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大雪封门,将小河湾村隔绝成一个静谧的世界。皑皑白雪覆盖了田野、屋舍和道路,也按下了农忙时节的暂停键。日子仿佛被拉长了,一家人围聚在堂屋里,守着那盆旺盛的炭火,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积雪压断枯枝的“咔嚓”声。年,是真的踩着脚跟,快要到了。而这年前的闲暇,正好用来做些“闲事”。
青文放假回来已有两三日,将周夫子布置的功课都温习得差不多了。这日午后,他看着坐在窗边就着雪光做针线的两个姐姐,心里便有了主意。
“大姐,二姐,趁着今儿有空,我再教你们认几个字吧?”他拿出那本边角磨损的《三字经》,语气里带着点小夫子的认真。
秀荷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针线,脸上露出期待:“好啊,正好前头学的有些都模糊了。”夏天在院子里乘凉时断断续续学的,终究不够系统。
秀兰则吐了吐舌头:“又要写字啊……”她更喜欢听青文讲书里的故事,对握着树枝比划总觉得有些麻烦。
“就认几个,不写多。”青文安抚道,又看向坐在稍远处、正给青山做鞋垫的春燕,“嫂嫂,你也一起听听吧?多认几个字,总没坏处。”
春燕脸微微一红,有些不好意思:“我……我手笨,怕是学不会,在旁边听着就行。”她虽是这么说,手里的活计却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这时,陈满仓从里屋出来,听到这话,接口道:“学吧,认字明理,是好事。你爹我当年也只跟你爷爷学了两年《百家姓》《千字文》,如今记账、看个地契文书,也勉强够用。青文,好好教,但也别耽误你自己的功课。”
“哎,爹,我知道。”青文得了父亲的首肯,更有劲头了。
教学便在堂屋开始了。没有桌子,青文便将火盆边的灰烬稍稍摊平,用一根细柴棍作笔。他先复习了之前教过的几个简单字,“人”、“口”、“手”、“山”、“田”。秀荷记得很牢,几乎都能认出,还能在灰上大致写出来。秀兰则要磕巴些,需要青文提醒。
春燕虽说不学,眼神却一直瞟向那片灰地,默默地看着,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跟着划拉。
“今天咱们学《三字经》的头两句,”青文用柴棍工工整整地写下六个字,“人之初,性本善。”
他指着字,一字一顿地念道:“人、之、初、性、本、善。”然后解释,“意思是说,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秀荷听得认真,跟着念了一遍,眼睛盯着那几个复杂的字,努力分辨着它们的结构。“这个‘之’字,看着像个小虫子。”她小声说。
青文笑了:“是有点像。但它是个很有用的字。”他又着重教了“人”和“本”这两个相对简单的字,让秀荷和秀兰在灰上练习。
秀荷学得一丝不苟,一笔一画,力求写得端正。秀兰则写得飞快,形似即可,心思已经有点飘到青文接下来会讲什么故事上。
春燕看着秀荷写得有模有样,心里也有些痒痒,终于忍不住,也拿起一根小树枝,在靠近自己的地方,偷偷学着写那个“人”字。第一笔撇下去,力道没掌握好,划了老长一道。
青文眼尖,看到了,忙鼓励道:“嫂嫂,写得不错,就是收着点劲儿。来,我再写一遍你看看。”
春燕的脸更红了,但这次没有退缩,仔细看着青文的笔画,又小心翼翼地写了一个,果然好了很多。她看着灰地上那个歪歪扭扭却完整的“人”字,嘴角悄悄弯了起来。
王桂花坐在稍远些的地方缝补衣裳,听着儿女媳妇那边的动静,看着青文像模像样地教,秀荷认真地学,连春燕也加入了进来,心里头像是被炭火烘着,暖融融的。她不指望女儿媳妇能考功名,但能多认几个字,明白多些道理,将来无论是持家、教养孩子,还是与人交往,眼界总能开阔些。
炭火“噼啪”轻响,映照着几张专注而平和的脸庞。屋外是冰天雪地,屋内却弥漫着一种求知带来的、安静的暖意。学问的种子,就在这柴火的轻烟与灰烬的划痕间,悄无声息地,在这个普通的农家里,开始孕育、生根。这个寒假还长,这样的场景,日后还会有很多次。
http://www.hlys.cc/47359/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