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22

  此告遍贴长安大街小巷,百姓奔走相告。镇东将军不仅募兵不设限额,更承诺粮饷由关东源源供给。

  饥寒交迫者纷纷投军,世家豪族亦被徐庶邀往商议。盏茶之间,众人皆誓死效忠曹公,共抗西凉豺狼。他们饱受李傕、郭汜之虐,此刻倾囊相助,唯恐叛军卷土重来。

  同一时刻,曹洪率部突袭杜陵等地,既夺城池,又征壮丁以充军备。

  ………………

  **弘农郡·华阴**

  文和公,我方才截获一支从长安溃逃的残部。段煨快步走入内室,对正在品茗的贾诩禀报:

  果然不出您所料,曹孟德已发兵关中,取道武关直捣李傕、郭汜后方。

  贾诩轻抚长须:将军作何打算?

  这位谋士深谙明哲保身之理。当刘协这个傀儡天子抵达华阴,受段煨接济粮草之时,他便果断脱离东行队伍,悄然入城寻求段煨庇护。

  随驾东行,迟早要殒命于乱军之中。

  秉承舍人为己的处世之道,贾诩自然不愿再随大部队冒险。

  曹孟德先前遣使联络,欲招我归附许县。只因张济占据弘农阻我东进,如今曹操大军入关,正是良机。段煨分析道:

  李傕残部既入我境,当先拦截。可用则收编,不可用则诛杀!

  不知文和公意下如何?

  贾诩含笑拱手:将军运筹帷幄,何须垂询老朽!

  这便是首肯之意。

  段煨大喜过望:得文和公相助,华阴基业必能更上层楼!

  当即调兵遣将,将东逃的李傕残部尽数拦截,悉数收归帐下。

  消息封锁严密,李傕等人迟迟未能察觉。

  待其得悉 ** ,早已错失良机。

  此时李傕、郭汜正追击献帝至东涧,大败杨奉、董承所部。

  百官士卒死伤枕藉,其中参与衣带诏密谋的种辑、吴硕、王子服、吴子兰等人,皆蹊跷地殒命于乱军之中。

  此事引起杨彪、司马防等汉室重臣的警觉。

  昨日之战,虽百官多有伤亡,然种辑等人所处并非战阵核心,却同遭屠戮,着实可疑。

  杨彪转向司马防:建公素有洞见,对此有何高见?

  司马防轻蹙眉头:此事虽蹊跷,但东行途中百官殒命本是常态。只是此番身亡者多为世家重臣,故而引人猜疑。

  父亲、司马公,年轻的杨修目光深邃,或许这正是杨奉等人的手笔?

  这位才思敏捷的年轻俊杰一语道破天机。

  闻听此言,两位老臣神色骤变。

  细想确有可能。杨奉等人屡劝献帝抛弃百官轻装东行,这些出身西凉叛军或白波贼寇的将领,确实干得出这等事。

  乱局之中借机铲除异己,减轻负担,也并非没有可能。

  若真如此,局势便危矣。

  杨彪与司马防目光交汇,皆从对方眼底读出了不安。

  杨奉、董承既能对种辑、吴硕、王子服、吴子兰下手,又怎会放过他二人?

  更遑论满朝文武。

  修儿,无凭无据之事休要妄言!杨彪低声呵斥,值此多事之秋,口舌之争易惹杀身之祸!

  若方才言语传入杨奉等人耳中,恐性命难保。

  若非彼等所为,此事岂非成了无头公案?杨修不以为然,继续道:当早作防备,并警示同僚多加小心。

  无论是杨奉、董承,亦或李傕、郭汜,皆不敢弑君。若生兵乱,当速护驾......

  放肆!杨彪怒喝打断,双目赤红,你这是要毁我杨家清誉,陷家门于不忠不义之地?

  此等言论若被司马防传扬,他日便是诛族铁证。

  司马防轻咳道:贤侄多虑了,或许真是意外。陛下东归本就凶险,莫说种辑等人,即便我等亦可能命丧乱军。

  既然选择护驾,便该有赴死的觉悟。若贪生怕死,何不早日离去?

  言外之意:弘农乃杨氏根基,若惜命大可脱身。

  父子二人面红耳赤。杨修低声道:叔父教训得是,是小侄轻狂了。

  东归之路血雨腥风,护驾臣子自当肝脑涂地!

  ────

  待司马防离去,杨修冷哼:这老狐狸倒是会做戏!

  杨彪瞪眼警告:你这张嘴迟早惹来大祸!

  少年不以为意。在他看来,父辈太过畏首畏尾。

  父亲,曹操为何迟迟不来?杨修转开话头,张济既已西去,正是出兵良机。

  可至今未见曹军踪影。

  洛阳的兵马纹丝未动。

  着实蹊跷。

  杨彪轻叹:为父也不知其中缘由。

  按理说,曹孟德与我杨家交好,理应派兵接应,将圣驾迎至洛阳或许县。只是......陛下与诸公更属意袁本初。

  言及此处,杨彪面现苦涩。

  在刘协与百官眼中,唯有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方能匡扶汉室。

  邺城,成了他们魂牵梦萦之地。

  何其讽刺!

  呵,袁绍?痴心妄想!杨修断然道:袁氏本是祸乱天下的根源,袁绍岂会自找麻烦迎回天子?待他平定北方,必会南下夺取关东。到那时......

