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电视里说,我们村成了“典型问题村”
推荐阅读: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叶辰夏若雪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的谍战岁月
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女友劈腿小鲜肉,我京少身份曝光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高一男生宿舍走廊的电视,存在感平时不高。大多数时候,它负责在晚饭时间放点广告和狗血电视剧,音量忽大忽小,跟饭堂里的吵闹声一起搅成一锅粥。
真正到晚上十点以后,晚自习一放学,它就成了另一种东西——
“谁先抢到遥控器,谁就是今晚的频道总监。”
那天晚自习刚下,我跟一群人一起往宿舍挤。
楼道里潮气很重,男生们一窝蜂往上冲,脚步声震得楼梯都在颤。
转角处,楼道尽头那台老旧液晶电视亮着,宿管大叔把遥控器护在手里,正面无表情地看地方新闻。
几个平时爱看综艺的男生冲过去:“叔,换个台嘛,看会儿娱乐频道。”
宿管大叔抬眼瞪他们:“你们现在最需要娱乐的是作业吗?”
“……”
于是大家只好认命,站在电视前边擦头发边看本地新闻台。
我本来是想回宿舍趴床的,路过时被人一把拽住:“别走,等下要是有什么社会新闻,我们可以听听,顺便写政治作业。”
“对对对,时政热点。”有人跟着起哄。
我被半推半就带到电视前,靠在栏杆上,心不在焉。
新闻里先播的是某个县修了条新公路,剪彩、鼓掌、彩带满天飞,再来是领导视察哪家企业,笑容标准。
大部分人都心不在焉,只有宿管大叔看得投入。
直到屏幕右下角跳出一行字——
“安全隐患突出村专项整治行动——古柳村调查报道。”
那一刻,我怀疑自己看错了。
古柳村。
那三个字像有人拿红墨水在我眼前一戳。
“哎哎哎,古柳村。”旁边一个同学眼尖,“这地名好耳熟。”
陈定转头看我:“是不是你那边?”
我喉头一紧,发出一个不太像人类语言的音节:“……嗯。”
电视画面一切,镜头对准一条乡村公路,路边立着一块安全警示牌,上面贴着几张已经被雨水泡得发白的通知。
旁白的男声沉稳又冷静:
“近年来,古柳村接连发生交通事故、工地伤亡、债务纠纷等多起事件,被上级部门点名为安全隐患突出村。”
镜头一闪,是被压弯的护栏,一辆翻了侧的三轮车还停在路边;再一闪,是工地脚手架,工人戴着安全帽在里面进进出出;再一闪,是村委会的调解室,一群人围在桌子边吵吵嚷嚷,中间坐着一个表情严肃的干部。
有些画面,我只看一眼就知道是哪家哪户。
我甚至在一帧画面里看见了老马——他坐在过道边抽烟,眼睛往地上一瞟,那眼神我太熟:“菜毁了,又不止我一家;可轮到我头上时,还是想骂娘。”
屏幕上出现了一行黄底黑字:
“典型问题村。”
这四个字明明只是新闻用词,对我来说却像一枚章,从屏幕里伸出个冷冰冰的章柄,“啪”一下盖在我脑门上。
典型问题村。
问题村。
旁边有人吸了口凉气:“哇,这村也太惨了吧。”
“怎么啥事都赶一块儿。”
“车祸、工伤、债务纠纷,凑齐一套了属于是。”
陈定下意识往我这边靠了靠,又看电视,嘴里嘟囔:“这名字……古柳村,是你那个古柳村吧?”
