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那年我把全村气运偷走了 >第69章 顾晚星带着摄制组,踩着我这条烂命进村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9章 顾晚星带着摄制组,踩着我这条烂命进村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早上六点半,我被鸡叫吵醒。

  不是村里的鸡,是我手机的闹钟。

  屏幕上跳出两行字——不是时间,是系统:

  【提醒:今日外部关注度将大幅提升。】

  【建议:发言前,先整理好自己的嘴。】

  我给它比了个中指,翻身下床。

  昨晚喝的那两杯威士忌还在脑门里打转,一低头,脑壳里就像有人拿小锤敲。我去井边打了盆冷水,往脸上一泼,整个人才清醒一点。

  院门外已经有车声。

  我抹了把水,出门一看——村口那棵秃掉一半的老柳树下面,居然停了两辆车,一辆商务车,一辆小货车。

  商务车上下来一批人,黑 T 恤、工装裤、棒球帽,扛着机位、三脚架、灯架。

  小货车上则慢吞吞卸东西:轨道、箱子、无人机。

  最显眼的是下车的那个女孩。

  白 T、牛仔裤、马尾,高脚凳似的瘦,眼睛被一副圆框眼镜挡了一半,但那种“镜头感”还在——走到哪,人群自动给她腾出一个中间位。

  顾晚星。

  她一脚踩到地上,先抬头看了一眼老柳树,又扫了一圈村口的房子。最后视线落到我脸上。

  我们隔着一群设备,视线接了一秒。

  她笑了:“哟,林总,村里空气不错啊。”

  “你这是带队来检查环保的?”我挠挠头,“阵仗这么大。”

  “这是最低配,”她指了指后面的人,“摄像两台,录音一位,助理一名,外加一个混吃混喝的导演。”

  她说着往前走,抬手跟我碰了一下拳头。动作熟悉得像回到大学刚开学。

  背后有人小声嘀咕:“这就是那位欧皇?”

  顾晚星回头:“小声点,素材会生气的。”

  我:“……”

  村民们已经聚过来了。

  有人从地里赶回来,裤腿上还挂着泥;有人从小卖部探出头,一手拿着塑料袋一手扶门框;老人们搬着小板凳坐到树荫底下,一脸兴奋。

  “哎呀,电视台来啦?”

  “这是要给我们村拍‘先进村’呢?”

  也有人脸色发紧,小声嘀咕:“上回新闻就是这样来的,拍完就说我们是问题村。”

  苏小杏抱着一摞刚拆包装的矿泉水,从小卖部里出来,嗓门比谁都大:“喝水喝水,等会儿上镜口干。”

  她一抬头,看见顾晚星,愣了半秒,眼睛眯了一下:“城里脸。”

  “啥?”我没听清。

  “没事,”她把一箱水砸到我脚边,“你去发,你不是资源多嘛。”

  我接过水,还没来得及解释,“城里脸”本人已经走到我们面前了。

  “你好。”顾晚星先朝小杏伸手,“顾晚星,纪录片导演。”

  “小卖部老板娘。”小杏没伸手,只是把矿泉水往她怀里一塞,“欢迎光临,我们这里不挂账。”

  她转头看我:“你把这地方当实验田还不够,现在还要当样片?”

  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旁边几个爱听八卦的大娘全听见。

  几双眼睛刷地看过来。

  “别这么说——”我刚想圆场。

  “她说得不算错。”顾晚星自己抢了话头,直接接上,“只不过,我拍的不是‘实验田’,是你们这十年的生活。”

  村口一下安静半拍。

  王支书这时候挤进来。

  他今天穿得格外精神,白衬衫塞裤腰里,皮带闪着光,头发往后抹得一丝不乱。

  一看就是提前在镜子前排练过。

  “顾导演吧?”他大步上前,一手去握她的手,“欢迎欢迎,古柳村欢迎你们摄制组来指导工作。”

  顾晚星伸手,笑得很职业:“王书记好。”

  “这次拍摄啊,”王支书声音自动切换到“对上级汇报”频道,“是我们古柳的大喜事。我们村从前是先进村,现在在你的镜头下,一定能展现——乡村振兴的新面貌。”

  后面有人小声嘀咕:“从前是先进村,现在是问题村。”

  被他一个眼神扫过去,那人立刻闭嘴。

  “王书记放心,”顾晚星说,“我们会把村里的真实情况记录下来。”

  “对,对,真实,”王支书点头,“但是——”

  他停了一下,扫了一圈摄制组,压低声音,“有的东西就不必拍那么细嘛。比如以前那些旧账,死人、事故、债务纠纷……现在上面看重正能量,负面太多,容易引起误解。”

  他笑得很熟稔:“大家都是为村里好,是不是?”

