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信任危机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大理寺诏狱那阴冷刺骨的死气,如同无形的跗骨之蛆,并未随着厚重铁门的关闭而被隔绝在外。

  崔仁师最后那句如同毒蛇低语般的警告——“小心…你身边…最信任的人…”——日夜在李承乾脑中盘旋,每一次回想,都像是在心湖投入一颗冰冷的石子,激起一圈圈带着猜疑的涟漪。

  那曾经并肩浴血、托付后背的情谊之上,仿佛悄然蒙上了一层难以擦拭的阴翳。

  东宫校场,丰州边军与东宫六率正在进行日常操演。

  金铁交鸣,喊杀震天,尘土飞扬,一派虎狼之师的昂扬气势。

  李承乾一身利落的玄色劲装,负手立于点将台边缘,目光沉静地望着下方军阵变幻。

  阳光落在他年轻却棱角分明的脸上,却似乎驱不散眼底深处的一丝凝重。

  薛仁贵如同铁塔般侍立在他侧后方半步,那柄标志性的陌刀拄在地上,刀刃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目的寒光。

  他魁梧的身躯如同山岳,浑身散发着战场上淬炼出的彪悍气息,目光炯炯地扫视着校场,对士兵每一个动作的瑕疵都报以不满的冷哼。

  他是李承乾手中最锋利的刀,纯粹、直接、忠诚似乎刻在骨子里。

  然而此刻,李承乾看着薛仁贵那宽阔得足以遮挡风雨的背影,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崔仁师临死前那怨毒的眼神。

  ‘最信任的人’… 薛仁贵够忠诚,但他那刚烈如火、甚至有些莽撞的性子…会不会被他人利用?

  他那一身惊天动地的武力,若真有二心,谁能制衡?

  一个念头如同毒藤般悄然滋生:

  当初踹开崔府大门时,薛仁贵那狂暴的杀意,究竟是单纯的忠愤,还是…另有所图?

  这念头让李承乾自己都感到一阵心惊和烦躁,随即又强行压下,暗骂自己竟被一个死人的疯话所扰。

  可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顽强地扎根。

  就在这时,一阵压抑不住的剧烈咳嗽声从点将台侧后方传来。

  裴行俭裹着一件略显厚重的青灰色裘袍,脸色在阳光下依旧透着病态的苍白,由侍卫搀扶着,勉强登上点将台。

  他喘息着对李承乾躬身行礼:

  “殿下…咳咳…恕臣…来迟…”

  “裴卿不必多礼,身体要紧,坐下说话。”

  李承乾立刻收敛心神,语气带着真切的关怀,示意侍卫搬来软凳。

  他看着裴行俭那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的虚弱模样,这位运筹帷幄、以奇谋助他绝境翻盘的谋士,此刻看起来人畜无害。

  可崔仁师那嘶哑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

  ‘未必…如你所想…’

  李承乾的心猛地一沉。

  裴行俭的算计太深了。

  那份《玄武门密约》的秘闻,他是否早就知晓?

  他为自己谋划,究竟是出于忠心,还是…为了坐实密约中的某些条款,推动某种制衡?

  他那看似被毒伤拖垮的身体里,到底藏着多少未曾言明的秘密?

  “谢殿下。”

  裴行俭在软凳上坐下,又喘息了一阵,才抬起他那双依旧清澈、却深不见底的眼眸,看向校场中演练的队伍,声音虚弱却清晰,

  “殿下,京畿十六卫的整肃刻不容缓。昨夜叛乱,暴露太多漏洞。崔氏能轻易收买部分城防军,根子在于某些位置被世家旧部盘踞多年,早已自成体系,针插不进。此番清洗,务必要连根拔起,换上绝对忠于陛下和殿下的人…尤其是北衙禁军与南衙卫府的关键位置…”

  他缓缓说着,条分缕析,直指要害。

  李承乾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

  裴行俭的建议总是切中肯綮,价值千金。

  然而,就在裴行俭分析到某个关键节点,提出一个看似精妙的人事布局方案时,李承乾深邃的目光如同无形的探针,第一次如此直接、如此锐利地审视着裴行俭苍白而平静的脸,仿佛要穿透那层虚弱的外壳,看清他心底最真实的图谋。

  他没有回应建议本身,而是突兀地开口,声音平静无波:

  “裴卿,孤待你如何?”

  这看似平常、甚至带着关怀意味的问话,在此时此地、尤其结合李承乾那审视的目光,却如同一把无形的冰锥,骤然刺穿了原本围绕军务的平和气氛!

