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市井繁华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这天,轮到了张阳和李栓柱休假。

  张阳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仔细数了数里面叮当作响的银元——整整八块大洋。

  这是他这几个月来省吃俭用攒下的全部家当。

  “栓柱,起来了!”

  张阳轻轻推了推旁边铺位上还在酣睡的李栓柱。

  “今天休假,跟我进城转转,我请客,带你去吃好的。”

  一听“请客”二字,李栓柱顿时来了精神,一骨碌爬起身来:

  “要得!阳哥你等我洗把脸!”

  两人收拾利落,走出文庙营房时,太阳才刚刚升起。

  初春的晨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李栓柱脸上的兴奋。

  “阳哥,你真要请我吃饭啊?”李栓柱搓着手,不敢相信地又问了一遍。

  “当然,我啥时候骗过你?”

  张阳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今天带你去见见世面!”

  乐山城门已经热闹起来。

  挑担的、推车的、骑马的、步行的,各色人等穿梭不息。

  守城的士兵歪戴着帽子,斜挎着枪,有气无力地检查着进出的人群。

  一进城,喧嚣的市声扑面而来。

  “豆花饭!热和的豆花饭!”

  “叶儿粑!刚出笼的叶儿粑!”

  “麻糖!甜掉牙的麻糖嘞!”

  “炒米糖开水!暖心暖胃咯!”

  各式各样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夹杂着车马声、讨价还价声、小孩哭闹声,奏响了一曲市井交响乐。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绸缎庄、杂货铺、中药店、茶馆、酒肆...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应接不暇。

  小摊贩们沿街排开,卖着各式各样的小吃和日用品。

  李栓柱看得眼花缭乱,不时拉扯张阳的衣袖:

  “阳哥,你看那!那是啥子?”

  “哇,那玩意好像很好吃的样子!”

  张阳虽然来自未来,见识过更大的世面,但也被这原汁原味的民国市井风貌所吸引。

  他好奇地打量着一切,仿佛在参观一个鲜活的历史博物馆。

  “走,先填饱肚子!”

  张阳拉着李栓柱走进一家热闹的食铺。

  铺子不大,摆了五六张方桌,一个肩搭毛巾的伙计忙前忙后,见两人进来,高声招呼:

  “两位老总,吃点啥子?”

  “有啥子好吃的?”

  张阳饶有兴趣地问道。

  “豆花饭巴适得很!面条也安逸!还有刚蒸好的粉蒸肉!”

  伙计如数家珍。

  张阳看了看墙上挂着的木牌价目表:

  豆花饭每碗五十文,面条六十文,粉蒸肉一百二十文。

  他心下默算,一块大洋能换一千文铜钱,这物价还真不贵。

  “来两碗豆花饭,再加两碗面条!”

  张阳阔气地说。

  “好嘞!两碗豆花饭,两碗面条!”

  伙计朝后厨高声喊道,随即给两人各倒了碗粗茶。

  李栓柱小声说:

  “阳哥,这也太破费了...”

  “没事,今天管够!”张阳笑道。

  不一会儿,热腾腾的豆花饭和面条就上桌了。

  雪白的豆花浇上红亮的辣油,配上糯软的米饭,令人食欲大开。面条则是用粗瓷大碗盛着,汤头上漂着油花和葱花,香气扑鼻。

  李栓柱吃得满头大汗,连连称赞:

  “好吃!真好吃!比营里的伙食强多了!”

  张阳也吃得津津有味。穿越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像样的饭菜。

  吃完饭,张阳付了账,一共花了二百二十文钱。

  他直接付了一块大洋,伙计找给他七百八十文铜钱,沉甸甸的一大串。

  “阳哥,咱们现在去哪?”

  李栓柱摸着圆滚滚的肚子问道。

  张阳想了想说:

  “你不是好久没回家了吗?今天去看看你娘吧?我去买点东西给你娘带回去”

  李栓柱本来就因饷钱被扣,生活拮据,听张阳这样说,眼睛一亮,感激地说道:

  “阳哥,真的谢谢你!”

  两人先在粮店买了十斤米(花费一百二十文)和五斤面粉(花费一百文),又在油坊打了两斤菜油(花费一百六十文)。

  张阳还特意去割了两斤猪肉(花费二百四十文),称了一斤红糖(花费六十文)。

  看着这么多礼物,李栓柱既高兴又不安:

  “阳哥,这太让你破费了...”

