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染坊风波迟交货 巧思改模提效率
推荐阅读: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叶辰夏若雪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的谍战岁月
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
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周一的太阳刚爬过老巷的屋顶,刘建军就骑着三轮车往隔壁村的染坊赶。车斗里码得整整齐齐的竹篾用塑料布裹着,晨风一吹,竹香混着泥土的气息飘了一路。他心里惦记着早点把竹篾送去,还特意绕了近路,谁料刚拐进染坊所在的巷子,三轮车“咔嗒”一声,后轮突然陷进了路边的泥坑。“哎哟!”刘建军急忙跳下车,使劲拽着车把,三轮车却纹丝不动,后轮反倒越陷越深。他正急得满头汗,染坊的张老板扛着根木杠从院里走出来,老远就喊:“建军,咋陷这儿了?快来搭把手!”
两人合力用木杠撬着车轮,折腾了好一会儿才把三轮车弄出来。刘建军擦着汗抱歉地说:“张老板,麻烦您了,这路昨天下雨太滑。”
“没事,这巷子年久失修,常有人陷车。”张老板拍了拍车上的竹篾,“你这竹篾量不少啊,孙老板特意跟我交代了,要原木色,染色时间多十分钟是吧?”
“对,您可得记牢了,这楠竹娇气,染浅了没光泽,染深了就显闷。”刘建军跟着张老板把竹篾搬进染坊,看着巨大的染缸里泛着琥珀色的染料,心里还是有点不放心,“张老板,咱们约好周三来取,没问题吧?这周就得用这些竹篾编盒身呢。”
张老板舀了勺染料晃了晃:“放心,我下午就给你开工,保证周三让你拉回去。不过你这楠竹得先泡半天,让竹纤维吃透水,染色才均匀。”
刘建军又叮嘱了几句,才骑着三轮车往回赶。等他回到老巷竹编的院子时,里面已经热闹起来——王爷爷正坐在石凳上破竹,竹刀起落间,楠竹被剖成均匀的竹片;小敏蹲在一旁,手里攥着四根细篾,对着王爷爷做的木板模板练习编把手,编好一个就举起来问:“王爷爷,您看这个行不行?是不是比昨天紧了点?”
王爷爷放下竹刀,拿过把手捏了捏:“嗯,进步不小,就是收尾的地方还得再藏紧点,别露着竹头,不然刮手。”他手把手教小敏把多余的竹篾塞进缝隙里,“你看,这样既好看又安全,做手艺就得抠这些小细节。”
孙晓和吴宇恒则围着烫印机,手里拿着几张画好的花纹图样。“昨天试的竹叶纹不错,但要是每个收纳盒都一样,会不会有点单调?”孙晓指着图样上的缠枝纹,“你看这个,跟竹编的纹理搭着,说不定能更显精致。”
吴宇恒拿起图样比对了一下竹片:“缠枝纹有点复杂,烫印的时候会不会断纹?我先画个简化版的,建军回来让他试试。”他刚拿起笔,就看见刘建军走进来,连忙问,“染坊那边顺利吗?周三能按时取货吧?”
