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齐心协力搞改造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改造方案和资金筹措方案在社员大会上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看着台上沈建国和苏念晚描绘的蓝图,想到未来能产出更多、更值钱的成药,社员们虽然心疼钱,但更多的是对好日子的期盼。各家根据自身情况,有的出了现钱,有的表示可以用工分抵扣,有的则承诺提供建筑材料,很快便将第一期改造所需的款项和物资凑齐了。

  钱和物到位,改造工程便热火朝天地开始了。

  沈建国负责总协调,调动大队的劳力。张伯凭借多年经验,负责监督施工质量。苏念晚则是总设计师和技术指导,拿着图纸在现场穿梭,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卫生和功能要求。

  加工坊暂时停止了成药试制,只保留基本的药材炮制工作。原本堆放杂物的角落被清理出来,墙壁上架起了梯子,社员们忙着铲掉旧墙皮,重新用石灰浆粉刷。地面坑洼的地方被填平,准备铺设水泥。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洁净区”的隔断。按照苏念晚的设计,用砖头砌起了一面矮墙,上面安装了大块的玻璃窗,既保证了空间的相对独立和密闭,又不影响采光和外面的人观察内部情况。入口处设置了简单的更衣区,挂上了几套新做的白色粗布工作服、帽子和口罩。

  “嘿,这弄起来,还真有点药厂那意思了!”一个正在砌砖的社员抹了把汗,乐呵呵地说。

  “那可不!晚晚说了,这叫……叫啥来着?对,标准化!”旁边和泥的汉子接口道,语气里带着自豪。

  砌筑多级清洗池是另一个重点。苏念晚画出了详细的示意图,标注了尺寸、坡度和水流方向。请来的老瓦匠戴着老花镜,研究了半天,一拍大腿:“明白了!就是个带台阶和漏眼的池子嘛!保证给你弄得妥妥的!”

  于是,在加工坊外靠近水源的地方,一个由水泥砌成、分为沉淀、粗洗、精洗三个区域,底部有筛网和排水口的简易清洗池,在老瓦匠和几个帮工的努力下,渐渐成型。

  设备方面,沈建国托了好几层关系,终于从地区一家更新换代的药厂,淘换来一台半旧的小型不锈钢搅拌机,虽然有些岁月的痕迹,但核心部件完好,经过清洗消毒后,通上电一试,运转正常,比之前手工搅拌效率高了不知多少,也更均匀。

  那些木质、铁质的盆盆罐罐,也陆续被替换成了搪瓷盆、玻璃瓶和不锈钢桶。虽然一次性投入让负责管账的老陈叔直嘬牙花子,但看着这些光洁溜溜、闪闪发亮的新家什,他心里也明白,这钱花得值。

  整个改造过程,几乎成了红星大队的一场集体劳动。男人们负责重体力活,砌墙、抹地、安装设备;女人们则负责细致的清洁、缝制工作服、准备大家的伙食。就连半大的孩子,也被组织起来,帮忙递个工具、送碗水。

  王春花和孙小云这次也没闲着。王春花被分配去跟着其他妇女一起清洗新采购的搪瓷器具,孙小云则负责将晾晒好的干净纱布裁剪、缝制成口罩。两人混在人群里,听着大家热火朝天地议论着改造好的加工坊会多么气派,生产出的清凉油会多么好卖,心里那点残存的别扭,也渐渐被这集体劳动的激情所冲淡。能参与到这样的大事里,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环,也让她们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苏念晚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她不仅要盯着施工,还要培训春花媳妇和王婶子熟悉新设备的操作,制定新的生产流程和卫生管理制度。晚上,她还要在煤油灯下整理培训资料,核对改造进度。

  沈墨琛这次休假时间较长,他没有过多干涉,只是默默地在苏念晚忙到深夜时,给她端来热水;在她对着图纸凝神时,不去打扰;在她需要男劳力帮忙搬运重物时,他总是第一个上前。

  这晚,苏念晚核对完最后一份物料清单,揉着发酸的眼睛走出加工坊。改造已接近尾声,崭新的水泥地面光洁平整,粉白的墙壁反射着月光,显得格外亮堂。那个用玻璃隔开的洁净区,在夜色中泛着微光,像一颗嵌入旧躯壳的新心脏。

  沈墨琛站在门外等她,手里拎着个网兜,里面是几个红彤彤的柿子。

  “饿了吧?路上买的。”他将柿子递过来。

  苏念晚接过,触手冰凉,心里却是一暖。她掰开一个柿子,清甜的香气弥漫开来。她递了一半给他,两人就站在初具雏形的新加工坊前,默默地吃着柿子。

  “再过几天,就能重新试产了。”苏念晚看着眼前的景象,语气带着疲惫,更带着成就感和期待。

  “嗯。”沈墨琛应了一声,看着她被月光勾勒出的侧脸,“辛苦了。”

  苏念晚摇摇头,咬了一口甘甜的柿肉,望向远处沉静的田野和隐约的灯火。身体的疲惫是真实的,但内心的充盈和希望更是真实的。她看到的是不仅仅是眼前这座改造一新的加工坊,更是红星大队合作社未来无限的可能。
  http://www.hlys.cc/47365/1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