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博览会上的涟漪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林烨的演出在博览会现场引发了持续的热议。那种从极致温情到极致磅礴的强烈反差,以及两种风格背后统一的精神内核——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明的自信,给所有在场的专业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演出结束后不久,林烨在后台休息室,便迎来了几位意外的访客。

  首先是一位留着络腮胡、眼神锐利的的中年男子,递上名片,是 “环球之声”唱片公司 的A&R总监。“林先生,您的表演令人惊叹!我们公司在全球拥有完善的发行网络,尤其擅长运作具有世界音乐元素的艺术家。我们非常有兴趣与您合作,将您的音乐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对方的条件开得相当有诚意,承诺极大的创作自主权和全球范围的宣发资源。

  紧接着,一位气质优雅、戴着无框眼镜的女士找到他,来自 “阿姆斯特丹世界音乐节” 组委会。“林先生,我们诚挚邀请您作为明年音乐节的开场嘉宾。您的音乐完美契合我们促进跨文化对话的宗旨。”这是欧洲最富盛名的世界音乐节之一,其邀请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认可。

  还有一位独立制作人,对《人间烟火》表现出极大兴趣,希望能获得授权,将其用于一部关注普通人生活的国际合拍纪录片中。

  这些邀约,不再局限于华人圈子,而是真正进入了主流国际音乐视野。林烨谨慎地应对着,没有立刻答应任何一方,表示需要时间考虑。

  傍晚,他漫步在博览会外的广场上,夕阳将古老的建筑染成金色。一个街头艺人正在弹奏弗拉门戈吉他,悲怆而热烈的节奏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林烨站在人群外围,静静听着。

  这时,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用的是略带口音但流利的英语:“你的音乐里,有类似的东西。”

  林烨转头,看到一个头发花白、面容深刻的老人,正是下午那场印度西塔琴大师拉吉夫·夏尔马。

  “类似的东西?”林烨有些疑惑。

  “生命的张力。”拉吉夫的目光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那首小歌,是生活的呼吸;那首大歌,是文明的脉搏。但它们都活着,在跳动。音乐技巧可以学习,但这种‘活着的呼吸’,是骗不了人的。你的根,扎得很深。”

  这番评价,来自一位不同文化体系的音乐大师,让林烨心中一震。这比任何商业合约都更触及本质。

  “谢谢您。”林烨真诚地道谢。

  “不必谢我。”拉吉夫笑了笑,“音乐是桥梁。你找到了你的根,并且有勇气用它来建造通往世界的桥梁。这很好。继续走下去吧,年轻人,世界需要更多真实的声音。”

  说完,他拍了拍林烨的肩膀,转身融入人群。

  林烨站在原地,看着广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孔,听着交织的不同语言和音乐风格,心中豁然开朗。

  他之前对于“下一步”的迷茫,在此刻烟消云散。他不需要刻意追求某种固定的“中国风”模式,也不需要为了国际化而削足适履。他要做的,就是继续深挖那片文明的沃土,无论是长出一株温暖的花,还是一棵参天的树,只要是真实的、充满生命力的,就自有其打动人心的力量。

  博览会上的涟漪,正在扩散。而他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将要航行的方向。

  (第四十九章 终)
  http://www.hlys.cc/47676/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