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束手无策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刘总书房里那令人窒息的压抑,如同实质的浓雾,并未因发现了城西那个陌生的外卖地址而稍有消散,反而因等待而变得更加焦灼。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如同沙漏中不断坠下的细沙,每一粒都敲击在刘总那早已绷紧到极限的神经上,也沉沉地压在我的心头。

  警方在接到关于城西地址的通报后,立刻展开了行动。通过技术手段,他们迅速锁定了该地址的具体位置——位于城西一片鱼龙混杂、外来人口密集的“兴盛小区”。那里楼房陈旧,巷道狭窄,监控设施极不完善,是典型的城市管理盲区,也确实是一个易于藏匿、难以追踪的理想地点。

  然而,随之反馈回来的消息,却让所有人的心再次沉入谷底。

  “刘总,张先生,”负责此案的刑侦支队王队长很快通过加密线路传来了最新情况,他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凝重,“我们的人已经秘密排查了兴盛小区3号楼那个单元。接收外卖的租户登记信息是假的,房间里除了几张废弃的桌椅和一些生活垃圾,空无一人。没有发现任何与刘小姐或被绑架相关的直接证据。”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调取了小区周边及主要路口的监控,但由于那片区域监控覆盖率低,且绑匪显然有意规避,目前没有发现可疑车辆或人员携带类似人质进入该区域的清晰影像。那个地址……很可能只是一个用于混淆视听、或者前期准备的‘安全屋’,绑匪并未将刘小姐藏匿在那里。”

  希望,如同被针扎破的气球,瞬间干瘪下去。

  刘总喉头发出一声近乎绝望的呜咽,身体晃了晃,几乎瘫软下去,被旁边的管家死死扶住。他双眼空洞地望着窗外无尽的黑暗,仿佛灵魂已被抽走。

  警方的束手,在我的“三维坐标轴”推演中,并非意外。

  · X轴(对手手段): 绑匪具备极高的反侦察意识(“巽”风无痕,“坎”陷隐匿),行动计划周密,对城市监控盲区了如指掌,提前布置虚假信息点扰乱视线,其专业程度远超普通犯罪团伙。

  · Y轴(当前困境): 线索中断,时间紧迫,常规刑侦手段在对方精心设计的迷宫中似乎效果有限,陷入“困”局。警方力量虽强,但如同重拳打在棉花上,无处着力。

  · Z轴(事态性质): 此非普通刑事案件,而是融合了商业阴谋、精密犯罪与人性博弈的复杂局,常规思路难以破局。

  王队长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职业性的冷静,却也透露出无奈:“刘总,请您放心,我们绝不会放弃。技术部门正在全力追踪那个一次性号码的微弱信号源,网监也在排查所有可能与鼎泰、荣盛相关的异常通讯和资金往来。但……对方很狡猾,我们需要时间。而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

  时间!四十八小时的倒计时,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过去一分钟,刘小姐的危险就增加一分,刘总崩溃的可能性就增大一分,绑匪达成目的的概率也似乎更高一分。

  书房内死一般的寂静。只能听到刘总粗重而痛苦的喘息,以及窗外风声更显凄厉的呜咽。

  我站在书桌旁,目光再次落回到那散乱的外卖记录上。警方的受挫,并未让我感到气馁,反而激发了我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韧性。既然常规手段难以奏效,那么,就必须回归到我最擅长的领域——从那些最细微、最不为人注意的“人”的痕迹中去寻找答案。

  我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如同精密仪器,将所有的信息碎片重新排列、组合、推演。

  关键,依然在于“食”!

  绑匪能够精准复刻刘小姐的饮食偏好,这说明他们对此极其了解。这种了解,不可能仅凭外部观察获得,必然有近距离接触或极其可靠的信息来源。

  我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目光死死盯着那些外卖记录中,关于“番茄汤”、“煮软玉米”、“鱼豆腐”的条目。

  “番茄汤……” 我喃喃自语。

  番茄,色红,属“离火”,性微寒,但煮汤后转为温平。在卦象中,“离”也主心、主血、主眼睛。刘小姐偏爱此物,是否暗示其内心热情活泼(离火),但需温养(汤煮)?

