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秀荷相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时间如村边小河湾的流水,潺潺而去,从不停歇。

  陈满柜那桩沸沸扬扬的桃色新闻,连同祖宅里那场几乎掀翻屋顶的争吵,在小河湾村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里,热闹了大半个月后,终究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涟漪再大,也渐渐平息下去。

  新的谈资不断涌现——村东头赵地主家的儿媳妇争气,一口气生了两个带把的双胞胎,乐得赵地主见牙不见眼,准备下个月就摆满月酒;村西李老四家今年不知走了什么运道,那两亩沙地种出的红薯,个头愣是比别家的大上一圈,引得不少人去打听怎么种的;邻村王家庄前天夜里闹了贼,虽说只丢了两只老母鸡,却也足够让附近几个村子警惕起来……

  陈家的这点“家丑”,在更鲜活、更关乎切身利益的谈资面前,终究被覆盖、被淡忘,不再是全村唯一的焦点。

  只有那些最是闲极无聊的长舌妇,在嚼完了手头的新鲜事后,或许还会意犹未尽地咂咂嘴,低声补上一句:“说起来,前阵子那陈满柜家……”但也仅此而已,引不起更大的波澜了。

  陈家上下,都暗暗松了口气。陈满仓依旧是那副沉默寡言、埋头干活的样子,只是眉宇间那抹因兄长闹剧而带来的阴郁,随着村里议论声的减弱,也渐渐散开了。

  王桂花更是觉得心头舒了口气。她是个爱面子又顾家的人,那段时间出门,总觉得旁人看自己的眼神都带着异样。如今总算能挺直腰板走路了。

  日子,总归要拨开这些恼人的枝蔓,回到自家柴米油盐的轨道上来。

  天气渐冷,入了冬,田里的活计少了,家家户户开始猫冬。男人们或修补农具,或聚在一起闲话吹牛;女人们则忙着缝补旧衣,为一家人准备过冬的衣物鞋袜。

  同时,这也是一年中为儿女婚事相看、定夺比较集中的时候之一。

  冬闲,人心却不闲,多少人家开始为儿女的未来暗暗盘算、悄悄相看。

  这日午后,阳光勉强透过糊着厚厚窗纸的格子窗,在陈满仓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堂屋里投下几块昏黄的光斑。

  王桂花坐在靠窗的矮凳上,手里是一只纳了一半的鞋底,针脚细密均匀。她的目光,却不时落到坐在堂屋门口,就着天光仔细拣豆子的大女儿秀荷身上。

  秀荷今年十四了,翻过年就十五,在庄户人家,这正是姑娘家该紧着说婆家的年纪。这孩子,是他们夫妻看着长大的,模样虽不是拔尖儿、让人一眼就觉得好看那种,却也端正周正,眉眼清秀。

  更难得的是性子,自小就沉稳,手脚麻利,眼里有活。打小就帮着家里干活,喂鸡、拾柴、做饭、缝补,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从不叫苦喊累。

  村里但凡提起陈满仓家的大闺女,哪个不夸一声“勤快懂事的好姑娘”?王桂花自己心里也清楚,秀荷是那种宜室宜家的好女孩,谁娶了是谁的福气。

  可正是因为这,王桂花心里才更是添了新愁。她和丈夫陈满仓都是疼孩子的,虽比不上对儿子们那般倾注巨大期望,但也绝不愿委屈了她们。

  私心里,总想给秀荷寻个稳妥的好人家。他们的要求其实也不高,不求什么大富大贵,但求男方家里人口简单些,公婆是明事理的,小伙子本人踏实肯干,知道疼人,眼里有活计。家里条件嘛不比自家差,让女儿嫁过去不至于为吃穿用度发愁就再好不过了。

