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新的起点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回来工作已经两天了,何雨柱坐在办公桌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办公室里的陈设和他离开时一模一样,只是桌上堆积的文件又高了些。

  老研究员捧着茶杯在窗前看报纸,年轻干事正埋头整理档案卡片。

  一切都井然有序,带着某种恒久不变的节奏。

  何雨柱在办公桌前坐下,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文件。

  是明年度的经费预算表,要求详细列明每一项开支的用途和依据。

  他翻开看了看,目光在“文具采购”“资料复印”这些条目上停留片刻,然后将文件轻轻合上。

  这种日复一日的琐碎,突然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疲惫。

  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某种更深层次的东西在悄然松动。

  他又拿起一份文件,是某个老研究员申请去外地查阅资料的报告,后面附着一长串需要馆长、处长、后勤等多个部门盖章的流程单。

  他盯着那密密麻麻的公章位置,只觉得脑仁疼。

  他想起在威尼斯水巷里隐身漫步的自由,想起在瑞士雪山之巅呼吸的畅快。

  哪怕是在罗马博物馆里“干活”,那也他妈叫个刺激。

  再看看现在?

  他感觉自己像头被拴在磨盘上的驴,每天围着这堆破纸片子转圈。

  还得听着旁边老赵没完没了地念叨哪本宋版书又掉了个线头。

  累了,不想干了。

  他放下手中的笔,轻轻合上文件夹。

  墙上的挂钟指向下午两点半,这个时间陈主任应该已经在办公室了。

  穿过图书馆的长廊,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

  几个相识的工作人员向他点头致意,他一一回以微笑,脚步却未停歇。

  陈主任的办公室在附近,开车不用太久。

  何雨柱走上二楼,在挂着“主任办公室”牌子的门前停下,轻轻叩门。

  “请进。”

  陈主任正伏案批阅文件,见是他进来,便摘下眼镜放在桌上。

  “柱子啊,坐。有什么事吗?”

  何雨柱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双手自然地放在膝上。

  “主任,我想跟您谈谈工作调动的事。”

  陈主任微微前倾身子,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我在古籍处工作也有一段时间了。”

  何雨柱语气平稳,“这段时间感谢您的栽培和照顾。不过,我考虑换个工作环境。”

  “是对现在的工作有什么不满意吗?”

  陈主任问道,声音里带着关切。

  “不是不满意。”何雨柱斟酌着用词。

  “只是觉得,或许有其他岗位更适合我。我希望能有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做一些更灵活的工作。”

  陈主任没说话,就那么看着他,眼神里有点玩味。

  何雨柱只好实话实说:“做久了,腻了,想换个工种。”

  他争取用最通俗的话,提最无理的要求。

  当然无理了,一个正处级干部的调动,你以为那么容易?

  陈主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知道了,我给你安排。”

  过了几天吧,何雨柱就被传唤到陈主任这里了。

  陈主任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

  开门见山:“最近文物局那边正好在组建一个新的部门,需要一位特约研究员。这个职位不需要每天坐班,主要负责一些专项调研和鉴定工作,时间上比较自由。”

  何雨柱认真听着,没有打断,就一位?这是专门设置的吧?

  “这个岗位是正处级待遇,和你现在级别相同。”

  陈主任继续说道。

  “主要工作是参与一些重要的文物鉴定项目,偶尔需要出差调研。平时不需要按时上下班,只要按时完成布置的任务就行。”

  “听起来很符合我的期望。”何雨柱说道。

  陈主任露出理解的微笑:

  “年轻人想要换个环境很正常。如果你确定要调动,我这边可以尽快办理手续。”

  “我确定。”何雨柱语气坚定。

  “那好。”陈主任在笔记本上记了几笔,“下周一你就可以去文物局报到。相关手续我会让他们尽快办理。”

  “谢谢主任。”

  从陈主任办公室出来,何雨柱感到肩头一阵轻松。

  他沿着来时的路慢慢走着,夕阳的余晖给街道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回到家时,母亲正在厨房准备晚饭,妹妹在书桌前写作业。

  何雨柱放下公文包,走进厨房帮忙。

  “今天回来得挺早。”母亲一边切菜一边说。

  “嗯,去陈主任那儿谈了件事。”

  何雨柱接过母亲手中的菜刀:“我来切吧。”

  晚饭时分,一家四口围坐在餐桌前。

  何雨柱给每人盛好饭,这才开口:“我申请了工作调动。”

  父亲放下筷子,看向他:“调到哪里?”

  “文物局,做特约研究员。”

  何雨柱解释道,“和现在级别一样,不过时间上更自由些,不用每天坐班。”

  母亲显得有些惊讶:“你这工作还能说换就换啊?”

  母亲显然是懂得一些门道的。

  何雨柱给母亲夹了一筷子菜,“没什么问题,陈主任会搞定的。”

  妹妹好奇地问:“哥,那你是要去鉴定古董吗?”

  “可能会参与一些这方面的工作。”

  何雨柱微笑道:“具体要等报到后才清楚。”

  何大清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你自己考虑清楚就好。”

  晚饭后,何雨柱回到自己的房间。

  书桌上还放着几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专业书籍,他一本本整理好,准备明天归还。

  文物局的办公楼带着民国时期的风韵,红砖墙面爬着枯藤,门廊的石阶被岁月磨得光滑。

  何雨柱在门卫处登了记,按照指示来到二楼的“文物管理委员会”。

  办公室比想象中简洁,一位四十出头、戴着眼镜的张主任接待了他。

  “何雨柱同志,欢迎。”

  张主任和他握了握手,“陈主任已经打过招呼。你的职位是特约研究员,主要参与专项鉴定和征集工作。”

  他取出一份文件:“这是你的工作证和介绍信。委员会实行项目制,平时不要求坐班,有任务时会通知你。”

  何雨柱接过证件:“具体的工作流程是?”

  “每月初会有任务清单,你可以根据专长选择参与。紧急任务会临时通知。”

  张主任指向里间,“那里有你的办公桌,不过你很少会用上。”

  钥匙插进锁孔的声音清脆悦耳。

  何雨柱推开属于自己的那间小办公室,十五平米的房间里,桌椅书柜一应俱全,窗台上的绿萝长得正好。

  他在桌前坐下,翻开新领的工作手册。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切出明亮的光栅。

  张主任在门口补充道:“有个山西的青铜器鉴定项目正在筹备,你可以先熟悉下资料。”

  “好的。”

  走廊里传来隐约的电话铃声。

  何雨柱将工作证收进口袋,环顾这个属于自己的新空间。

  不用朝九晚五,不用应付文山会海。

  这样的安排,正合他意。

  走出文物局大门时,午后的阳光正好。

  何雨柱脚步轻快,下一个项目还没开始,他打算先去东安市场转转,给雨水买些零食。

  这份新工作,确实不错。
  http://www.hlys.cc/47577/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