  这话说完,周围大人们有的点头,有的眼神飘开。

  就连我,都下意识屏了口气——这套话我太熟了,从镇上一层层传下来,味道都一样。

  顾晚星没急着接。她看着王支书,眼神却从老柳树扫到河坝,再扫到祠堂的方向。

  然后,她转头冲摄像师摆手:“先别拍。”

  摄像师乖乖按停。

  她这才慢吞吞收起笑:“王书记,我可以先把项目名字给你念一遍。”

  她从包里抽出一张项目简介,上面印得清清楚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运村?问题村?》。

  “你看,就这两个问号。”她用笔尖点了点,“如果你们只想拍喜报,那不叫纪录片,叫宣传片。”

  这句话落地,村口空气像被人按了暂停键。

  王支书脸色“唰”地变了一下。

  他盯着那张纸,嘴角扯了扯:“小顾同志,我理解你们有创作自由。但是——”

  “王书记,我也理解你需要政绩。”顾晚星打断他,语气却不算冲,“但你放心,真正的好东西,是经得起一点对比的。”

  她抬手指了指身后那条刚刷了防滑漆、却已经被拖拉机压出一道黑印的坡路:“这条路以前是什么样,谁都知道。我们要拍的不是丑化,而是‘这里发生过什么,现在又在发生什么’。”

  “如果只拍吉祥话,观众会关掉视频;”她顿了顿,“平台也不会给你们推流。”

  “推啥?”旁边一个大爷小声问。

  “就是……上大屏。”周甜在一旁解释,一边悄悄对着手机录,“让更多人看到你在电视里说话。”

  王支书脸色,在“生气”和“心动”之间摇摆。

  他知道自己架不住这个逻辑——他也想让古柳“上大屏”。

  “那,尺度——”他咬字,“能不能商量着来?”

  “可以。”顾晚星点头,“我们拍之前,会让你看大纲。但我有一个前提——”

  她转过头,看着我。

  “你们村现在的一号人物——”她偏了偏头,“林宴。”

  “???”我差点把手里的矿泉水掉地上,“谁是一号人物?”

  “项目负责人,”她毫不客气,“摄像机里的叙事核心。你敢不敢在镜头前讲真话?”

  村子里不知道谁“噗嗤”笑了一声:“他啊,从小撒谎就不会眨眼。”

  “那是你们家小时候偷糖吃。”我回嘴。

  但心口却真突了一下。

  系统在这时候弹了个窗出来,很不识趣:

  【检测到叙事权争夺场景。】

  【新增指标:‘公众叙事气运’。】

  【说明:你说什么,村民信多少,外面的人信多少,会直接影响古柳的后续运势。】

  我盯着那几行字,突然觉得自己像站在一副称的中间,两头都在往里加砝码。

  一边是王支书刚刚的那句话——“大家都是为村里好”。

  一边是顾晚星现在这句——“你敢不敢讲真话”。

  中间夹着的,是一堆看着热闹的脸。

  我妈站在人群后面,围裙还没解,脸上写着“别乱来”;

  小杏抱着水箱,嘴角冷冷翘着,眼神却盯紧我;

  梁思曼站在稍远一点的阴影里,墨镜挂在衣领上,谁也看不清她的眼睛,但那道视线存在感极强。

  “你别搞大义凛然那一套,”我心里对自己说,“你连自己祖宗的碗都没搞清楚呢。”

  “你如果说实话,”系统冷冰冰地补刀,“短期内,村里可能会更乱。”

  “如果你继续糊弄,”它顿了顿,“你接下来十年的‘还气运进度’,会被动归零。”

  我深吸了一口气,抬头看顾晚星。

  “你要我讲真话,得先定义一下——”我说,“‘真话’是讲给谁听。”

  她愣了一下,眼里有一瞬间的亮:“你说说看。”

  “我现在说‘我们村很穷,很惨,很倒霉’,外面的人会觉得——哦,又一个需要被拯救的地方;”我把矿泉水放到脚下,“但对他们来说,这些话只是背景音乐。”

  “对村里人来说呢?”她问。

  “他们听这些话听十年了,”我说,“再听一遍,只会觉得——你又想拿我们卖惨。”

