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利益与规矩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一百四十六章:利益与规矩百岁宴的余温尚存,侯府内却因族谱之事,悄然弥漫开一股不同于往日温馨的暗流。定北侯那出乎意料的固执,像一块顽石,投入了原本平静的家族深潭,激起了层层涟漪。
罗晴身为儿媳,又掌中馈,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她寻了个机会,温言劝解侯爷:“父亲,瑾言和瑾棠如今能吃能睡,健壮得很,眼见着一天比一天胖乎,也不过是再等上一年光景,待到明年除夕,风风光光上族谱,岂不更加稳妥?何必急于这一时,与族老们伤了和气?”
然而,一向对她颇为看重的定北侯,在此事上却像是换了个人,大手一挥,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不必多言!我萧镇山的孙儿,自有上天庇佑,何须等到周岁?我就是要让列祖列宗在今年便见到他们,保佑他们平安顺遂!此事断无更改之理!”
见侯爷这里油盐不进,谁劝也不听,连萧凛出面亦是铩羽而归,罗晴深知,光是空口白牙地劝说,已然无用。既然无法从“规矩”本身撼动这些族老,那便只能从“人情”与“利益”处着手,寻一条迂回之路。
时近腊八,正是各府互相馈赠年礼、联络情谊的时候。罗晴执掌中馈,今年送往族中各房的年礼,比之去年又丰厚了三成不止。绫罗绸缎、上等米粮、封好的银锞子,以及一些市面上紧俏的南货,一车车地送往族亲住处。对外只道:“今年托祖宗的福,侯府喜得麟儿,亦是族中添丁进口的大喜事,理应与各位宗亲同贺。故今年年礼略丰些许,聊表心意,愿与诸位同沾喜气。”
族人们捧着这份远超预期的年礼,自是喜笑颜开,交口称赞世子夫人大方周到。丰厚的年礼意味着来年家中日子能更宽裕些,谁能不喜闻乐见?这份实实在在的好处,如同春雨,悄然浸润着族人对侯府,尤其是对罗晴的观感。
然而,当族中再次为两个孩子上族谱之事召开会议时,双方依旧僵持不下。尽管几位族老态度因年礼之事略有缓和,甚至松口表示,愿意破例在孩子们周岁时,特许开启一次祠堂,提前为他们上谱,这已是他们认为能做出的最大让步。可定北侯依旧不依不饶,坚持必须在今年除夕祭祖大典上完成此事。
“周岁是周岁,除夕是除夕!岂可混为一谈?我就要在除夕!”侯爷的声音在祠堂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却也透出一丝难以理解的执拗。
眼看僵局难破,罗晴明白,需要下更大的“猛药”。她唤来侯府忠心耿耿的大管家,低声吩咐:“管家,你亲自去族里走动走动,不必声张,仔细看看,问问,族里如今可有什么难处?或是大家伙儿心里头,有什么共同的期盼?记住,要看得真切,问得仔细。”
管家心领神会,领命而去。他本就是族中旁支,与各房都算熟络,借着探望之名,在族里盘桓了两日,细心观察,耐心打听,果然带回了罗晴想要的消息。
“夫人,”管家躬身回禀,“奴才大致探听出族里现下最紧要的三桩难处。其一,族中子弟读书不易,多是在京郊一些名声不显的小学堂就读,难遇良师,进益缓慢;其二,咱们萧氏的祖庙年久失修,尤其是偏殿和围墙,已有破败之象,族老们早有修缮之心,奈何囊中羞涩;其三,族内各家田地不算丰厚,产出有限,多数青壮劳力需得外出寻些营生,才能勉强维持家计,贴补家用。”
罗晴听完,沉吟片刻,眸中闪过一丝了然。这三个问题,看似独立,实则都指向同一个核心——银钱,以及由银钱衍生出的家族前途。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心中已然有了计较。若能以此为突破口,解决其中一两项,尤其是关乎子弟前程的族学之事,那么,孩子在除夕上族谱这道难关,或许便可迎刃而解。
晚间萧凛下职回府,罗晴将管家探听来的消息以及自己的初步想法说与他听。萧凛揽着她的肩,叹道:“父亲此番执着,确是令人费解。不过,既然你已有主意,便去试试。只是,动用府中资财为族中谋利,需得禀明父亲母亲知晓。”
晚膳时分,一家人在花厅用饭。席间,萧凛便将罗晴的打算向二老和盘托出。定北侯听完,扒拉完碗里最后一口饭,将筷子一放,目光炯炯地看向罗晴,只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句话:“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只要能让我两个孙子在除夕那日,名正言顺地记入族谱,告慰先祖,就行!晴儿,此事交由你全权处置,你自己拿主意就好,不必再来回我!”
