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药师少女,好奇探访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时序流转,秋意愈浓。清竹苑内,田作荣刚为凌风完成今日的元炁疏导,正于院中石桌旁小憩,翻阅着一卷关于青州地理志异的杂书,阳光透过竹叶缝隙,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静谧而悠然。阿明轻手轻脚地走来,禀报道:“先生,府外有一位姑娘求见,自称是天青城药师殿的学徒,姓苏,说是……有些药理疑难,特来向先生请教。”
“药师殿的学徒?”田作荣从书卷中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与药师殿素无往来,怎会有其学徒上门请教?莫非与之前钱程之事有关?但听阿明语气,来人似乎并无恶意。
略一沉吟,田作荣合上书卷:“请她进来吧。”
不多时,阿明引着一位少女穿过月洞门,步入院中。
来人年纪约莫十六七岁,身着一袭略显宽大的月白色药师学徒袍服,袍角绣着药师殿特有的青叶徽记。虽是最低阶的学徒服饰,却难掩其清丽姿容。她肌肤胜雪,明眸皓齿,一头青丝简单地绾起,用一根木簪固定,几缕碎发垂落鬓角,更添几分灵动。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眼睛,清澈明亮,如同山间清泉,此刻正带着几分好奇、几分审慎,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对知识的渴求,悄悄地打量着院中的环境,最终落在田作荣身上。
见到田作荣如此年轻,她眼中飞快地掠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收敛起来,落落大方地走上前,微微屈身行了一礼,声音清脆悦耳:“天青城药师殿学徒苏沐晴,冒昧打扰田先生,还望先生见谅。”
举止得体,不卑不亢,虽年纪轻轻,却自有一股书香门第的沉静气度,与她那身象征身份的朴素袍服形成一种奇特的和谐。
田作荣起身还了一礼,伸手示意对面的石凳:“苏姑娘不必多礼,请坐。不知姑娘远道而来,所为何事?”他目光平静,心中却对这少女高看了一眼。寻常这个年纪的少女,或是娇憨,或是羞怯,但苏沐晴眼神中的那份澄澈与专注,却显示出与她年龄不符的沉稳与主见。
苏沐晴依言坐下,双手交叠置于膝上,姿态优雅。她抬眼看向田作荣,直接说明了来意,语气诚恳:“沐晴在殿中整理药讯时,偶然听闻先生之名,知晓先生于药理辨药一道,有着独到见解,心中甚是钦佩。近日沐晴在研读古籍《百草异闻录》时,遇到几处不解之处,百思不得其解,殿中师兄师姐各有事务,无暇细说,故而冒昧前来,想向先生请教一二,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她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敬意,说明了缘由,又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让人难以拒绝。
田作荣微微一笑,对这少女的聪慧有了更深的印象。他提起石桌上的紫砂壶,为苏沐晴斟了一杯清茶:“苏姑娘请讲,田某若能解答,定知无不言。”
苏沐晴道了声谢,并未立刻饮用,而是微微前倾身体,神色认真起来:“先生,沐晴第一个疑问,是关于‘赤炎果’与‘寒冰草’的配伍。《百草异闻录》残卷中提及,曾有药师尝试将此二物同炉炼制,欲求阴阳相济之效,结果却引发丹炉炸裂。按常理,赤炎果性烈如火,寒冰草性寒如冰,二者确属相克。但古籍《丹道阴阳论》中又有‘阴极阳生,阳极阴生’之说。沐晴疑惑,是否在特定比例、或辅以特殊调和药物、亦或是某种独特的炼制手法下,这两种属性极端对立的药材,真有融合的可能?”
这个问题一抛出,田作荣眼中便闪过一丝赞赏。这绝非寻常学徒会思考的问题,已经触及了药材属性耦合与炼丹术的高深领域,角度刁钻,显示出提问者不仅基础扎实,更具备了难得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他略作思索,并未直接回答可能或不可能,而是缓缓道:“苏姑娘此问,直指药性根本。阴阳相克亦相生,此言不虚。然赤炎果与寒冰草,其性并非单纯的寒热,更蕴含着‘燥’与‘凝’的极端特性。强行融合,如同将烧红的铁块投入冰水,非但难以相济,反而因急剧的能量冲突导致毁灭。”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若非要寻求一线可能,关键或许不在药材本身,而在于‘媒介’与‘时序’。譬如,若能找到一种性质极其中和、兼具疏导与包容之力的‘药引’,先平衡二者爆烈的药性,再以特定的文武火候,极精确地控制投入顺序和炼化时间,或许……有万分之一的机会,能使其药性发生奇异的蜕变,而非简单的抵消或爆炸。但这其中分寸,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近乎于道,非寻常药师可为。”
苏沐晴听得美目发亮,田作荣的回答没有给她一个简单的答案,却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思路之门,让她看到了常规药理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她连忙追问:“那先生以为,何种药材可能具备这等‘药引’之效?”
田作荣沉吟道:“据我所知,‘地脉石乳’或‘千年温玉髓’或许可以一试,但此二物皆乃天材地宝,可遇不可求。更实际的思路,或许是从药性温和、兼具调和之效的常见药材中寻找组合,但这需要大量的实验推演。”
苏沐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将田作荣的话默默记下。随即,她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这次是关于一种罕见病例的处理思路……
一问一答间,时间悄然流逝。苏沐晴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涉及药材炮制火候的微妙差异、不同地域同种药材的药性变异、乃至一些疑难杂症的病理推演,无不显示出她广博的阅读量和敏锐的思考能力。
而田作荣的回答,则往往跳出传统药理的框架,视角新颖,见解独到,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结合实际的病例分析,听得苏沐晴时而蹙眉深思,时而恍然大悟,看向田作荣的目光,也从最初的好奇与客气,逐渐转变为由衷的钦佩与赞叹。
她发现,这位田先生的药理知识,仿佛深不见底的大海,看似平静,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他的许多观点,都与药师殿中教授的传统理论有所不同,却往往更能直指核心,让她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夕阳的余晖开始染红天际,将清竹苑映照得一片暖融融。
苏沐晴意识到时辰不早,虽然意犹未尽,还是起身告辞:“今日聆听先生教诲,沐晴受益匪浅,茅塞顿开。打扰先生许久,实在过意不去。”
田作荣也站起身,温和道:“苏姑娘天资聪颖,好学深思,他日必成大器。探讨药理,亦是相互促进,何来打扰之说。”
苏沐晴脸颊微红,再次行了一礼:“先生过誉了。日后若有机会,沐晴可否再来向先生请教?”
“清竹苑随时欢迎。”田作荣颔首。
望着苏沐晴轻盈离去的背影,田作荣目光微动。这个来自药师殿的少女,似乎与他预想中的有些不同。她的纯粹与好学,让人心生好感。或许,通过她,能对天青城药师殿有更多的了解。
而走出赵府的苏沐晴,回头望了一眼那掩映在竹林中的院落,心中波澜起伏。这次冒昧的拜访,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田作荣的形象,在她心中变得清晰而高大起来。
“田作荣……果然名不虚传。”她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彩,对不久后的天青城之行,以及可能再次与这位年轻神医相遇,生出了几分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期待。
http://www.hlys.cc/47713/1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