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合作中的碰撞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创新中心”项目进入初步方案深化阶段,紧张有序的节奏被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打破了平静。争议焦点集中在主入口处那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悬浮式观景楼梯的设计上。

  鼎盛集团工程部的负责人,是一位资深的、以严谨乃至保守着称的老工程师,姓吴。他拿着周雨彤团队提交的深化图纸,眉头拧成了一个结,手指重重地点在楼梯主体结构与侧向支撑连接的节点处。

  “周设计师,这个位置,按照你设计的这种镂空和悬挑结构,即便采用高强度合金,按照传统的力学模型计算,安全系数也仅仅是刚过规范下限。我们不能冒这个险。”吴工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他身后几个工程部的年轻工程师也纷纷点头附和,“我们建议,这里必须增加一根实体承重柱,或者至少将侧向支撑的截面加大百分之五十,确保万无一失。”

  周雨彤站在会议桌对面,身后是刘思雨和团队的结构工程师。她看着图纸上那个被红圈标注的位置,神色平静,眼神却异常坚定。

  “吴工,我理解您的顾虑。但增加承重柱会完全破坏这个楼梯轻盈、悬浮的视觉理念,而这正是整个入口空间的灵魂所在。”她的声音清晰而平稳,没有丝毫退让,“我们提出的方案,并非凭空想象。我们进行过详细的有限元分析,并且参考了国内外多个采用类似新型复合材料和特殊节点处理工艺的成功案例。”

  她示意自己的结构工程师将一叠厚厚的计算书和案例资料推到对方面前。

  “您看,我们计划采用的这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预设的阻尼系统,其强度和抗疲劳性能远超传统钢材,重量却轻得多。配合我们设计的这种‘榫卯-销轴’混合节点,完全能够满足甚至远超规范要求的荷载和安全系数。这是详细的计算过程和相关实验数据支撑。”

  吴工粗略地翻看了一下那叠资料,眉头却皱得更紧:“这些新材料、新工艺,听起来是好,但我们集团以往的项目很少采用,缺乏实际的工程检验。万一出点纰漏,谁来担这个责任?我还是坚持认为,采用经过时间检验的保守方案更稳妥。”

  “吴工,技术创新本身就需要一定的魄力。如果永远只停留在成熟的方案上,‘创新中心’的‘创新’二字又如何体现?”周雨彤据理力争,语气依旧克制,但立场毫不动摇,“我可以为这个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负全部专业责任。”

  会议室内气氛僵持不下。一方是经验丰富、求稳为主的工程部,另一方是坚持设计理念、并有新技术支撑的设计方。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项目负责人赵总看着这僵局,感到十分棘手。他既理解工程部的谨慎,也明白周雨彤坚持的设计价值。眼看讨论无法达成一致,他只好无奈地站起身:“既然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后续深化设计。我需要将情况上报给陈董,请他定夺。”

  听到要将争议直接上报给陈嘉铭,周雨彤的心微微沉了一下。这无疑是将她推到了他面前,接受最直接的审视和裁决。但她没有流露出丝毫怯意,只是挺直了脊背,点了点头:“好的,赵总。我愿意向陈董当面陈述我们的设计和依据。”

  下午,周雨彤带着更加详尽的资料,包括优化后的计算模型、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新型材料的认证报告、以及更多类似成功案例的现场照片和监测数据,走进了陈嘉铭位于顶层的办公室。

  办公室宽敞而冷寂,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城市的轮廓。陈嘉铭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正在听赵总简要汇报争议的焦点。见到周雨彤进来,他抬起眼,目光平静无波,只是公式化地做了个“请坐”的手势。

  “陈董,关于入口楼梯结构的问题,我想向您再做一次详细的汇报。”周雨彤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她将带来的资料一份份铺开在办公桌的空位上,然后开始条理清晰地阐述。

  她没有纠缠于审美和理念,而是完全从技术角度出发,指着复杂的计算图表和数据,解释新型材料的特性、节点构造的原理、以及模拟荷载实验的结果。她的语速平稳,逻辑严密,每一个结论都有扎实的数据支撑,展现出了极强的专业性和说服力。

  陈嘉铭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专注地扫过那些资料,偶尔会打断她,提出一两个非常关键且犀利的技术问题。比如新型材料在长期使用下的耐久性,节点处在极端情况下的失效模式,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控制难点。

  周雨彤对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准备充分的解答,引用的数据和案例都极具针对性。她甚至主动提供了几家曾成功应用过该材料和工艺的施工单位联系方式,以供核实。

  整个陈述过程,她始终保持着冷静和自信,目光坦然地看着陈嘉铭,等待着他的判断。办公室里只剩下她清晰的声音和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

  陈嘉铭沉默地听着,审视着,比较着。他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充满把握的女人,很难将她与记忆中那个对工程技术毫无兴趣、只关注表面效果的前妻联系起来。她的成长,是实实在在的,渗透到了每一个专业细节里。

  听完周雨彤的陈述,他又拿起工程部提交的保守方案建议书看了看。然后,他按下内部通话键,叫来了集团技术部的负责人。

  “把周设计师提供的这些计算模型和数据,拿去让我们的技术团队立刻重新核算一遍,重点复核她提到的这几个关键参数和节点安全性。”他指令明确,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我要最快看到结果。”

  技术部负责人领命而去,办公室内再次陷入安静。周雨彤坐在那里,手心微微渗出汗意,但她努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陈嘉铭则重新靠回椅背,目光投向窗外,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看不出喜怒。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却仿佛格外煎熬。大约四十分钟后,技术部负责人去而复返,手里拿着刚刚出炉的复核报告。

  “陈董,我们按照周设计师提供的参数和模型进行了紧急复核。”技术部负责人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服,“结果……与周设计师的计算基本一致。采用她指定的新型材料和节点工艺,该结构的安全性确实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规范要求,而且……在自重和空间利用上,优势明显。”

  这份结论,让周雨彤一直悬着的心,终于重重落下。她悄悄松开了在身侧握紧的拳头。

  陈嘉铭接过报告,快速浏览了一遍关键数据,然后抬起头,目光再次落在周雨彤脸上。这一次,他的眼神里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清晰的认可。

  他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对等候在一旁的赵总和工程部吴工说道:“技术数据已经验证。按周设计师的方案执行。”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锤定音的决断力。

  吴工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在陈嘉铭平静却不容置疑的目光下,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点了点头:“是,陈董。”

  陈嘉铭的视线最后定格在周雨彤身上,语气依旧平淡,却比之前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周设计师,后续施工阶段,请你们团队继续严格把控技术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请陈董放心,我们一定做到。”周雨彤站起身,郑重承诺。内心涌动的,不仅仅是问题解决后的轻松,更有一种被认可的暖流。这是他首次,在纯粹的专业领域,给予了她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

  这支持,无关过往,只关乎实力。这份量,比她想象中更重。
  http://www.hlys.cc/47664/1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