了,破布留着纳鞋底也是好的。
王桂花不再说话,只是心里盘算着,当家的衣裳都磨得厉害,得补补。青文和秀兰都长了些,上年的衣服得补上一截。
初二回娘家。赵春燕和陈青山提着年礼往赵家去。王桂花给准备的礼不算轻:一条三指宽的猪肉,用干荷叶包着;一小包红糖,还有自家做的炸丸子。
路上,遇见几个同样回娘家的妇人,挎着的篮子里多半只有自家晒得干菜,十几个鸡蛋,已是能拿出的体面。
有个妇人怀里抱着个奶娃娃,孩子身上裹着件大人破旧的夹袄,小脸冻得发紫,哭声都微弱。赵春燕忍不住多看了两眼,陈青山默默加快了脚步。
赵家,赵大柱和赵二柱夫妻俩在一起说着闲话:“上年年景差,年根去又冷,听说西边张老爷子前几天没了。”“我也听说了,离过年没几天的时候人没了。他家地少孩子多,往年种地主家几亩地,一家日子紧巴巴的。上年收成差,吃不饱,天一冷,老人受不住就没了。”
吴青苗听见有人进门,起身带着笑迎了上去。她拉着赵春燕的手上下打量,见她气色好,眉眼舒展,这才放下心来。
午饭后,赵大柱悄悄塞了一个荷包给春燕。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总想给孩子点什么。
回陈家的路上,青山低声道:“再过一年半,我就有工钱了。到时候除了给爹娘的,其他的我都给你收着。” 春燕摇摇头:“我用不着,你自己收着,缺什么,你手里有钱方便点。”
初三开始,走亲访友的更多了。陈家来了几拨客人,堂屋里火盆烧着,虽然不算旺,但也驱散了些寒意。
王桂花把年前准备的年货都摆了出来——自家晒的南瓜子、花生,还有陈满仓秋天从山上捡的一些山核桃。至于糖果,只有一小盘冬瓜糖。
客人们围着桌子喝茶水,说些闲话。“老刘家,又添了个小子,这是第几个了?他家生的多,养活的没几个。” 有人摇头叹息。
“可不是嘛,去年收成不好,开春的种子钱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王桂花一边忙给客人添水,一边忙着切菜煮饭。
初四下午,家里基本无事。赵春燕的二婶带着小儿子来拜年。小男孩八岁年纪,身上的棉袄不太合身,手腕和脚踝都露着一截。
春燕看着心疼,想起自己陪嫁箱子里还有几块做姑娘时攒下的布头,拼拼凑凑也能做点东西。她趁婆婆不注意,悄悄把布头包起来塞给二婶:“婶子,拿着,给小弟做点啥吧。”
吴氏推辞不过,接过布包:“小孩子长得快,一年往上串一节,家里事多,我一时没注意。” 她没再说下去,只是用力捏了捏春燕的手。
送走吴氏,王桂花瞥了春燕一眼,没说什么,但眼神里并没有责怪,反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
自家人关起门来怎么都好说,对外,儿媳妇知道分寸,没拿大家的东西充大方,这就够了。
初五凌晨,离别的时刻还是到了。灶房里,王桂花不仅准备了烙饼和煮鸡蛋,还额外用油纸包了几块冬瓜糖,塞进青山包袱的夹层:“路上垫吧,提提神。” 糖在农家是金贵东西,她这是把儿子当小孩疼了。
春燕给青山收拾行李时,发现包袱里多了一双新纳的鞋垫,厚实软和——是婆婆一早赶出来的。这个平日里精打细算的农家妇人,把所有的柔软和疼爱都缝进了这密密的针脚里。
青山穿上春燕做的新棉鞋,在院子里踩了踩,鞋底厚实,针脚细密,包裹着脚暖暖的:“正好,走路得劲。”
天一明,陈青山背起行囊,往县城赶去。王桂花站在门口,一直望着儿子高大的背影,直到转身在看不见,才转身回屋,用粗糙的手背快速抹了下眼角。
春燕默默收拾着碗筷,听见婆婆在灶前准备鸡食的响动,看着这虽然清贫却处处透着用心经营痕迹的小院,心里有种踏实的暖意。
生活的艰难是真实的,冬天的残酷也是真实的,但在这小院里,大家用尽全力,守护着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平淡而坚韧的美好。
这个年,在冷暖交织中过去了。田野里的积雪尚未融化,但麦苗在冻土下等待着春信。要不了多久,真正忙碌的、充满希望又伴着艰辛的春天,就要来了。
http://www.hlys.cc/47359/1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