  抱着这般朴素的期待,王桂花私下里和陈满仓念叨了好几次。陈满仓嘴上不说,心里也记挂着秀荷的终身大事。

  他在村里走动时,开始有意无意地留个心眼,听听风声。也托了在镇上开铺子、消息相对灵通的大哥陈满柜,以及县城学厨的大儿子陈青山留意着。

  王桂花则回了趟娘家,悄悄跟自己的兄弟王根生透了底,让他也帮着在王家村及附近瞅瞅,有没有合适的人家。

  起初,借着陈满仓以前走街串巷收杂货积攒下的一点人脉,以及王根生的用心打听,倒真有几个家境听起来不错的人家透了口风过来,像是平静湖面投下的几颗石子,在陈满仓和王桂花心里漾起了圈圈期待的涟漪。

  比如,镇上卖猪肉的刘家,家里有个和秀荷年岁相当的小子,据说杀猪一把好手,家里吃喝不愁;陈满柜媳妇儿孙氏娘家庄里有户人家,家里有三十亩地,在当地算是殷实户,他家小儿子也到了说亲的年纪;还有王家庄一户姓李的人家,据说儿子在跟着一个老木匠当学徒,手艺学得不错,准备出师后就在自家或者镇上盘个小铺面……

  王桂花和陈满仓听了这些消息,心里头都存了几分火热的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秀荷穿着嫁衣,风风光光嫁到一户好人家,过着安稳顺遂的日子。夫妻俩按捺住激动,开始更仔细地、不动声色地多方打听。

  这一深入打听,那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却被现实一点点浇上了冷水。

  那镇上卖猪肉的刘家,家境是不错,住在镇上,听起来也体面。可仔细一问,家里兄弟三个,刘家小子排行最末,上头两个哥哥早已成家,大人小孩却都挤在铺子后头的院子里一起过活。两个嫂子都是镇上的姑娘,据说一个比一个精明厉害,日常为了针头线脑、谁多干了活谁少出了钱的事,没少明争暗斗。

  王桂花一听就直摇头,晚上对着陈满仓忧心忡忡:“当家的,你也听到了,咱家秀荷性子像你,实诚,没那么些弯弯绕绕的心眼子。那刘家俩媳妇都精明,娘家也在镇上,秀荷哪应付得来?怕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不成,不成。”

  那孙家,三十亩地确实诱人,家境殷实,嫁过去至少吃喝不愁。可陈满仓托了相熟的人去孙家庄悄悄打听,带回的消息却说,那孙家的婆婆是村里出了名的厉害角色。庙小规矩大,庄户人家学人家地主老爷家的太太,对儿媳妇要求极高。动辄立规矩,稍有不顺心就给脸色看,前头那个儿媳妇没少受磋磨。陈满仓沉默了半天,闷声道:“家境好是好,可婆婆太厉害,闺女过去了抬不起头,整天战战兢兢,日子过得憋屈,那有啥意思?咱嫁女儿不是送去受气的。”

  至于王家庄那木匠学徒李家,小伙子本人看着倒是老实巴交,话不多。可打听到他性子有些过于绵软了,家里事事都是爹娘做主,自己没啥主见。王桂花忧心忡忡地对陈满仓说:“这要是公婆讲理还好,万一以后有点啥事,或是婆媳间有了矛盾,他立不起来,不护着媳妇,苦的不还是咱秀荷?”

  这几家,要么是王桂花不满意,要么是陈满仓觉得不妥,来回斟酌,反复权衡,总觉得像是看到一匹好看的布料,走近了却发现上面有洗不掉的瑕疵,终究都不是秀荷的良配。

  夫妻俩商量了又商量,最终还是寻了些不伤彼此颜面的由头,比如“孩子还小,想多留一年”、“生辰八字稍有不合”之类,一一婉拒了。

  王桂花心头那点最初的火热,像是被冬月的寒风吹过,凉了半截,空落落的。她看着依旧每日默默干活,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的大女儿,心里又是愧疚,又是无奈。这找个合心意的婆家,怎么就这么难呢?
  http://www.hlys.cc/47359/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