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那年我把全村气运偷走了 >第17章 县一中,乡下崽撞上“镇上公主”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7章 县一中,乡下崽撞上“镇上公主”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县一中门口那块石头,我现在都记得。

  黄不黄、白不白的一大块,正面刻着四个红字——“县第一中学”,字体看着很有力,像是谁抄书抄得手抽筋。

  我背着行李站在那块石头前,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心里默默算了一下账:

  ——这块破石头,可能值掉古柳村半年的菜钱。

  校门口挤满了人。

  男生女生背着号称“减负”的大书包,家长手里拎着一大袋一大袋东西,里面塞的是被子、凉席、电蚊拍、老家腊肉,外加各种“家乡特产”。

  他们眼里闪着一种类似的光——

  “我儿/我闺女来这儿,就是来改命的。”

  我妈没来。

  她说:“路远,坐车要钱,你自己能去就去,你又不是不会说话。”

  我爸把我送到汽车站,拍了拍我肩膀,就一句话:“书读好了就行。”

  剩下的,就是我,一个乡下崽,背着破行李袋,拎着一脸的紧张,挤进县一中的人群里。

  口袋里,小罗盘硌得我大腿一下一下。

  它不像宝物,更像一个揣兜里的“催债器”。

  报到流程其实很简单——交钱、领被子、分宿舍。

  不简单的是,在一条长长的队伍里,第一天就能看见阶层差。

  后面那女孩,拖着一个看上去就贵的行李箱,一路“哒哒哒”;她妈在旁边不停地嘱咐:“不舒服就给家里打电话,我们给你送东西。”

  另一边,一个男生扛着一卷被子,汗把后背衣服浸成一块,家里人没跟,他嘴里含着一根塑料吸管喝矿泉水,眼神一直盯着班级分配表。

  轮到我领宿舍号的时候,老师头也没抬:“男生,一号楼三层,308。”

  我接过钥匙,上面的塑料牌有点旧,号码印得快掉色了。

  走进一号楼,一股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潮气、脚丫子、洗衣粉加一点点方便面的味道,混合在一起。

  闻着就很“青春”。

  308是个八人间。

  我推门进去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人铺好床,正吵吵嚷嚷。

  “兄弟你哪儿的?”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抬头问我。

  “古柳。”

  “哪个古柳?”

  “就我们镇边上那个。”

  “哦——农村的。”他拖长了尾音,语气里没恶意,就是那种自动分类。

  “我镇上的。”另一个男生插话,“我爸在县里单位上班,你以后来县城有什么事可以找我。”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实际上是在桌子底下先把身份牌甩出来。

  还有两个男生正在抢上铺:“你轻点!板子要断了!”

  “断了就不用上课。”

  他们争床位的理由很现实——上铺风大,下铺方便。

  我站在门口,提着行李,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

  哪怕进了县一中,我也没从“谁家娃”的竞争里走出去,只是范围变大了。

  “你叫啥?”眼镜男问我。

  “林宴。”

  “哦——那你就是那个古柳来的‘欧皇’?”他眯眼,“听说中考数学卷一出事,你就起飞。”

  消息跑得比我快得多。

  “运气好一点。”我笑,习惯性把功劳推给看不见的东西。

  “牛。”他竖起大拇指,“我叫陈定,定不下来的定。”

  他的口头禅后来暴露出来是“稳定一点”,但那是后话。

  床位已经被分得差不多了。

  老师提前按照名单排好了,尽量把不同镇、不同村、不同成绩的人打散。

  我被安排到靠窗那张上铺。

  “你赚了。”陈定说,“靠窗夏天有风,冬天也有风。”

  “听着不太像赚。”

  “习惯就好。”

  我把被子铺好,从口袋里掏出那个小罗盘,迟疑了一下,丢进枕头底下。

  陈定眼尖:“哟,你还带罗盘进宿舍?打算给我们调整风水啊?”

