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可以开讲座啊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辗转回到百川大学。

  当他再次踏入这片熟悉的校园时,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扑面而来。

  阳光透过香樟树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

  耳边是年轻学子们的欢声笑语和自行车清脆的铃声。

  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青春的味道。

  这里没有六百亿的项目,没有关乎国家能源命脉的重担,只有书本、课堂和无忧无虑的时光。

  周远拖着行李箱,慢悠悠地走向宿舍楼。

  406寝室。

  他掏出钥匙,拧开了门。

  一股熟悉的,混杂着泡面和洗发水的味道传来。

  宿舍里空无一人。

  “老三”的电脑还亮着屏,机箱风扇呼呼地转着,摸上去有些发烫。

  桌上还放着一个刚吃完的泡面桶。

  看样子,是刚吃完饭,急匆匆去上课了。

  周远笑了笑,将行李箱放在墙角,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他很快发现,自己的书桌被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床上那床被他随意堆成一团的被子,也被叠得整整齐齐,还被拿到阳台晒过,凑近了能闻到一股阳光的暖香。

  不用问,肯定是那几个活宝室友干的。

  一股暖流在心底淌过。

  他简单收拾好行李,在自己的椅子上坐下,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

  他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

  “系统。”

  下一秒。

  一道只有他自己能看到的,淡蓝色的全息3D投影,凭空出现在他的眼前。

  一个充满科技感的个人属性面板,缓缓展开。

  宿主:周远

  学科经验:

  数学:Lv5 (/)

  物理:Lv4 (8850/)

  化学:Lv4 (9500/)

  材料学:Lv4 (/)

  信息科学:Lv3 (4500/)

  ……

  可用学术贡献值:3150

  可用科研贡献值:8800

  周远扫了一眼数据,眉头微微挑起。

  果然。

  石墨烯电池项目的大获成功,给他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验值增长。

  物理、化学、材料学这几个核心相关的学科,经验条都往前窜了一大截。

  尤其是材料学,眼看就要突破到Lv5了。

  “一个项目搞下来,涨了这么多经验……”

  周远摸着下巴,心里盘算着。

  “但这效率,还是太慢了点。”

  他很清楚,这种国家级重大项目,可遇不可求。

  想靠着一个接一个的项目把所有学科都刷到高等级,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他想起系统里那些标注着“???”的黑科技,兑换条件无一不是要求某个或某几个学科达到Lv7,Lv8,甚至是Lv10的恐怖等级。

  “直接授课获取经验值的效率,其实是最高的。”

  周远自言自语。

  但他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给他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讲深了听不懂,讲浅了浪费时间,为了迁就大部分人的进度,他得耗费大量精力去备课、去讲解,纯属吃力不讨好。

  他的时间,可比金子还贵。

  “不对……”

  周远忽然想到了一个关键点。

  “谁说教学生就非得是几十人的小课堂?”

  他的眼睛亮了起来。

  “我可以开讲座啊!”

  大型讲座,一次面对成百上千人,而且还不用管他们听不听得懂。

  只要他讲的知识是正确的,是高深的,系统就会判定为有效授课,经验值照样哗哗地涨!

  最关键的是,来听讲座的,很多都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甚至是教授、专家,他们本身的基础就好,能提供的经验值绝对比普通学生高得多。

  这简直就是个刷经验的超级BUG!

  “不过,想在大学里随心所欲地开讲座,也不是谁都行的。”

  周远很快就冷静下来。

  他现在虽然顶着个“石墨烯电池之父”的头衔,但在学术圈的体系里,他什么都不是。

  没有职称,没有名分。

  “看来,得先搞个教授身份才行。”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在他脑子里疯狂滋生。

  有了教授的身份,他就能名正言顺地在大学里开讲座,而且是想开多少场,就开多少场!

  到时候,几千人、上万人的大礼堂坐满了,他往台上一站……

  那经验条,不得跟坐了火箭一样往上窜?

  “这事儿,得找个人帮忙。”

  周远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

  王羽正。

  百川大学的资深教授,也是他读研究生时的导师。

  以王老在学术界的地位和人脉,帮他运作一个教授职称,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更何况,自己现在手里的“功绩”,足够分量了。

  “行,就这么定了,明天就去一趟百川大学,找王老聊聊。”

  解决了心头一件大事,周远的心情都轻松了不少。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了系统面板上。

  他熟练地点开了“现有学生”一栏。

  一排排名字和数据,清晰地罗列出来。

  排在最前面的,是韦冬亦。

  【韦冬亦】

  学术贡献值:2560(持续增长中…)

  科研贡献值:0

  “嚯,这小子可以啊。”

  周远看着那串不断跳动的学术贡献值,有些惊讶。

  这才多久没看,就暴涨到两千多了。

  看来韦冬亦这小子混得是如鱼得水,估计又发了不少高质量的论文,或者是在什么数学竞赛里拿了大奖。

  不过,当周远的视线移到科研贡献值那一栏时,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科研贡献值,还是个零蛋?”

  “这小子,光顾着在理论数学的圈子里刷论文了?”

  周远有点哭笑不得。

  搞纯理论数学当然很牛,但对周远来说,不能转化成科研成果,就意味着拿不到科研贡献值,兑换不了那些实打实的黑科技。

  “不行,这棵好苗子不能就这么浪费了。”

  周远暗下决心。

  “下次得找个机会,好好‘开导’一下他,让他明白,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科研里,才是王道!”

  “搞科研,多香啊!”

  他继续往下看。

  李文俊、郑朋、潘锦、唐牧、方蓉、陈依依……

  这些当初安城一中六班的学生,如今都跟在了他的名下。

  他们的科研贡献值,整齐划一,全都是500点。

  这显然是之前参与石墨烯电池项目数据整理工作,系统统一发放的奖励。

  而学术贡献值,则各有不同。

  李文俊和郑朋这两个,一个120点,一个85点,明显高出一截。

  而潘锦、唐牧他们这些在普通一本的学生,数值普遍都在二三十点徘徊。

  “嗯,这很正常。”

  周远点了点头。

  不同等级的大学,提供的平台、资源和接触到的学术机会,完全是天壤之别。

  李文俊他们能有这个数据,说明已经开始尝试发表一些小论文,或者参加学术竞赛了。

  “都是好样的。”
  http://www.hlys.cc/47402/1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