  点将台上霎时一静。

  连旁边正盯着士兵演练、一脸不满的薛仁贵都察觉到了异样,铜铃般的眼睛诧异地扫了过来。

  裴行俭的咳嗽猛地顿住。

  他抬起头,迎向李承乾那如同寒潭般深不见底、探究意味十足的目光。

  那双清澈眼眸中,清晰地闪过一丝错愕,随即又被更深沉的平静所覆盖。

  他没有任何慌乱,只是静静地、坦然地回视着李承乾,仿佛早已料到会有此一问。

  沉默了几息,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依旧虚弱,却带着一种磐石般的沉稳:

  “殿下待臣,恩重如山。若无殿下力排众议,延请名医,耗用内帑珍药续命,臣这副残躯,早已化作北疆的一抔黄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微微停顿,那双仿佛能洞彻人心的眼睛,直视着李承乾,一字一句,清晰而坚定:

  “臣出身寒微,得遇明主,此生所愿唯有一件:辅佐殿下,成就伟业。至于那些魑魅魍魉的离间之语,殿下睿智,心中自有明镜高悬。臣,俯仰无愧,更…不悔!”

  “不悔”二字,如同金玉交击,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重重落在点将台上,也敲在李承乾心上。

  这简单二字蕴含的分量极重——既是对自身立场和行为的无悔宣言,也隐含着对某些可能尚未发生、却已在太子心中种下猜疑之事的态度。

  李承乾眼中那锐利的探究之光,在裴行俭坦然无惧、甚至带着一丝“请殿下明察”意味的直视下,微微闪烁了一下。

  裴行俭的回答,近乎完美,无可指摘。

  但正是这份无可指摘,以及那句意味深长的“不悔”,反而让李承乾心中那根名为猜疑的弦,绷得更紧了。

  他没有再追问,只是深深看了裴行俭一眼,那眼神复杂难明,包含了审视、衡量,以及一丝被深深隐藏的疑虑。

  最终,他点了点头,语气恢复了平常:

  “孤知道了。裴卿忠心,孤从未疑过。你方才所提整肃京畿军伍诸策,甚好。薛卿,”

  “末将在!”

  薛仁贵立刻上前一步,声如洪钟。

  他那张粗犷的脸上还带着对刚才那微妙气氛的茫然不解。

  李承乾的目光转向薛仁贵,语气变得沉肃:

  “你亲自去办!拿着孤的手令,带上东宫卫率,从现在起,给孤盯死兵部武库司、京城十六卫所有将领的府邸!尤其是昨夜参与叛乱或有嫌疑的将领!任何人胆敢私下串联、转移家眷、销毁文书,无需请示,当场拿下!敢反抗者,格杀勿论!”

  他话语中透出的森然杀意,让周围的空气都瞬间降温了几分。

  “末将遵命!”

  薛仁贵抱拳领命,眼中凶光毕露,嘴角咧开一个狰狞的笑容,

  “陛下和殿下放心!有俺薛仁贵在,那些个吃里扒外的兔崽子,一个也别想蹦跶!”

  他转身大步流星走下点将台,沉重的脚步声咚咚作响,带着一股一往无前的彪悍杀气。

  然而,在李承乾下达这杀气腾腾命令的瞬间,他的眼角余光,却极其隐蔽地扫过薛仁贵那毫无城府、只有战斗兴奋的背影。

  一丝冰冷的疑虑再次不受控制地爬上心头:

  这把刀固然锋利无匹,但他只知执行命令,不问缘由。

  万一执刀的手有了别的心思?

  或者执刀的手被人暗中引导?

  这把无坚不摧的利刃,是否会成为悬在自己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就在这东宫气氛微妙,信任的基石被无形阴影侵蚀的时刻,一名身着紫色宦官服饰的内侍监王德,在侍卫的引领下,步履匆匆却又异常沉稳地登上了点将台。

  他径直走到李承乾面前,躬身行礼,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校场的喧嚣:

  “老奴参见太子殿下。陛下口谕:请殿下即刻移驾两仪殿,有要事相商。”

  李承乾心神一凛。

  父皇此刻召见?

  是询问平叛后续,还是昨夜太极殿那场未散的猜疑,终于要摆上台面了?

  他强行压下心中翻腾的思绪,面色恢复平静:

  “有劳内侍监。孤这便去。”

  他看了一眼依旧坐在软凳上、脸色苍白的裴行俭,又望向校场中薛仁贵正召集亲卫、杀气腾腾布置任务的背影,眼神深处掠过一丝沉重。

  他什么也没再说,转身,随着内侍监王德大步离开点将台。

  两仪殿内,檀香袅袅,透着庄严与肃穆。

  殿内并无旁人,只有李世民独自一人立于巨大的屏风地图前,背对着殿门方向。

  他依旧身着常服,身形挺拔如松,然而那背影却透着一股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威压,如同蛰伏的苍龙。

  李承乾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所有杂念,迈步入殿,躬身行礼:

  “儿臣叩见父皇。”

  李世民缓缓转过身。

  他的面容平静,目光却深邃如渊,仿佛能洞穿人心。

  他没有立刻叫起,那无形的威压如同实质般笼罩在李承乾身上,似乎在细细审视着这位刚刚立下不世之功、却可能内心已然掀起波澜的储君。

  片刻的沉默,如同巨石悬顶。

  李承乾保持着躬身的姿势,呼吸沉稳,一动不动。

  “平身。”

  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重。

  “谢父皇。”

  李承乾直起身,垂手肃立,目光恭谨地落在父皇胸前玉带上方的位置。

  李世民踱步走近,目光如同实质般在李承乾脸上扫过,仿佛要将他每一丝细微的表情都收入眼底。

  “昨夜之事,处置得如何了?”

