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回娘家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天刚蒙蒙亮,王桂花就把青文和秀兰分别从被窝里掏了出来。“都快点起来吃饭!今儿个走姥娘家,去晚了吃不上热乎晌午饭!”一家五口收拾利索,陈满仓扛起那沉甸甸的竹篮,王桂花紧紧攥着给老娘留的那块布,秀荷牵着还迷迷瞪瞪的秀兰,青文则兴奋地跑在前头。牛车?没有!全靠两条腿丈量这十几里地。
“娘,还有多远啊……”走了不到一半,秀兰就开始哼唧,小脸垮着。
“快了快了,看见前头那棵大柳树没?过了那儿就差不多到了!”王桂花嘴里鼓励着,顺手从篮子里摸出块炸酥肉塞给秀兰,“垫垫,别嚷嚷了。”
陈满仓话少,只是闷头走,竹篮的提手在他胳膊上勒出一道红印。路上碰上同样走亲戚的乡邻,互相高声打着招呼:
“满仓哥,嫂子,这是去王家庄啊?”
“哎!去孩子姥娘家!你这是去哪儿?”
“也是去孩子姥娘家!快走吧,日头上来该热了!”
乡间土路上,尽是拖家带口、提着篮子的人群,说说笑笑,充满了烟火人气。
快到村口,王老娘已经踮着脚在张望了。看见他们,远远就喊:“可算来了!我估摸着就是这会儿到!”
一进那青砖院门,王木匠也放下手里的刨子,笑着迎出来。屋里果然宽敞,刨花味儿混着饭香。
“姥爷姥姥!”孩子们叫着。
“哎哟我的小外孙哟!”王老娘一把搂住,先从兜里掏出几块用纸包着的麦芽糖,一人手里塞了一块。这玩意儿在村里可是稀罕物!秀兰立马不觉得腿酸了。
王桂花递上篮子:“娘,也没啥好东西……”
王老娘接过来一掂量,掀开笼布一看,立刻嚷嚷起来:“你这死妮子!咋又拿这老些!这肉这炸货,得花多少钱!你家青山刚娶媳妇儿?怎么不省着点,尽往这儿搂!”她嘴上骂着,眼里的笑却藏不住,利索地把东西归置到厨房。
王木匠话不多,笑着看老伴和女儿拌嘴,然后掏出几个红封,挨个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展开是五个亮晶晶的铜钱!“青文,买纸笔;秀荷,扯头绳;秀兰,买零嘴儿!都拿好!”
王家晌午饭硬实得很!除了白菜炖大肉片子,居然还有一盘油汪汪的炒鸡蛋,一碟切得透亮的腊肉,外加一海碗撒了葱花的猪油渣炖豆腐!白面馍馍暄腾腾的管够。王老娘不停地给外孙外孙女夹肉:“吃!使劲吃!在姥娘家还客气啥!”
吃完饭,王桂花的弟弟王根生带着媳妇孩子也从岳家回来了,屋里更是热闹。根生媳妇拉着秀荷看她新绣的鞋样子,王根生则跟陈满仓蹲在院里一起盘算开春的活计。
日头偏西,该回了。王老娘忙活开,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布袋自家晒的柿饼,个个软糯挂霜:“拿着!桂花从小就爱吃这口!” 又不由分说地往空了的篮子里塞了一捆粉条,一布袋今年新收的花生。
“这么多,咋拿回去……”王桂花看着又满起来的篮子发愁。
“这有啥!”王根生站起身,“我去套车,送送姐和姐夫!十几里地呢,走回去天都黑了。”他是木匠,常要外出干活或拉木料,家里养了头结实的大青骡子。
王根生利索地套好骡车,车上还铺了层旧棉褥子。把王桂花一家五口连人带东西都扶上车。
“坐稳了啊!”王根生吆喝一声,鞭子轻轻一甩,大青骡子稳稳当当地迈开了步子。可比来的时候舒坦多了!
王老娘和王老爹一直送到村口,看着骡车远去,还在喊:“有空就回来看看——!”
车上,秀兰靠着王桂花已经打起了盹。王桂花摸着那袋柿饼,看着渐渐远去的娘家村子,心里又酸又暖。
再说春燕和青山这边。
日上三竿,小两口才提着礼不紧不慢的出门。溜溜达达就到了赵家。今年赵大柱一人在家就没开火跟着弟弟赵二柱一家一起吃喝过年。一进赵家门,吴氏的大嗓门就响起来了:“哎呦!新女婿和新媳妇回门了!快屋里坐,屋里烧了火盆,热乎着呢!”
赵大柱搓着手,笑得满脸褶子,赶紧给青山递凳子。春燕她二叔赵二柱也陪着说话。午饭是吴氏和春燕一起忙活的,一大盆杀猪菜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油水足足的,贴的玉米饼子焦黄。
赵大柱也给红封,一人两文,用红纸仔细包着。“爹没多大本事,别嫌少。”他憨厚地说。吴氏则给春燕装了一大捧炒的香喷喷的南瓜子,“闲着磕牙。”
回去时,赵大柱一直送到巷子口,看着女儿女婿并肩走远,才默默转身回去。
骡车停在陈家院门口时,天刚好擦黑。王根生帮着把东西卸下,水都没喝一口,就又赶着车回去了。
王桂花看着堆了半桌子的东西——柿饼、花生、粉条,还有孩子们兜里没舍得吃完的糖和沉甸甸的压岁钱,虽然浑身骨头像散了架,心里却满是劲头。
陈满仓捶着老腰,说了句:“你爹娘,是真心疼孩子。”
王桂花“嗯”了一声,心里被娘家的实诚和兄弟的帮衬给熨得平平整整。这初二回门,磨的是鞋底,暖的是人心。
http://www.hlys.cc/47359/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