  话未说完,意味深长地冷哼一声。

  杨彪瞥了儿子一眼,欲言又止。

  这孩子聪慧过人,却总喜欢卖弄机锋。

  曹孟德正与刘表在南阳交战,或许分身乏术。杨彪推测道:况且曹孟德深知圣意,又何必自讨没趣?

  换作是谁,都会心寒。

  既遭嫌弃,何必热脸贴冷屁股?

  替他人作嫁衣裳,智者不为。

  如此说来,曹操亦非善类。杨修嗤笑道:名为攻关中迎天子,实则为攻伐刘表。奸雄手段,不过如此。

  正说话间——

  营外骤然喊杀震天。

  铁骑奔腾,刀光剑影。

  哈哈哈!李乐、韩暹、胡才已渡河,正在夹击李傕、张济!儿郎们,随我杀!

  霎时两路兵马杀出,与西来的白波军合围李傕部众。

  李傕军大败溃逃。

  消息传来,百官雀跃。

  总算击退李傕贼子,东归之路畅通矣!

  唉,白波军终究是草寇。不知河北大军何时能至?

  做梦!袁本初根本不会来迎驾......

  休得胡言!袁氏四世三公,世代忠良,岂会坐视天子蒙难?再等几日,冀州雄师必至!

  翌日黎明,队伍整装待发。

  忽闻西方马蹄声如雷震。

  不好!李傕贼子卷土重来!

  备战!速速备战!

  李乐、韩暹、胡才、杨奉与董承仓促迎敌,终不敌李傕、张济所率西凉铁骑。白波军溃不成军,士卒或死或逃,散乱不堪。

  速撤!保天子东行!

  陕县就在前方,速速扎营据守!

  昨日依仗偷袭夹击之利方击退敌军,然李傕所部尽为精骑,李乐等人仅率步兵,劣势尽显。文武百官皆惶惶无计,连刘协亦面如土色,幸得苻寿皇后暗中扶持才未失态。

  诸将有何良策?少年天子将希冀的目光投向众人。杨奉提议:不如再诈称欲返长安拖延时日,同时向洛阳曹操求援?董承当即否决:此前诈降引援之计已用,李傕必不会中计,反会加紧攻营!

  李乐等三名将领神色讪然。韩暹忽进言:南匈奴已渡河至西凉军侧翼,可许以厚利邀其救驾。刘协急问:能否联络?韩暹迟疑道:需遣人突围...话音未落,急报传来:李傕在营外喊话,称南匈奴已自行退兵!

  最后希望就此破灭,帐中众人面如死灰。韩暹暗自苦笑:这些蛮夷果然靠不住。

  “诸位爱卿可有妙计?”刘协环顾四周,见众人皆面露愁容。

  殿中一片沉寂。

  良久,杨修出列奏道:“陛下,何不遣使致信李傕,请他宽限一日?待明日天明,我们便随他返回长安。”

  刘协眉头紧蹙:“杨爱卿此话怎讲?”

  一日光景,能有何作为?

  纵使洛阳派兵驰援,也远水解不了近渴。

  杨修从容道:“微臣观察到北面即是黄河,若从营寨后方沿峭壁下至河岸,便可渡河抵达大阳城。以该城为据点,再传书河东、河内两位太守,调集兵马护送陛下继续东行。”

  这番提议令满朝哗然。

  悬崖渡河?

  此计未免太过凶险!

  众臣正要进谏,话到嘴边却都咽了回去。眼下局势,若不冒险一试,难道真要眼睁睁看着天子再度沦为傀儡?

  天子或可保全性命,但李乐、韩暹等将领定难逃一死。

  生死抉择,已不言自明。

  “臣以为此计可行!”董承率先表态,“与其坐等屠戮,不如奋力一搏!”

  李乐等四将随即附和:“只要渡过黄河,臣等誓保陛下平安东归!”“臣等这就去筹备渡船事宜!”

  说罢不等刘协首肯,诸将便匆匆退下。既然无法护卫圣驾,至少要为自身谋条生路——他们可不愿陪葬。

  刘协转而望向杨彪与司马防两位重臣。二人默然颔首,这已是别无选择的险招。

  “就依杨卿所奏,先稳住李傕再说。”刘协疲惫道,“想必这点情面,他还是会给朕的。但愿此番,诸君莫再负朕!”

  ......

  是夜军营。

  李傕举杯畅饮:“明日便可押解天子回京,总算能安心睡几个好觉了!”

  郭汜却疑道:“只怕又是小皇帝的缓兵之计,莫不是在等曹操援军?”

  说罢意味深长地瞥向张济。

  张济摇头:“曹军始终按兵不动,应该与此无关。”

  “不是曹操,难道是袁绍?”郭汜冷笑,“邺城相距更远,还需穿越曹操辖境,一日之内绝无可能赶到。”

  张济闻言默然。李傕突然拍案而起......

  # 劫驾奔逃

  管他等的是谁,老子现在就带兵冲营,把皇帝抢到手!看他们还能耍什么花招!

  李傕一声令下,迅速集结本部兵马,杀气腾腾地扑向刘协的营地。

  赶紧把皇帝交出来!今晚我就带他回长安!

  李傕在营门外挥刀直指守军,扯着嗓子大喊。

  营内韩暹、胡才、杨奉等人听到后,脸色大变。

  他们急忙与董承一同赶到刘协面前。

  陛下,不能再耽搁了,必须立刻转移!等李傕杀进来就来不及了!

  刘协问道:李乐将军找到船了吗?
  http://www.hlys.cc/47640/2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