“别提了,刚到巷口就陷泥坑里了,多亏张老板帮忙。”刘建军喝了口孙晓递来的绿豆汤,“张老板说周三能取,还说楠竹得先泡半天,染色才均匀。”
孙晓点点头,拿起生产计划表勾了勾:“那就好,周三取了竹篾,周四就能开始编盒身。对了宇恒,你把简化版的缠枝纹画出来,让建军试试烫印效果,要是行,就两种花纹交替用。”
正说着,陈婷抱着个快递盒跑进来,脸上带着兴奋:“孙姐,林经理寄的样品盒到了!他说让咱们按这个尺寸和样式来做,还附了张客户的意见表。”
大家围过来拆开快递盒,里面装着一个浅棕色的收纳盒,盒身光滑,边角处还做了圆角处理。孙晓拿起盒子翻来覆去地看:“这圆角做得好,既安全又显档次,咱们之前做的样品是直角,得改改。”
王爷爷摸了摸盒子的边角:“圆角不难,编的时候把竹篾往回折一点,再用砂纸磨圆就行。就是得多费点功夫,每个角都得仔细修。”
吴宇恒拿出尺子量了量:“尺寸跟咱们之前算的一样,就是盒底得再加一层竹篾,不然太单薄,装重点的东西容易变形。”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双层底的结构图,“你看,这样加一层,承重能好不少。”
陈婷翻开意见表,指着其中一条说:“客户还说希望盒盖能更贴合,咱们之前做的样品盖有点松,得调整一下竹篾的密度。”
“行,这些都记下来,明天咱们先做两个改良版的样品,没问题再批量做。”孙晓把意见表折好放进文件夹,“建军,你下午先试试烫缠枝纹,宇恒你教小敏编圆角的盒身,我跟王爷爷琢磨琢磨双层底的编法。”
分工定好,大家又忙了起来。刘建军换上简化版的缠枝纹模板,调试好温度,按下开关,“滋”的一声,竹片上立刻印出了清晰的花纹。“成了!这花纹比竹叶纹还好看!”他举起竹片给大家看,缠枝纹缠绕着竹片,跟竹编的纹理相得益彰。
小敏跟着吴宇恒学编圆角盒身,刚开始总掌握不好折竹篾的力度,要么折得太急,竹篾断了,要么折得太缓,圆角不明显。她急得眼圈都红了:“宇恒哥,我怎么总弄不好啊?要么断要么不圆,是不是我太笨了?”
吴宇恒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急,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一天断了十几根竹篾呢。你看,折的时候要顺着竹篾的纹理,力度要匀,就像这样——”他拿起一根竹篾,手指轻轻一折,一个圆润的角就出来了,“你再试试,慢慢来,别慌。”
小敏深吸一口气,照着吴宇恒的样子来,这次虽然还是有点不完美,但总算没断。她高兴地跳起来:“我做到了!宇恒哥,你看!”
吴宇恒笑着点头:“不错不错,再练几个就熟练了。记住,做手艺最忌心浮气躁,得沉住气。”
另一边,孙晓和王爷爷正琢磨着双层底的编法。王爷爷拿起几根竹篾,先编了个单层底,然后在上面交叉着加了一层竹篾:“你看,这样交叉编,既能增加厚度,又不会显得笨重。就是得注意两层竹篾的间距,得一样宽,不然不好看。”
孙晓跟着编了一个,刚开始两层竹篾总对不齐,编了拆,拆了编,手上很快就沾了竹屑。“还是您编得好,我这编的两层都歪了。”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多练练就好了,我当年学编双层底,编坏了几十个才找到窍门。”王爷爷笑着说,“你看,编的时候眼睛盯着竹篾的交叉点,每编一根就对齐一次,慢慢就准了。”
孙晓照着王爷爷说的做,果然好了不少。她举起编好的双层底,对着阳光看了看:“这样确实结实多了,装个十来斤的东西应该没问题。”
转眼到了周三,刘建军一大早就骑着三轮车去染坊取竹篾。可没过多久,他就皱着眉回来了,车斗里空空的。“孙姐,坏了!张老板说昨天染缸的加热管坏了,竹篾只染了一半,剩下的得明天才能染好,今天没法取货。”
“怎么会这样?”孙晓一下子站起来,拿起生产计划表看了看,“咱们周四就得编盒身,今天取不了货,就得往后推一天,这样进度就赶不上了。”
王爷爷放下竹刀,想了想说:“要不我跟你去染坊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以前我跟张老板他爹合作过,知道他们染坊有个备用的小染缸,就是容量小了点,能染多少是多少。”
孙晓点点头:“行,那咱们现在就去。建军,你也一起去,帮忙搬竹篾。”
三人赶到染坊时,张老板正蹲在染缸旁摆弄加热管,一脸愁容。“张老板,怎么样?能修好吗?”孙晓急忙问。