我点了一下头,喉咙干到说不出话。
“哎——这不就是问题村欧皇老家?”有人半开玩笑,“难怪你出来了,福气都被你带走了。”
“别这么说。”也有人大概觉得话太重,补了一句,“人家考出来本来就是好事。”
“那也是。”第一个人笑嘻嘻,“那就改叫——‘问题村走出的幸运儿’。”
笑声在走廊里炸开,有真笑,有尴尬笑,有吃瓜笑。
我听着只觉得耳边嗡嗡的。
电视里,那条熟悉的村口大路出现在画面上,镜头拉近——
老柳树只露出一角,树冠稀稀拉拉,像被人从头上薅掉一把头发。
要不是那张树形太扎眼,普通人根本看不出这棵树有什么“神”,只会觉得:有点丑。
旁白继续:
“根据调查,古柳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基础设施老化,部分项目建设过程中监管不力,导致隐患集中暴露。相关部门已经责令限期整改,村子也被列为重点整治对象。”
重点整治对象。
重点两个字,本来应该是喜事——像“重点高中”“重点保护”。
可加在“整治对象”后面,只剩难听。
有人感慨:“上新闻了,说明问题大。”
有人在旁边挖苦:“你们以后相亲可以吹啊——‘我来自一个上过新闻的村’。”
“哎,林宴,要不你以后写作文就从这写起,‘我来自一个典型问题村’。”
“题目:我的问题故乡。”
我勉强扯了扯嘴角,没接任何一个梗。
那一刻,我第一次很清楚地看到——
“问题村”不是同学嘴里的玩笑话,而是被印在电视台字幕上的官方用词。
它从别人嘴里的调侃,变成了一种盖章。
盖在古柳村头上,也盖在我的档案上。
新闻结束,宿管大叔满意地点点头:“好,今天这个可以写时政。”
然后在一片哀嚎声里掐断了电源。
同学们开始往各自宿舍散,有人还在讨论:“刚那村,风景挺好,就是事多。”
我走得有点慢,像踩在棉花上。
走廊灯忽明忽暗,从一节亮到下一节,中间有一小段总是闪两下才稳。
程溪不知什么时候走到我旁边,把手插在校服外套口袋里,一边走一边用脚踢地上晃动的影子。
“喂。”她突然开口。
“嗯?”
“你刚才怎么不反驳?”
“反驳什么?”
“他们说什么‘福气都被你带走了’、‘问题村欧皇’,你以前不都挺能怼的?”
她侧头看了我一眼,“这次怎么一句话不吭?”
“反驳啥?”我声音有点干,“新闻里说的,事实就是事实。”
“事实是——”她语气有点冲,“你老家这几年运气确实不好,确实事多。”
“但事实不是——所有事都因为你。”
我笑了一下:“你要真让我当众说一句‘这些都是因为我运气太好了’,那他们只会更加相信我邪门。”
她被我噎了一下,想反驳,又觉得好像有点道理。
“那你心态崩哪一半?”她换个问法,“为村里,还是为你自己?”
“都崩。”我抬头看着前面摇晃的走廊灯,“村里出事,我心里难受;别人拿这事当笑话,我更难受。”
“你可以骂回去。”
“骂什么?骂他们不该笑?”我摇头,“他们没见过古柳。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则新闻、一群人、一堆统计数字。”
“他们不会想到那条被拍到的路口,我小时候在那儿追着鸡跑;那个被采访的老头,我小时候在他家门口偷过两次橘子。”
“对他们来说,那只是‘某地群众代表’。”
我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低:“对我来说,是我认识的人。”
程溪没立刻讲话。
她大概突然想起,那天她一个人在宿舍看周甜的视频时,自己也是站在屏幕这一边,看那棵秃树、那栋停工楼,说了一句:“地方风水,怪。”
那时候,她也只是个局外人。
现在,她站在我的旁边,离局里近了一点。
“那你觉得呢?”她问,“你觉得他们说的那句——‘你把福气带走了’——是事实吗?”
走廊尽头的灯忽然闪了一下,像在听八卦。
我沉默了很久。
久到她以为我不会回答的时候,我小声说了一句:
“我只有一半希望不是。”
“另一半呢?”