  “家里老人给的。”我敷衍。

  “行,等考试前记得给我看看,我愿意花两包辣条的钱。”

  宿舍里全是这种半开玩笑的声音,没人真的相信什么“风水”。

  只有我知道,那玩意儿跟辣条没半毛钱关系。

  下午班主任进班,先报名字,再念座位。

  “大家记一下自己的座位号啊,高一一班,以后就这一套。”

  他看上去四十出头,一双眼睛不笑的时候有点刻薄,一笑起来又有点和气。

  我后来知道,他教物理,姓孙。

  孙老师念座位的顺序,看上去是按什么“身高+成绩综合考虑”来的,前面是成绩特别好的+近视眼一群,后面是“稳定发挥的中段选手”。

  “靠窗那一列,注意别走神。”他说,“风再大也给我把心收回来。”

  我低头看着自己的名字。“林宴——靠窗倒数第二排。”

  旁边那一格写着一个名字:程溪。

  当时这两个字对我来说就是普通名字。毕竟全县叫“溪”“曦”“希”的女孩,能围着学校转一圈。

  直到人过来,我才知道,有的名字是跟脸和气场捆绑发货的。

  “这一桌——”孙老师抬头指了一下,“靠窗的是林宴,旁边——程溪。”

  “到。”

  她从后门那边走过来。

  马尾辫,白衬衫,运动鞋,袖子挽到胳膊肘,露出一截细瘦的小臂。

  不是那种精修滤镜脸,但是干净,一眼看过去就知道——

  这就是班里那个“爱出头”的女生。

  她把书往桌上一放,动作利落,椅子一拉,先看了我一眼。

  那一眼不带笑,带的是很自然的审视。

  “你就是古柳那个?”她问。

  “古柳那个是什么?”我故意装傻。

  “欧皇啊。”她语气平平,“全镇都在传。”

  “你信运气吗?”我反问。

  “我信题。”她把笔袋拉开,“运气这种东西,只能当附赠。”

  她说话的口气,很明显是——从小被夸到大的那种,知道自己不差,也不太怕人听她真心话。

  “你东西别动我这半边。”还没等我回话,她又补了一句,“我有洁癖。”

  “桌子中间划条线?”我下意识接梗。

  “可以。”她从笔袋里掏出一支红笔,“等会儿下课就划。”

  她说这话的时候,很认真。

  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真心把“学习搭档”当“领土划分”的人。

  新生班的第一下午,就是各种自我介绍和信息差展示大会。

  孙老师先让每个人站起来说名字、初中、兴趣爱好、未来理想。

  轮到我时,我站起来:“大家好,我叫林宴,宴席的宴,从古柳村来。”

  有几个人发出“哦——”的一声,明显认出这个地名。

  “兴趣爱好……”我想了三秒,“看别人打篮球。”

  教室里轻微笑了一下。

  “未来理想……”我顿了顿,“先考上大学再说。”

  孙老师点点头,让我坐下。

  轮到后排一个男生,他说:“我爸在县里单位上班,我妈在镇中当老师,我理想是以后出国读书。”

  又轮到一个女孩:“我从小就想当医生。”

  还有人说要当科学家、律师、企业家……

  轮到程溪,她站起来,声音不大,却很清楚:“我叫程溪,溪水的溪,程家的程,从县城二中来。”

  有人小声惊呼:“县二中初中部啊,牛。”

  “兴趣爱好——跑步、篮球、数学竞赛。”

  “理想——考出去。”

  “去哪儿?”孙老师问。

  “越远越好。”她说,“越不容易回来那种。”

  这话一出口,教室里有那么一秒的安静。

  大家都知道她说的是“考出县里,考出市里”,但那种“逃离感”听着还是有点刺耳。

  我侧头看了她一眼。

  她整个人站得很直,好像已经看见了某个很远的地方。

  我突然想到罗半仙那句:‘你走得越顺,古柳越难。’

  同样是“出去”,我背后是一个村,她背后,是一个“程家”。

  两种压力,不一样,但都不轻。

  晚饭后,第一节晚自习。

  县一中的晚自习和镇上一中不一样——这里所有人默认“晚自习=抢跑”。

  还没正式上课,大家已经把练习册铺满桌面。

  孙老师站在讲台上说:“第一晚自习,大家先整理整理初中知识,别闲着。”

  我翻出从镇上带来的那一沓旧卷子,准备挑几张做。

  程溪看了一眼:“你还做初中卷?”

  “复习一下。”

  “中考已经完了。”她语气很坚定,“现在要往前看。”

  “你都开始做极坐标了?”我看她桌上堆着一本《竞赛数学》。

  “比这个复杂的我都看过。”她翻页,“不提前卷死自己,等高三一起死?”

  我:“……”

  “你数学挺好?”我问。

  “中考满分。”她淡淡,“差一点全市前十。”

  这话一半谦虚一半炫耀,但至少是实话。

  “那你现在要趁机瞧不起全省运气最好的那位?”我自嘲。

  “我又不是瞧不起你。”她挑眉,“我只是看不惯有的人拿运气当挡箭牌。”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她眼神落在我那本旧卷子上,“你如果真的只靠运气,那你运气迟早会要回来。”

  这句话,和杨静说的有点像。

  我愣了两秒,没接上。

  “你中考那数学。”她收回视线,“我听说了。”

  “消息挺灵通。”

  “县城就这么大。”她耸耸肩,“再说,我妈教书,教育系统里啥事传得最快你不知道?”