  “煮软玉米……” 玉米,谷物,属“坤土”,主脾胃,需“煮软”方能更好吸收,是否隐喻刘小姐体质或心性中,需要更多的耐心与温和的滋养(坤土之德)?而非眼下这种突如其来的、粗暴的“坎陷”冲击?

  “鱼豆腐……” 鱼,水生,灵动,属“坎”;豆腐,豆制,绵软,属“艮”。两者结合,是否代表刘小姐性格中既有活泼灵动的一面(坎水),又有温和固执的一面(艮土)?

  这些饮食偏好,不仅仅是口腹之欲,更是一个少女性格、体质、乃至当下心境的无意识流露!绑匪利用了这一点,那么,我是否也能从这一点,反推出刘小姐可能所处的状态,甚至……藏匿点的某些特征?

  一个更大胆、也更玄妙的猜想,开始在我脑海中成型。

  如果……如果绑匪为了稳住刘小姐的情绪,或者出于其他某种心理,会继续满足她这特定的饮食需求呢?

  那么,他们必然需要在一个相对隐蔽、又能获取到这些特定食物的地方!而且,为了保持食物的状态(尤其是番茄汤的热度和玉米的软糯),这个藏匿点,绝对不会离食物获取点太远!运输过程不能太长!

  我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张标注着刘小姐最近外卖记录的列表。除了学校和家,那个已经被证明是烟雾弹的城西地址,还有……便利店! 那家她最近频繁光顾的、位于大学城附近的便利店!

  等等!

  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闪电般击中了我!

  刘小姐最后一次出现在监控中,是离开学校准备回家。而绑匪是在她回家途中动手的。那么,绑匪选择的藏匿点,会不会遵循“就近原则”?既不会离绑架地点太远(增加风险),也不会离她日常活动区域太远(便于观察和获取信息)?

  大学城附近!便利店周边!这片区域,看似熟悉,实则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同样存在管理相对薄弱的区域!

  我猛地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锐利的光芒,看向几乎已经绝望的刘总和电话那头的王队长:

  “王队,刘总!我们可能忽略了最近的地方!”

  “绑匪极其了解刘小姐的饮食习惯,他们可能会继续满足她这一点以求稳定。而要保持食物如‘番茄汤’的温度和‘煮软玉米’的口感,藏匿点绝对不能离食物来源太远!运输不能超过……十五分钟,最多二十分钟!”

  我指着地图上大学城和便利店周边的区域,语气急促而肯定:

  “请立刻重点排查便利店周边,车程二十分钟以内的、符合藏匿条件的区域!尤其是那些管理相对松散、流动人口多、易于控制人员进出的老旧居民楼、废弃仓库、或者独门独院的平房!绑匪需要的是一个既能隐匿,又能方便获取特定食物(尤其是热食)的地方!”

  我将我的推断依据——基于饮食特性对藏匿点距离的限制,以及绑匪可能存在的“投其所好”以稳定人质的心理——快速而清晰地阐述出来。

  电话那头的王队长沉默了几秒,显然在快速消化我这套听起来有些“玄乎”却又不无道理的分析。随即,他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重新燃起的干劲:

  “有道理!灯下黑!我们之前搜索范围铺得太大,确实可能忽略了最近、最方便的区域!我立刻调整排查重点,集中力量扫描便利店周边两公里半径内的所有可疑地点!重点关注能生火做饭或方便加热食物的场所!”

  刘总仿佛也被我这番话注入了一丝强心剂,他挣扎着站直身体,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地图上那片他女儿日常活动的熟悉区域,双手紧紧握成了拳头。

  新的方向,在警方看似束手无策的困局中,被再次开辟出来。

  然而,我知道,这依然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简直就是大海捞针。我的推断提供了可能性,但最终的确认,依然需要警方专业的排查和一点点运气。

  我走到窗边,望着远方大学城方向那片在夜色中朦胧的灯火,心中默念。

  “番茄汤的温热,煮软玉米的耐心……刘小姐,请再坚持一下。我们,正在靠近。”

  这“警方束手”的困境,并未让我们停滞,反而逼迫我们跳出了常规思维的桎梏,从最细微的人性痕迹和生活规律中,去寻找那破局的唯一钥匙。危机依旧深重,但追寻的脚步,已再次坚定地迈出。夜色,依旧深沉,但一丝更加精准的微光,已开始在那片熟悉的区域悄然扫描。
  http://www.hlys.cc/47440/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