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货币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随着神农氏尝百草、定医药,姜姓部落及其周边人族聚居地,疾病之苦大为缓解,人口愈发繁盛。农耕技术的推广,使得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各部落的粮仓渐渐充实起来。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浮现。

  一日,神农氏巡视部落,发现几位老者围坐在一起,面前摆着几张鞣制好的兽皮、几件新制的陶罐、还有一些晒干的鱼干和黍米,正七嘴八舌地争论着。

  “老丈,你们这是做什么?”神农氏上前询问。

  一位老者抬起头,脸上带着几分无奈:“神农大人,您来得正好。我们想用这几张皮子,换些老李家的黍米回去熬粥。可老李家说皮子够了,想要陶罐。我拿皮子去找制陶的阿山,阿山又说想要鱼干… … 转了一圈,谁家也不正好缺别人手里的东西,这… … 这可怎么换才好?”

  另一人也附和道:“是啊是啊!我家织了些麻布,想换点盐石,可产盐石的部落离得远,一来一回要好几天,还不一定换得到。大家手里都有点东西,可就是换不到自己急需的,唉!”

  神农氏闻言,眉头微蹙。他意识到,这已不是个别现象。随着物产丰富,族人不再仅仅满足于自给自足,交换的需求日益强烈。但以物易物的方式,实在太不方便了。需求的双重巧合(我正好有你想要的,你正好有我想换的)难以实现,交换效率低下,阻碍了物资的流通和部落间的交流。

  他走到部落边缘的小型“集市”(自发形成的交换点),看到的情景更印证了这一点。人们带着各自的物品,相互比划、争论,往往半天也达不成一笔交易。有人因为急需某种物品,不得不接受不公平的交换比例;有人则因为换不到所需之物,只好将多余的产品闲置甚至任其腐烂。

  “必须找到一种办法,”神农氏沉思,“一种大家都能认可的东西,用来衡量所有物品的价值,方便交换。”

  这个念头困扰着他。他尝试与多宝道人探讨。

  “老师,万物皆有价值,可否找到一种东西,能像尺子量布、斗斛量米一样,来衡量其他物品的价值?”

  多宝道人抚须微笑:“善问。天地有度,万物有衡。价值虽无形,然亦可寻一物以载之。此物需得稀有难求,不易损坏,便于携带,易于分割,更需得到众人公认其价值。”

  多宝道人的话如同醍醐灌顶。神农氏立刻开始思索:什么物品符合这些条件?

  他首先想到的是食物,如黍米。但粮食会腐烂,且产量年年不同,价值不稳。

  又想到兽皮。但兽皮品质不一,难以标准化,且也不耐储存。

  陶器?易碎,且大小形状各异。

  工具?同样存在标准化问题。

  他苦苦思索,走访了许多部落,询问长者们以往交换的经验。一次,他来到一个靠近大河的部落,发现那里的人在进行交换时,有时会使用一种从大河深处捞上来的、光滑润泽、带有美丽花纹的贝壳作为交换的媒介。拥有这种漂亮贝壳越多的人,似乎就越容易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种贝壳有什么特别?”神农氏好奇地问。

  部落长老解释道:“神农大人,这种贝生长在深水,捞取不易,数量有限。它色泽美丽,不会腐烂,大小也差不多,大家都
  http://www.hlys.cc/47629/2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