林母也在一旁温和地笑道:“晴儿办事,我们放心。”
得了侯爷这句准话,如同拿到了尚方宝剑,罗晴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消散了,底气顿时足了起来。
次日,罗晴便让管家备下车马,亲自前往族中,将几位最有分量的族老,客客气气地请到了侯府的正厅。这一次,她没有让依旧板着脸的定北侯出面,而是决定独自面对这些辈分高、规矩重的长辈。
族老们虽心下嘀咕,不知这世子夫人单独请他们所为何事,但念及这两年越发丰厚的年礼皆出自她手,倒也不敢轻易以“妇人之见”加以轻视。只是落座后,为首的族老,须发皆白的叔公,依旧率先表明了态度:“世子夫人,非是我等不通情理,只是祖宗的规矩立在那里,孩童未满周岁不得上谱,此乃族训,关乎宗法体统,还望夫人体谅,莫要再使我等为难。”其余族老也纷纷附和,态度看似坚决。
罗晴早已料到他们会如此开场,闻言并不急着争辩,只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侍女们上前。顷刻间,热气腾腾的上好龙井,并四碟八样精巧别致的点心,以及几盘水灵鲜亮的时新瓜果,便摆满了各位族老手边的茶几。
“诸位叔公爷爷远道而来,先喝口热茶,用些点心,暖暖身子。族中事务繁杂,辛苦各位了。”罗晴声音温婉,态度从容,亲自执壶为七叔公斟了茶。
厅内一时只剩下细碎的饮茶声和偶尔的杯盖轻碰声。族老们捧着那香气氤氲的热茶,吃着入口即化的点心,心下却愈发狐疑,暗自用眼神交流着,皆摸不透这位年轻的世子夫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罗晴将他们的疑惑尽收眼底,却不点破,只气定神闲地小口啜着茶,仿佛今日只是寻常的亲友聚会。
待感觉时机差不多了,厅内那无形的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罗晴才轻轻放下茶盏,目光扫过众位族老,语气平和地开启了话题:“今日请各位长辈过来,一是叙叙家常,二来,也是想关心一下族中子弟的近况。不知如今族里适龄读书的子弟多吗?都在哪些学堂求学?可曾遇到良师,有所进益?”
族老们没想到她会突然问起这个,又是一阵眼神交换。最后还是叔公清了清嗓子,代为答道:“劳夫人动问。族中子弟,但凡家境尚可的,倒也送去附近的一些学堂识些字,只是……多是些寻常塾馆,师资有限,子弟们也不过是勉强认得几个字,会写自己名字罢了,谈不上什么大进益。”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无奈与惋惜。
罗晴闻言,适时地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与关切:“哦?我们萧氏也算望族,竟没有自己的族学吗?为何不让子弟们在族学中就读,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另一位族老叹了口气,接口道:“夫人有所不知。开办族学,需场地、需束修、需常年供奉先生的嚼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族中公产有限,实在无力承担。也曾想过延请名师,可……囊中羞涩,好的先生,哪里请得动啊?”这话说出了在场大多数族老的心声,厅内气氛顿时有些沉闷。
罗晴等的就是这句话。她面上露出思索之色,随即抬眼,目光清澈而真诚地看着众位族老,缓声问道:“若……若侯府愿意出资,为族里兴建一座像样的族学,并且负责延请品学兼优的先生来授课呢?诸位叔公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族老们瞬间眼睛都亮了起来,方才那点故作矜持也维持不住了,纷纷激动地前倾身体:
“此话当真?”