  “那你觉得我这次,是不是抢了别人名额?”我有点想听听“外人视角”。

  她显然没想到我会这么问,停了一下:“规则出了问题,没人有资格说谁抢谁。”

  “但你如果一直指望这种规则出问题,那你确实挺可怕。”

  她说话永远脚踏实地地扎人。

  我突然觉得,这个女的,比卷子还难对付。

  晚自习到一半,我的旧卷子越做越乱。

  初中题在县一中的灯光下显得有点小家子气,我的字又潦草,一张纸上圈圈叉叉,看着就烦。

  程溪那边,练习册排得整整齐齐,错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旁边贴着小纸条写“考前重点看”。

  两张桌子,像两个世界。

  “你写字能不能……”她忍不住开口,“稍微长点心?”

  “我字怎么了?”

  “你字写得像心电图。”她扶额,“老师看你卷子,要么看错,要么看瞎。”

  “那就当我给他们做视力测试。”

  “你这种态度——”她冷笑,“要是在我们初中早被老师骂死了。”

  “你们老师又不教我。”

  “现在教你的是谁?”她抬抬下巴,“我们班主任。”

  “孙老师?”

  “嗯,孙老师是我初中时的竞赛辅导老师。”她说,“姓孙的,脾气不太好,但眼光挺毒。”

  “那我在他眼里是啥?”

  “变量。”她想了想,“是那种不稳定、不太好控的变量。”

  “你自己说的?”

  “他昨天在办公室说的。”

  我被噎了一下:“……你很爱实话实说是吧。”

  “我只是懒得替别人润色。”

  她继续写题,写到一半,突然扫了一眼我桌上的作业本。

  那上面被我写满了乱七八糟的演算,涂改液涂了好几道,一眼看上去,跟战场遗址差不多。

  她皱眉:“你这个——”

  “我在思考。”我心虚。

  “你是在涂鸦。”

  “思考的过程不都很乱吗?”

  “乱归乱,也得有条路。”

  她忍了两秒,终于忍不住伸手把我的本子转过来一点:“你这题是哪道?”

  “这个。”我用笔点了一下,“二次函数的题。”

  “你写了半页,是为了把系数算错?”

  她三秒钟看完,把笔拿过来,在本子上干脆利落写了一行解法:“你看,这样,一步两步,完事。”

  她的字很利落,也不算多好看,却非常清楚。

  “原来可以这样走。”我有点服。

  “你看了不学,说明你不配。”她翻回自己卷子。

  “……”

  我突然有点理解她的阴暗面——

  她从小一路熬到这儿,看到一个靠运气走上来的人,确实很难完全心平气和。

  晚自习下课铃一响,教室里像松了一口气。

  有人冲出去上厕所,有人排队打热水,有人抱着一摞书往宿舍跑。

  我伸了个懒腰,准备收本子。

  程溪到最后一刻还在写。

  她抬起头,看见我作业本上的“战场遗址”,终于没忍住,冷冷来了一句:

  “林宴。”

  “嗯?”

  “你这种人要是考得比我好——”

  她顿了一下,眼神挺认真,音量不大,但周围几个人都听见了。

  “我当场把卷子吃了。”

  教室里嗡地一下笑开。

  有人起哄:“哎哟——班花立 flag 啦!”

  “吃卷子要不要蘸酱油?”

  程溪没理他们,只是看着我。

  那眼神里没有玩笑,更多是倔。

  ——她是真的,不能接受自己输给一个靠运气的人。

  我合上本子,掂了掂手里的笔,笑了一下:“那你最好祈祷我运气用完。”

  “我一般不赌别人会变差。”她起身,“我只赌我自己。”

  说完这句,她背起书包先出了教室。

  我坐在原地,看着她背影,耳边却又响起罗半仙那句:“你走得越顺,古柳越难。”

  一边是村里,一边是班里。

  我突然有种很荒唐的感觉——

  我考得好一点,有人要吃卷子;我考得差一点,古柳要丢脸。

  那我到底该怎么考?

  ——

  然后呢?

  那天夜里回到宿舍,我掀开枕头,把小罗盘拿出来。

  它在昏黄的灯光下很安静,中间那根红线轻轻晃了一下,像是在说:

  “欢迎来到新战场,小账本。”

  (本章完)
  http://www.hlys.cc/47930/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