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重生之我在三角洲卖导弹 >第48章 蜂医的清单与“焦土”的脉搏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8章 蜂医的清单与“焦土”的脉搏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分析室内,全息投影的光芒在顾临专注的瞳孔中流转。关于“威龙”装备的初步抗干扰加固方案——“方案α”已经归档,但他的工作远未结束。正如麦晓雯所“预告”的,真正考验他技术底蕴与创造力的挑战,来自那位代号“蜂医”的战场医生。

  一份被标记为“蜂医-焦土荒原基础需求(非最终版)”的加密文件传到了他的终端。顾临将其打开,平静的目光扫过一行行苛刻到近乎刁难的技术指标要求,眉头几不可查地微微蹙起,随即又迅速化开,变成了一种遇到高难度谜题时的纯粹专注。

  “‘灵枢’,记录。新建项目档案,代号‘生命线-焦土特化型’。”他在心中默念,“核心目标:基于GTI‘蜂巢’战场医疗支援套件基础框架,实现对其核心模块在强电磁干扰、高粉尘、极端温湿度环境下的性能维持与效能提升。优先级:最高。”

  清单上的要求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生物传感器阵列:要求能在持续强电磁脉冲背景下,保持对至少五个生命体征目标(心率、血压、血氧、神经应激水平、核心体温)的同步、精准监测,数据漂移率需低于0.5%。这几乎是在挑战现有医用传感器的物理极限。

  便携式治疗单元:不仅要求快速止血、组织修复,更额外注明了需集成一种针对“焦土荒原”特定辐射尘埃及未知生化污染物的“广谱中和与促排剂”的皮下注射功能。这意味着顾临需要在一个巴掌大的设备内,整合微型化的药剂合成或激活模块。

  战术无人机(医疗型):要求具备在强干扰下的超视距(>5公里)自主巡航与物资投送能力,并能穿透轻度掩体(如废墟缝隙)执行紧急药品或微型手术器械的精准投放。导航系统需具备在GPS失效环境下的地貌匹配与惯性导航融合能力。

  能源系统:所有设备,尤其是持续运行的治疗单元和无人机,要求单次充电续航时间不低于72小时,且电池需具备在剧烈温度变化(-30°C至60°C)下的稳定输出特性,并抵抗电磁脉冲的永久性损坏。

  麦晓雯处理完手头的一批通讯协议,凑过来瞥了一眼光屏,嘴角勾起一丝“果然如此”的笑意,带着点幸灾乐祸的语气:“怎么样?见识到我们‘蜂医’大人的风格了吧?他对自己赖以救人的工具,苛刻程度堪比顶级钟表匠对待陀飞轮。他曾经说过,‘战场上,一个失准的医疗读数,比敌人的子弹更致命。’”

  顾临没有回应她的调侃,他的大脑正在飞速运转,与“灵枢”进行着高频的意念交流。

  “‘灵枢’,调取后勤数据库所有可用非管制医疗器材组件清单,交叉比对‘焦土荒原’环境模型。优先筛选具有高电磁屏蔽效能、耐腐蚀、宽温域工作特性的材料与元件。”

  【指令已确认。正在筛选……已列出十七种符合基础物理特性的替代材料。建议:可利用GTI仓库库存的‘星尘’级纳米镀膜材料,对现有‘蜂巢’套件外壳进行二次真空沉积处理,预计可提升28%的电磁屏蔽效能,但会增加约120克重量。】

  “接受重量代价。下一步,针对生物传感器抗干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方案一:采用多频段信号冗余采集与自适应滤波算法,需‘灵枢’介入,编写专用信号处理固件。方案二:为传感器探头加装微型化被动式法拉第笼,但会轻微影响佩戴舒适性与响应速度。建议:双方案并行,以算法为主,物理屏蔽为辅。】

  “同意。开始编写专用固件框架。同时,评估利用‘幽魂协议’前期收获的‘活性碳基神经探针’的可能性,将其微型化后,替代现有部分生物传感器,以提升在复杂辐射背景下的信噪比。”

  【评估中……‘活性碳基神经探针’适配性高达79%。但微型化加工需要‘锈蚀小镇’工坊的七轴精密车床至少连续工作36小时,且成品率预估仅为35%。】

  “资源向此项目倾斜。优先保证‘神经探针’的试制。”

  顾临的手指开始在虚拟键盘上舞动,将“灵枢”推演出的一个个方案、参数、替代元件编号,迅速整合成一份初步的、条理清晰的技术响应文件。他没有试图去降低“蜂医”的标准,而是围绕着那些苛刻的指标,构建起一套套或传统、或激进的技术实现路径。这份回应文件,本身就像是一份充满技术自信的宣言。

  麦晓雯看着他几乎不需要思考般的流畅操作,以及光屏上那些连她都感到有些晦涩的专业术语和材料学参数不断被填充、组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她原本以为,顾临至少会对清单上某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提出质疑或讨价还价。但他没有,他直接跳过了“是否可能”的争论,进入了“如何实现”的领域。

  “看来,‘幽灵’先生不仅擅长破坏,在救死扶伤的领域,也有点东西啊。”她轻声嘀咕了一句,收起了玩笑的神色。

  就在这时,顾临和麦晓雯的个人终端同时接收到了一条来自GTI更高权限层的、标为“紧急-动态更新”的信息流。

  “灵枢”几乎在瞬间完成了对信息的抓取与关键点提取,并在顾临的视野角落生成了一个简明的提示框:

  【警告:‘焦土荒原’东南象限,Sector-7区域,探测到异常能量读数飙升,模式匹配度87.3%,疑似与‘雷云’武器试验场遗存的某种不稳定能源核心周期性泄露有关。能量潮汐预计将在71小时32分钟后达到峰值,可能引发区域性电磁风暴等级提升至‘深红’级别,并伴随高强度辐射尘扩散。】

  信息流中还附带了最新的环境预测模型图,显示他们原定的勘探路径,有近三分之一将直接穿过即将被“深红”级别电磁风暴覆盖的高危区域。

  分析室内的气氛骤然变得更加凝重。

  顾临抬起头,看向麦晓雯,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都明白了这条信息意味着什么。

  “‘灵枢’,”顾临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语速略微加快,“基于最新环境预测模型,立即重新演算所有已提交装备方案的极端环境耐受阈值。重点核查‘蜂医’医疗设备在‘深红’级别电磁风暴及伴随辐射下的运行稳定性与数据保真度。同时,优化‘威龙’突击装备的能源系统在持续高强度干扰下的冗余备份方案。”

  【指令已接收。环境参数已更新。重新演算中……预计需要17分钟。】

  麦晓雯深吸一口气,手指飞快地在自己的终端上操作起来:“看来计划有变。路线需要调整,装备的最终测试标准,恐怕也要按照‘深红’级别的灾难模式来算了。顾临,你的时间更紧了。”

  顾临的目光重新落回“蜂医”那份长长的需求清单和刚刚更新的、代表着死亡威胁的环境模型上,眼神锐利如刀。

  “无妨。”他淡淡回应,“正好可以验证,在真正的绝境之下,技术所能达到的生存边界在哪里。”

  他的挑战,不再仅仅来自于合作者的苛刻要求,更来自于那片名为“焦土”的土地本身,那如同活物般脉动着的、充满恶意的自然之威。。
  http://www.hlys.cc/47371/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