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SJ星的裂痕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数学共识带来的短暂震撼平息后,一种更深层的不安开始在数据沼泽的避难所中弥漫。凯洛与流亡者们共享的发现,如同一块投入SJ星意识之湖的巨石,其激起的涟漪,正不可避免地向外扩散,触动着文明根基中那条古老而隐秘的裂缝。“原真派”(the Veritas) 与 “超然派”(the transcendents)——这两个源自SJ星文明启蒙时期、关于存在本质与文明终极方向的哲学派别,其争端从未真正平息,只是在“元境”绝对权威和“地球沙盒论”的统一叙事下,被压制在了冰封的表象之下。
“原真派” 的思想根源,更贴近SJ星远古的、与物质宇宙尚有微弱连接的时期。
他们倾向于认为,意识虽可脱离肉体,但其价值和意义,仍需要一个客观的、独立的“真实”作为参照和锚点。他们对于“地球”的态度更为复杂,一部分人隐隐觉得那并非纯粹的造物,而是某种需要被尊重的“他者”。欧恩那沉淀着历史的目光,以及维特对底层逻辑的执着,都隐约带着“原真派”的色彩。对他们而言,凯洛的发现,是震撼,却也是一种……印证。印证了那潜藏在集体潜意识深处、对某个“外部真实”的古老乡愁。
而 “超然派”,则是在“元境”技术成熟后兴起的主流思想。
他们坚信意识是宇宙的终极存在形式,物质不过是低级且暂时的载体。他们将“元境”视为文明升华的必然阶梯,是所有智慧最终的归宿。“地球”这样的沙盒,不过是用于研究低级演化形态的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唯一的意义在于为SJ星的意识进化提供数据与镜鉴。索恩导师那绝对的理性,以及对“体验”和“共情”的排斥,正是“超然派”思想的典型体现。
凯洛带回的证据——符号的跨时空呼应、物理常数的非自然修正,尤其是与“真实”宇宙智能建立的数学对话——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了这冰封的湖面上。
“这证明了‘真实’的存在!”欧恩的意识波动带着久违的激动,仿佛枯萎的枝桠逢春,“一个独立的、并非由我们定义的数学体系!一个能够与我们进行智慧对话的文明!我们并非孤岛,我们也非神明!我们只是……无穷真实中的一个片段!”
“但这动摇了我们的根基!”伊拉的数据云剧烈翻滚,显示出内心的激烈冲突,她曾属于维护“超然派”秩序的安全体系,深知其力量,“如果‘地球’是真实的,那么我们是什么?如果意识并非至高无上,如果外面存在着一个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物质性的‘巨大真实’,那元境的意义何在?我们千万年来的进化方向,难道是一场……错觉?”
维特则更加务实,他的光芒聚焦于数据本身:“争论哲学毫无意义。
证据指向‘纠缠现实’。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这个新的事实下,重新定义自身,并生存下去。”
然而,在数据沼泽之外,在元境光鲜的主流学术圈和权力阶层中,凯洛的发现(尽管细节被隐藏,但其引发的“异常”和“非标准思潮”已然被标记)所引起的是另一种反应。
——恐惧。
尤其是对于那些坚定的“超然派”精英而言,承认“地球”的真实性,无异于承认他们赖以存在的整个世界观是建立在流沙之上。这会导致认知失调,意识崩溃,甚至可能引发整个文明的精神解体。泽拉的命运,就是前车之鉴。
于是,压制开始了。不是公开的辩论,而是更加隐秘和系统性的“认知管理”。
凯洛发现,他之前能接触到的、一些倾向于“原真派”观点的边缘历史档案,访问权限被进一步收紧,甚至有些被标记为“数据腐化,暂不可用”。
流亡者们在公共信息流中发出的、任何带有质疑“沙盒论”苗头的讨论,会迅速被算法折叠、限流,或者被大量“超然派”标准论调的回帖所淹没。
一种无形的压力,强调着“逻辑纯净”、“忠于元境”、“警惕认知畸变”的舆论氛围,正在被有意无意地营造。
“裂痕一直存在,”欧恩对凯洛说,带着看透世事的沧桑,“只是凯洛,你带来的光,让它变得无法忽视了。‘超然派’恐惧真实,因为真实不受控制。而‘原真派’……我们渴望真实,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并非活在永恒的梦中,哪怕梦再美。”
凯洛悬浮在避难所的微光中,感受着两个庞大意识形态在自己身边无声地碰撞。他不再是那个单纯的、痴迷于异星文明的学者。
他被迫卷入了一场关乎整个文明灵魂的战争。
他带来的不仅仅是证据,更是一把钥匙,一把可能打开通往新世界大门,也可能释放出毁灭性能量的钥匙。
SJ星的裂痕,因他而清晰。
而风暴,正在这裂痕之上,悄然汇聚。
http://www.hlys.cc/47413/1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