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江南路远,暖意随行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晨光撕破夜幕时,两人已出了镇子,踏上通往江南的官道。踏雪和流云的蹄子踏在沾着露水的青草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像在哼一首轻快的调子。苏清月将白无常的笔记揣在贴近心口的地方,指尖偶尔会隔着布料摩挲封面的纹路。林风看她时不时低头浅笑,忍不住问:“看到什么有趣的了?”
她抬起头,眼里还带着笑意:“我娘写,当年小姨偷喝了她藏的桃花酒,醉得抱着桃树喊‘这花怎地会动’,最后是我娘把她扛回家的,路上还被她吐了一身。”
林风想象着那个画面,忍不住笑出声:“听起来,你小姨年轻时倒是比现在活泼得多。”
“或许是后来经历了太多吧。”苏清月收起笑意,轻轻叹了口气,“我娘总说,人心里的结,就像染缸里的布,泡得越久,颜色越深,想洗干净就越难。”她忽然转头看向林风,“幸好,我们现在解开了一个。”
林风心里一动,看向她手里的玉佩——那玉佩被晨光映得透亮,里面仿佛真的盛着月光。他忽然想起什么,从行囊里拿出个小布包,递过去:“这个给你。”
布包里是几块切成小块的糯米糕,还冒着淡淡的热气。“张婆婆特意多做的,说让你路上当零嘴。”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补充,“我怕凉了不好吃,用灵力温着呢。”
苏清月接过布包,指尖触到他残留的温度,脸颊微微发烫。她拿起一块放进嘴里,清甜的米香混着灵草的清苦在舌尖散开,暖意在胃里慢慢铺开。“比客栈的桂花糕还好吃。”她眼睛亮晶晶的,像盛着晨光。
两人放慢马速,任由马儿慢悠悠地走着。官道两旁的田埂上,已有农人开始耕作,远处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带着人间烟火的暖意。林风忽然指着前方:“你看那边。”
苏清月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坡地上开着大片大片的蒲公英,白色的绒球在风里轻轻摇晃,像无数个小灯笼。“好漂亮。”她忍不住赞叹。
林风翻身下马,走到坡地边,小心地摘了一朵最饱满的蒲公英,回到马边递给她。“听说对着蒲公英许愿很灵。”
苏清月接过来,轻轻吹散绒毛,看着白色的小伞乘着风飞向远方,轻声许愿:“希望能早点找到柳绣娘,希望小姨能真正放下过去。”
林风也吹散一朵蒲公英,看着绒毛飘向天际,在心里说:希望这条路长一点,再长一点。
正午时分,他们在路边的茶摊歇脚。摊主是个爱笑的老婆婆,端上两碗绿豆汤,笑着说:“看你们俩,真是般配的一对。”
苏清月的脸瞬间红透,连忙摆手:“阿婆,我们不是……”
林风却接过话头,笑着道谢:“谢谢阿婆吉言,这碗绿豆汤我请了。”他看了眼苏清月泛红的耳根,眼底的笑意更深了。
绿豆汤冰镇得恰到好处,甜而不腻,像此刻的时光,慢悠悠地淌过心头。苏清月喝着汤,偷偷看林风——他正低头擦拭佩刀,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竟有种说不出的温柔。
歇够了继续赶路,苏清月忽然哼起一段轻快的调子,是江南的民谣。林风没听过,却觉得格外好听,忍不住跟着节奏轻轻点头。
“这是我娘教我的,她说江南的姑娘都爱唱这个。”苏清月解释道,“她说等战事平息了,就带我去江南,坐在乌篷船里听雨声,看两岸的桃花落进水里。”
“会实现的。”林风轻声说,“我们很快就到了。”
夕阳西下时,他们住进了一家临水的客栈。推窗就能看到粼粼的波光,远处有归航的渔船,渔火在水面上明明灭灭,像星星掉在了水里。
苏清月趴在窗边,手里捏着那半块没吃完的糯米糕,忽然说:“林风,你说柳绣娘会不会认识我娘?会不会知道她藏起来的那些故事?”
林风走到她身边,和她一起望着窗外的渔火:“不管她知道多少,我们一点点听就好。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
这句话说得很轻,却像一颗石子投进苏清月的心湖,漾起圈圈涟漪。她转头看他,正好撞上他温柔的目光,两人都没说话,只听着窗外的水声和远处的渔歌,心里的暖意,比客栈里的灯火还要亮。
夜色渐深,苏清月拿出白无常的笔记,借着灯光继续翻看。林风则在一旁擦拭着他的铜牌,偶尔抬头看她一眼,目光落在她认真的侧脸上,便舍不得移开。
江南的路还很长,但只要身边有彼此,有这些带着暖意的旧物和约定,再远的路,也像铺着软软的云,走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累。
http://www.hlys.cc/47696/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