  “客气啥?你娘不就是我娘吗?”张阳真诚地说。

  李栓柱感动得眼圈发红:

  “阳哥,你对我太好了...这辈子我都记得你的恩情...”

  “说这些干啥?走,回家看你娘去!”

  张阳提起米和面,李栓柱拎着肉和油,两人朝城东走去。

  李栓柱家住在乐山城东的棚户区,低矮的茅草屋挤挤挨挨,泥泞的小巷弯曲狭窄。

  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在路边玩耍,看见两个穿军装的过来,一哄而散。

  来到一扇破旧的木门前,李栓柱激动地喊道:“娘!我回来了!”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探出身来。看见李栓柱,她顿时泪流满面:

  “栓柱!我的儿啊!你可回来了!”

  “娘,这是我兄弟张阳!”

  李栓柱介绍道。

  老太太连忙用衣袖擦擦眼泪:

  “张老总,快请进屋里坐!”

  屋里昏暗狭窄,除了一张破床、一个矮桌和几个草垫,几乎一无所有。

  土墙裂缝处塞着稻草,屋顶有几处漏光的地方用茅草堵着。

  看着这家徒四壁的景象,张阳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来自物质极大丰富的未来,从未见过如此贫困的景象。

  “娘,这是阳哥给您买的礼物。”

  李栓柱把米面粮油一样样放在桌上。

  老太太看得目瞪口呆:

  “这...这得花多少钱啊!要不得!要不得!”

  “大娘,您就收下吧!我和栓柱是过命的交情!”张阳诚恳地说。

  李栓柱也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他这几个月关饷攒下的三块大洋:

  “娘,这是我攒的饷钱,您收着。”

  老太太颤抖着手接过钱,泪眼婆娑:

  “儿啊,你在外当兵吃粮,娘整天提心吊胆...这钱来得不容易啊...”

  张阳见状,也从怀里掏出五块大洋,塞到老太太手里:

  “大娘,这点钱您也收着,添件衣裳,买点好吃的。”

  老太太惊呆了,连连推辞:“要不得!要不得!张老总,这太多了!”

  “娘,您就收下吧!阳哥不是外人!”李栓柱劝道,同时向张阳投来感激的眼神。

  推让再三,老太太才千恩万谢地收下了钱,撩起衣角擦了擦眼角:

  “你们坐,我去给你们烧开水...”

  “不用忙了,大娘!”

  张阳赶紧拦住她。

  “我们坐会儿就走,等下还要回营。”

  三人坐在草垫上聊了会儿家常。老太太絮絮叨叨地说着村里的情况:谁家儿子被抓了壮丁,谁家交不起捐税跑了,谁家闺女被卖了...

  张阳越听心里越沉重。这个时代的老百姓,生活实在太苦了。

  临走时,老太太拉着张阳的手不肯放:

  “张老总,栓柱笨,不会来事,你在外面多照应他...”

  “放心吧大娘,有我在,没人敢欺负栓柱!”张阳保证道。

  离开李栓柱家,已是中午时分。

  “阳哥,谢谢你...”

  李栓柱眼圈又红了,“我娘好久没这么高兴了,你那五块大洋,等我发了饷钱,会陆续还你...”

  “说这些干啥?走,吃饭去!我听说乐山的跷脚牛肉和回锅肉是一绝!”

  张阳搂着李栓柱的肩膀说。

  两人来到一家稍大的饭馆,点了跷脚牛肉、麻婆豆腐、回锅肉、炝炒青菜和一个蛋花汤。白米饭管够。

  这一顿花了张阳五百文钱,但看着李栓柱狼吞虎咽的样子,他觉得值。

  “阳哥,这肉真香!”

  李栓柱扒拉着米饭,含糊不清地说。

  “好吃就多吃点!”

  张阳不停地给他夹菜。

  两人风卷残云,每人吃了三大碗米饭,菜食盘盘见底。

  饭后,张阳又买了叶儿粑、香葱饼等小吃,带着准备晚上回营吃。

  乐山城虽不大,但很是繁华。绸缎庄、百货店、中药铺、铁匠铺、理发店...各色商铺应有尽有。

  街边还有卖艺的、算命的、修脚的、掏耳朵的,热闹非凡。

  张阳好奇地打量着这一切,感觉比参观任何历史博物馆都来得真实。

  “阳哥,你看那是啥?”李栓柱指着一个小摊问道。
  http://www.hlys.cc/47387/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