  他的语气平淡,像是在询问一件寻常政务。

  “回禀父皇,叛逆首恶崔仁师已于大理寺诏狱伏诛。逆党骨干明远被生擒,现羁押于天牢最深处,由百骑司重兵看守。其余参与谋逆的宗室、官员、将领共计一百三十七人,已悉数落网,正在加紧审讯。其家眷、府邸、产业均已查封,相关门客、部曲皆被控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承乾条理清晰地汇报,声音沉稳有力。

  李世民微微颔首,脸上依旧看不出什么情绪。

  “博陵崔氏盘踞百年,树大根深。崔明远这条狗,嘴巴硬得很吧?”

  “是。崔明远自知罪无可赦,闭口不言,只求速死。”

  李承乾如实回答。

  “求死?”

  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极冷、极淡的弧度,那笑容里没有丝毫温度,只有帝王的冷酷,

  “谋逆大罪,株连九族,岂是他想死就能痛快的?”

  他顿了顿,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鹰隼,牢牢锁定李承乾,

  “乾儿,朕将此案,交与你主审。务必将崔敦礼、崔仁师、崔明远等博陵崔氏一网打尽。”

  李承乾心脏猛地一跳!

  主审崔敦礼、崔仁师、崔明远?

  这不仅是滔天大案的审判权,更是对整个谋逆事件根源的深挖权!

  他霍然抬头,迎上父皇那深不可测的目光,一时竟有些难以置信!

  经历了太极殿那场无形的交锋,经历了崔仁师临死前的离间,父皇竟然将如此关键的案子交给自己?

  “父皇,儿臣…”

  李承乾下意识地想说什么。

  李世民抬手,打断了他。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量:

  “朕要你撬开崔明远的嘴!虽然崔敦礼、崔仁师已死,但是崔明远还在,你不仅要他吐出所有同谋的名字,签字画押!更要他从那个沾满铜臭的嘴巴里,挖出五姓七望、关陇门阀几百年来,是如何通过联姻、科举、把持地方、垄断商路、操控舆论,一步步寄生在大唐肌体上吸血!他们之间那些见不得光的盟约、那些瓜分天下的野心、那些视皇权如无物的傲慢!所有的一切!桩桩件件!都要给朕挖出来!”

  李承乾心神剧震!

  这已经不只是审一个谋反案了!

  这是要对整个盘踞帝国顶层数百年的门阀阶层,进行一次彻底的、连根拔起的大清洗!

  是父皇酝酿已久、借助此次叛乱引爆的雷霆手段!

  李世民的目光如同燃烧的寒冰,死死盯着李承乾,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砸落:

  “审完崔敦礼、崔仁师、崔明远之后,朕要你亲自拟定一份名单!一份彻底的清算名单!所有与叛逆勾结、或根基腐朽、对抗朝廷、鱼肉百姓的门阀、世家、豪强!一个不留! 该抄家的抄家!该流放的流放!该杀头的杀头!朕要借博陵崔氏这把刀,将那些盘根错节的毒瘤,给朕彻彻底底地剜干净!”

  他看着李承乾眼中翻涌的震撼,声音陡然压低,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教诲:

  “乾儿,帝王心术,说到底就是猜疑与制衡。朕让你去审,让你去拟这份注定沾满鲜血、背负无数骂名的名单,不是在试探你,而是在教你!教你如何用敌人的血,为自己铺路!教你如何把猜疑这把刀,磨得比任何人的陌刀都更锋利!懂了吗?”

  两仪殿内,死寂无声。

  唯有李世民那低沉冷酷的话语在回荡。

  李承乾看着父皇那双深不见底、仿佛蕴藏着无尽风暴与算计的眼眸,后背悄然渗出一层细密的冷汗。

  主审崔敦礼、崔仁师、崔明远,拟定清算名单…这不仅仅是一个任务。

  这是一柄双刃剑!

  是父皇递过来的、染血的机会。

  这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考验他的心志,考验他的手腕,考验他能否在猜疑的漩涡中,握住这柄足以斩断一切的帝王之刃!

  信任?

  在这一刻,这个词在两仪殿沉重的空气中,显得如此苍白而遥远。
  http://www.hlys.cc/47751/2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