“另一半怕它是。”
她“啧”了一声:“你这人说话怎么跟绕口令一样。”
“没办法。”我耸肩,“我的人生就是一个大型哲学题。”
她白了我一眼,却也没有继续追问。
到寝室门口时,她忽然说:“如果你真哪天想通了,觉得自己该回去做点什么——”
“你就回去。”
“别在这边一边享受运气,一边靠想象替自己受罪。”
她说完就转身往女生楼方向走,校服下摆在身后晃了一下,好像她也不确定自己刚那段话是不是太重。
我站在原地,看着她背影消失在楼梯口。
脑子里乱成一锅粥:新闻画面、老柳树、爷爷、那只碗、周甜的视频标题、评论区那句“树下有旧东西,动不得”。
一切像被剪进了同一条时间线里。
那晚我很久都没睡着。
宿舍里,有人把被子裹成蚕蛹打呼噜,有人在枕头下面偷看手机,屏幕亮一阵灭一阵。
我躺在上铺,盯着天花板上那块水渍看。
闭上眼,电视画面就在脑子里自动重播。
“古柳村接连发生交通事故、工地伤亡、债务纠纷……”
“典型问题村。”
新闻主播的声音听多了,开始和别的声音混在一起——
“那碗,本是给分福的……”
“你命硬,能扛,但不能只为你一个人扛……”
“你走得越顺,古柳越难。”
“树下有旧东西,动不得。动了,全村一起偿还。”
这些话像一根根细线,从不同时间、不同地方伸过来,在现在这一点缠在一起。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睡过去了。
睡着之后,一切变得更糟。
梦里,我站在一间光线很暗的屋子里。
面前是一块比宿舍那台大得多的屏幕,亮得刺眼。
屏幕上放的,还是那条新闻——古柳村的地面镜头、空中俯拍、村口道路、老柳树。
只不过,这次画面上多了一支粗粗的红笔。
那支红笔像有人操控,从画面外慢慢伸进去。
先在村口那条大路上划了一圈。
红圈很大,把老柳树、停工楼、村委会大院一起圈进去。
旁白声音在空中回荡:“安全隐患突出村——典型问题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红圈慢慢缩小,像套索一样,一圈圈往里勒。
第二圈,只圈到老柳树和那片空地。
第三圈,只剩老柳树。
第四圈,它不再圈地,而是像有生命一样,沿着树干往上爬,爬到树冠,又顺着树冠往外延伸。
我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
但屏幕里的红圈却突然停住不动。
整个画面往外一拉,我才发现——
红圈圈住的中心点,变成了一个人。
那个人背对着镜头,站在老柳树前,一手插兜,一手拿着一个小小的罗盘。
不用看脸,我也知道那是谁。
——是我。
梦里,我想抬脚跑开,想冲过去把那个“我”从圈里拉出来。
可奇怪的是,我不能动。
而屏幕里的那个“我”,也一动不动,像是被钉在地上。
红圈像有磁性一样,牢牢贴在他身上。
周围的画面全变模糊,只剩下那个人是清晰的。
旁白声音继续,重复:“典型问题村,典型问题村……”
声音越来越远,最后变成爷爷那句:“你得还。”
我在梦里张嘴,想喊:“不是我!”
可嗓子像被人掐住,发不出任何声音。
只能看着屏幕上的那个“我”,被红笔一点一点涂得通红。
刷——
我从梦里惊醒。
心口起伏得厉害,背上全是冷汗,连枕头都被汗水浸了一圈。
下铺有人翻身骂了一句:“谁踢床呢,睡觉不会安静点?”
我喘了一会儿,才发现自己刚刚是用脚死命蹬了床板。
宿舍窗外一片黑,远处偶尔有车灯划过天边。
我摸了摸裤兜,下意识想找罗盘——才想起来,回校前那天,我把罗盘锁在了家里柜子里,没带。
手指在空空的兜里捻了两下空气。
那一刻,我第一次很清晰地冒出一个念头:
如果古柳真的被画成“典型问题村”,那个红圈,大概只有我自己能走进去。
至于进去之后要干嘛——
我一点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再这么拖下去,“问题村”这三个字会一直跟着我,从电视屏幕,跟到卷宗里,跟到我往后的人生。
然后呢?
我闭着眼,脑子里却开始自动往后推演: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回去了呢?
(本章完)
http://www.hlys.cc/47930/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