  周围有人“哼”了一声,算是附和。

  “那你想说什么?”顾晚星笔尖停在本子上。

  我看着老柳树下那摊斑秃的树根,突然觉得嘴巴很干。

  “我想说——”我慢慢开口,“这地方以前确实走好运,后来确实走衰。你拍的时候,把两边都拍进去。”

  “村里的人,有资格自己说‘我们是问题村’,但不需要别人只记得我们是问题村。”

  “还有——”我侧身看了看王支书,又看向摄制组,“谁在这十年里做了什么蠢事、什么好事,镜头都可以记,但别只拍一半。”

  周甜小声“哇”了一声:“会说。”

  王支书皱着的眉头松了一点——至少我没当众把他架在火上烤。

  顾晚星点头:“这一段,如果你待会儿还敢对着镜头说一遍,我就敢剪进去。”

  “敢。”我说,“不过我要提前说好,剪辑权你一半,我一小口。”

  “你要当联合导演?”她笑了,“你先学会在镜头前不打草稿再说。”

  村口的气氛,总算从“剑拔弩张”滑向“还能开玩笑”。

  分完第一批矿泉水,摄像师已经开始拍“环境镜头”。

  周甜扛着手机在边上晃:“姐,你们这个机子好贵吧?”

  录音师举着长杆,一脸生无可恋:“别挨近话筒,谢谢。”

  梁思曼慢悠悠走到我旁边,低声问:“你确定要让他们这么拍?”

  “这不是你一直说的吗?”我回,“要换一种方式,把这里讲出去。”

  “我说的是‘精心包装后讲出去’,”她瞥了眼顾晚星那张项目纸,“没说要给人家免费打工做批判样本。”

  “你怕?”我问。

  “我不怕。”她耸肩,“我只是习惯算账。以后如果有人要拿这支片子反咬你一口,我想看你怎么回嘴。”

  她说完这句,转身去跟顾晚星寒暄:“顾导,晚上有空一起看看预算表吗?”

  那语气,既像在谈合作,也像在抢人。

  小杏在不远处,脸色看着并不好,她啃着吸管,冷不丁来一句:“导演,先别拍我家。”

  顾晚星转过去:“为什么?”

  “我现在生意不好看,”小杏淡淡,“等我赚到第一桶金,你再拍。”

  “那时候你可能已经不想让人拍了。”顾晚星说。

  “为什么?”小杏抬眉。

  “因为人一旦过上体面生活,就会开始嫌以前的狼狈丑。”顾晚星看着她,笑笑,“但纪录片,就是专门拍人狼狈的。”

  两个人就这么对上视线。

  我站在中间,感觉自己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空气里似乎突然多了三种温度:

  一层是镜头的冷,一层是资本的算计,一层是旧同学的情绪。

  系统悄悄再弹一个框:

  【提示:多线情感变量已激活。】

  【建议:少说“我会负责”,多说“先看看再说”。】

  “滚。”我在心里骂它,“你才情感变量。”

  下午,第一场正式拍摄安排在村委会前的小广场。

  临时搭的横幅写着:“古柳村乡村振兴座谈会(摄制组交流)”。

  看上去喜气洋洋,其实所有人坐下都是一肚子话。

  摄像机对着台上一排人——王支书、梁思曼、我,还有两位村民代表,小杏和一个老大爷。

  顾晚星坐在下面,举着对讲机:“三、二、一——开始。”

  红灯亮起的那一刻,我感觉心里也亮起了一颗红点——

  那不仅是录制键,也是“认账键”。

  “林宴。”顾晚星对着话筒,“先讲讲,你为什么要回来搞这个项目?”

  我咽了一口口水,看了一眼镜头,又看了一眼老柳树的方向。

  脑子里,过去十年那一幕一幕——祠堂、车祸、电视机、老吴家孩子、老马菜地、高考、城市、烂尾项目、爷爷那句话——全在排队。

  耳朵里,系统声音很淡,却听得清楚:

  【任务:在公众场合说出第一句‘非官方版本’的古柳故事。】

  【完成奖励:气运总表可视范围扩大 10%。】

  我吸一口气,对着话筒,开口:

  “我为什么回来?”

  我笑了一下,“因为——我以前一直在外面拿好运过日子,拿得有点心虚了。”

  村委会前,窸窣声小了一瞬。

  镜头里的红灯,跳得更亮。
  http://www.hlys.cc/47930/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