“修不好了,得等厂家送新的来,最快也得明天。”张老板叹了口气,“剩下的竹篾还泡在水里,要是今天不染,明天就该发霉了。”
“您不是有个备用的小染缸吗?”王爷爷指了指角落里的小染缸,“能不能用那个先染一部分,今天能染多少,我们先拉多少回去,剩下的明天再来取。”
张老板一拍大腿:“对呀!我怎么把这事忘了!那小染缸一次能染五十斤,虽然少点,但总比等着强。”他立刻起身,“我现在就把染料倒进去,估计一个小时就能染好。”
孙晓松了口气:“太好了!张老板,麻烦您了,今天能染多少我们就拉多少,明天再来拉剩下的。”
等竹篾染好,已经是下午两点了。三人把染好的竹篾搬上三轮车,小心翼翼地用塑料布盖好,生怕被太阳晒得掉色。回到院子里,大家立刻围上来,看着染好的竹篾,都露出了笑容。
“这颜色真好看,比普通竹料染出来亮多了。”小敏拿起一根竹篾,对着阳光看了看,“摸着手感也光滑,没有毛刺。”
“行了,今天先把这些竹篾晾透,明天就能开始编盒身。”孙晓拍了拍手,“虽然耽误了一天,但总算有竹篾用了。宇恒,你明天教大家编双层底和圆角,我跟陈婷整理客户的意见表,确保每个细节都做到位。”
周四一早,晾透的竹篾泛着淡淡的原木色,摸起来温润光滑。大家按照分工,开始编改良版的收纳盒。王爷爷负责指导大家编双层底,孙晓教大家做圆角,吴宇恒则忙着烫印花纹,刘建军和小敏配合着编盒身,陈婷则在一旁记录进度,时不时还帮着递竹篾、拿砂纸。
中午吃饭时,周婶端来一大锅冬瓜排骨汤:“天热容易没胃口,我炖了锅汤,给你们补补。”她看着院子里堆得越来越多的竹篾半成品,笑着说,“你们这进度挺快啊,照这样下去,肯定能按时交货。”
“借您吉言,就是周三染坊出了点岔子,耽误了一天。”孙晓盛了碗汤递给周婶,“对了周婶,您孙子的手工展下周就办了,那二十个挂件我们明天就能做好,您看什么时候给您送过去?”
“不急不急,下周三送过来就行,我孙子还想亲手给同学们分呢。”周婶喝了口汤,“昨天他还跟我说,想跟王爷爷学编竹编,说看着特别有意思。”
王爷爷笑着说:“要是孩子喜欢,就让他周末来院子里玩,我教他编个简单的小蚂蚱。”
吃过饭,大家又接着忙。小敏编盒身的速度越来越快,圆角也做得越来越规整。她举起刚编好的盒身,高兴地说:“孙姐,你看!这个圆角是不是比早上的好多了?双层底也编得齐了。”
孙晓拿过盒身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进步很大。你再编两个,就能跟建军配合着装把手了。”
刘建军正在烫印花纹,两种花纹交替着用,竹片上的竹叶纹和缠枝纹相映成趣。“孙姐,你看这样交替着用,比只用一种花纹好看多了,客户肯定喜欢。”他举起烫好的竹片,脸上带着得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吴宇恒则在一旁做盒盖,按照客户的要求调整竹篾的密度,编好一个就盖在盒身上试了试:“现在贴合多了,不会像之前那样松松垮垮的。”
傍晚收工时,大家已经做好了十个改良版的收纳盒。孙晓把盒子摆在一起,一个个检查过去,边角圆润,盒盖贴合,花纹清晰,双层底也结实。“太好了!这十个样品都没问题,明天就能开始批量做了。”她拍了拍手,“大家今天都辛苦了,晚上我请大家吃烧烤,放松放松。”
“好耶!”小敏高兴地跳起来,“我要吃烤鸡翅!”
刘建军也笑着说:“那我可得多吃几串,今天编了一下午合身,胳膊都酸了。”
王爷爷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嘴角也露出了笑容。月光洒在院子里,十个收纳盒整齐地摆放在石桌上,泛着淡淡的竹香。孙晓看着这些收纳盒,心里充满了希望——虽然遇到了染坊延误的小插曲,但大家齐心协力,总能想出办法解决。她相信,只要继续保持这份劲头,五千个收纳盒一定能按时做好,老巷竹编也能走得更远。
“好了,大家早点回去休息,明天还要早起干活呢!”孙晓拍了拍手,“记得晚上七点在巷口的烧烤摊集合,我先去订位置。”
大家应着声,开始收拾工具。竹刀、砂纸、篾条被整齐地收进工具房,烫印机上还留着几片刚烫好的竹片,在月光下格外显眼。老巷里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和院子里淡淡的竹香,预示着明天又是忙碌而充满希望的一天。
http://www.hlys.cc/47699/1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