“侯府若愿出资,那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若真能如此,族中子弟前程有望矣!”
叔公虽然竭力维持着镇定,但捻着胡须微微颤抖的手,也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罗晴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知道火候已到,便话锋轻轻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恰到好处的忧虑:“能为族中尽一份心力,是侯爷与本夫人应尽之责。只是……唉,想必各位叔公也知晓,侯爷因着两个孩子不能在除夕祭祖时上谱之事,心中郁结,这几日急得嘴角都起了燎泡,食不下咽。我们做晚辈的,看着实在心疼。这族学之事虽好,可若侯爷一直心气不顺,只怕……唉,各位叔公,您们看这……?”
她的话并未说尽,但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
厅内顿时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族老们立刻分成了两派。一方认为:“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族中子弟的前途才是顶顶要紧的!为了族学,破例一次又如何?”另一方则依旧固守陈规:“祖宗之法不可轻废!岂能因利益而随意更改?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两派人马各执一词,争论声渐渐大了起来,几乎忘了罗晴还坐在上首。
罗晴并不加入他们的争论,只是安静地坐着,慢条斯理地用杯盖拂着茶沫,仿佛在欣赏一出与己无关的戏码。她在等,等一个最关键的时刻。
就在双方争论得面红耳赤,僵持不下之际,罗晴觉得时机已然成熟。她轻轻放下茶盏,那清脆的碰撞声让争论声为之一静。所有目光再次聚焦到她身上。
她迎着众族老的目光,缓缓地,清晰地,抛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具诱惑力的条件:“若族学能成,凡我萧氏子弟,无论男女,年满六岁者,皆可免费入学读书,无需缴纳任何束修。学子只需自备笔墨纸砚即可。此外,”她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若族中真有天资聪颖、刻苦向学的好苗子,日后在科举之路上有所需,侯府亦愿意酌情资助一二,助其安心向学,光耀门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轰——”
这话如同最后一记重锤,彻底击溃了大多数族老的心理防线!读书进学,科举出身,这是多少寒门乃至寻常官宦子弟梦寐以求的出路!如今,一条康庄大道就摆在眼前,只需他们点一点头……谁家没有儿孙?谁不希望自家门楣因读书人而改换?
厅内彻底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始终未曾明确表态的叔公。
叔公浑浊的老眼紧紧盯着罗晴,胸膛微微起伏,显然内心也在经历着巨大的挣扎。良久,他深吸一口气,哑声问道:“世子夫人……此话,可能作数?族学之事,侯府真能办成?您……做得了这个主?”规矩的壁垒已然松动,但多年的固执让他仍需最后确认。
罗晴迎着他的目光,坦然起身,脊背挺得笔直,声音清越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叔公放心,我罗晴既敢开口,自然做得了这个主!侯爷与夫人已将此事务全权交由我处置。”
叔公定定地看了她片刻,终于,手中那根象征着辈分与权威的拐杖,在地上重重一顿,发出“咚”的一声闷响,仿佛也为这场博弈画下了句点。
“好!”他吐出一个字,如同卸下了千斤重担,“既然如此……族学之事,便全赖世子夫人费心。两个孩子……准其在除夕祭祖之时,入谱!”
罗晴心中一块大石落地,面上却不露过分喜色,只郑重地敛衽行了一礼:“晴儿在此,代侯爷,代两个孩子,谢过诸位叔公爷爷成全!”
她直起身,从容安排道:“请各位叔公回去后,尽快选定兴建族学的合适地址。正月十五一过,侯府便会派遣工匠入场动工,务必在三月开春前,将学堂修缮完毕。同时,延请先生之事也会同步进行,保证族中子弟三月便可进入新学堂就读,绝不延误。”
叔公闻言,没有再说什么,由晚辈搀扶着,带领一众心思各异的族老,离开了侯府。
http://www.hlys.cc/47722/1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