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秦婉婉——她拿我当跳板,我拿她当人生教材
推荐阅读: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叶辰夏若雪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的谍战岁月
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
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顾晚星那句“那位绿茶呢?”问出口的时候,我很自然地笑了一下。
“你们导演,一张嘴就是标签。”我说,“她要在这儿,肯定说这是对女性的不友善刻板印象。”
“那她要是这么说,”顾晚星把笔竖起来,“我就从她大学第一条朋友圈开始往下翻。”
她顿了顿,“但你说她是绿茶,我相信。”
我叹口气:“行,那我从实习期开始讲。”
——
那是我大学最后一个暑假。
别人奔着旅游,我奔着挣钱和“给简历镀金”。
通过师兄介绍,我进了一家做品牌整合的小公司实习——
花里胡哨的名字,实际就是给甲方写方案、拍广告、管活动的那种小型公关公司。
第一天 HR 带我进开放式工位,指着靠窗一排:
“你坐那儿,旁边是婉婉,她是我们客户部的小太阳,你有不懂的就问她。”
我顺着方向看过去。
一个姑娘正低头敲字,白衬衫塞进高腰半裙里,
头发卷得刚刚好,桌子上放着一杯没喝完的柠檬水。
HR喊她:“婉婉,新实习生,古柳村来的。”
她抬头,冲我笑了一下:“哎,你好啊。”
那一笑有点标准化——露八颗牙,眼睛弯一下,职业培训那一套。
但她声音软软的:“你别紧张,我们这儿也就加班多一点。”
我说:“多一点是几点?”
“看甲方心情。”她笑,“没心情的时候,就通宵。”
——
刚去那阵子,我是典型工具人:
写文案、改 PPT、跑打印店、帮忙搬易拉宝。
秦婉婉是“客户部小骨干”,几乎每个项目都能看到她的名字——
不是项目经理,就是“客户维护”。
她对我挺“照顾”的。
比如第一次全员会议,领导问:“这份市场调研谁做的?”
我刚要举手,她抢先说:“是宴子做的,我只是帮他调整了一下格式。”
“宴子”这个外号,就是她当场给我起的。
领导点头:“不错,以后可以多给他点活。”
会后,她拍拍我肩:“你看,我帮你刷存在感了啊。”
又比如第一次客户 dinner。
我跟着去,心里特慌。
包间里全是烟味和白酒味,
客户那边的人一口一个“小秦”“小林”,
老板给我使眼色:“年轻人,多喝点,不喝怎么混?”
我拿着酒杯刚起身,秦婉婉悄悄踢了我一下。
她笑得甜甜的,对客户说:“王总,他酒量不行的,我帮您陪。”
说完把我的杯子夺过去,一口闷。
回去路上,她靠在出租车座椅上,“哈——”地吐了一口酒气。
“你刚刚差点送人头知道吗?”她说,“你以为你是来谈项目的?你是来当酒桶的。”
我有点过意不去:“那你呢?你喝那么多。”
“我呀?”她看着窗外的夜景,“我喝的是绩效。”
她扭头冲我笑:“你以后要升职,不用当酒桶,用脑子比用肝值钱。”
那一刻,我是真的觉得她挺仗义的。
一个女孩子,把那些烂事挡在前面。
——
直到后来,我才慢慢看明白——
她仗义的时候,顺便把自己的路也铺好了。
她的“人格切换”能力,是从一个客户会正式开始暴露的。
那次项目是给一个地产商做“城市青年社区文化节”。
甲方那边的负责人姓赵,人长得油光水滑,一笑全是“咱们都是自己人”。
第一次对接会,他迟到了四十五分钟。
我们领导陪笑:“理解理解,忙。”
秦婉婉在旁边帮他倒水:“赵总今天肯定又被拉了好几个会。”
赵总一边翻方案,一边摸出烟:“我就一句——别给我整那种没人的活动,现场要好看,数据要好看,视频出来我能往上面汇报。”
他说“要好看”的时候,眼睛在秦婉婉身上绕了一圈。
散会后,领导在会议室里骂骂咧咧:“一张嘴就是数据,你怎么不说你要上热搜?”
骂归骂,转头跟我们说:“这个项目谁带?”
部门一片安静。
领导看了看名单,点名:“婉婉,你跟赵总关系熟,你来做项目经理。”
她表面很为难:“我怕我 hold 不住。”
领导拍拍她:“你能的,你嘴甜,能哄。”
然后看我:“宴子,你做执行,方案、落地、现场都盯着点。”
我当时还很感动。
“你看,”我心想,“她刚刚还帮我挡酒,现在还带着我上项目。”
后来才知道——
从那一刻开始,她就已经把“锅的走向”算进去了。
——
项目一开始,我们简直是“纯用命堆”。
白天踩点、算动线,晚上改方案、写预案,
熬到凌晨两点回去睡三个小时,再回来撑着眼皮做表。
甲方临时加需求是家常便饭:
“多搞几个互动区,弄得像嘉年华一样。”
“能不能找个小网红来直播?别太贵那种。”
“微信话题要有噱头,最好能上本地号头条。”
每次会议,赵总不是盯着 KPI,就是盯着秦婉婉。
她负责笑,负责说“没问题,我们想办法”。
我负责回去真的想办法。
那阵子,我电脑桌面上贴了三张便利贴:
第一张写:不要当场发火。
第二张写:记得吃饭。
第三张写:加班可以算调休。
那三张纸,是秦婉婉给我贴的。
“你这人太直,”她说,“你要是当场翻脸,你就完了。”
“你得学学我,先把糖递过去,再把条件藏在糖纸后面。”
她这话,我当时当金句记在小本本上。
现在翻出来想扔垃圾桶。
——
项目真正出事,是在活动正式开始的第三天。
晚上场要办一个“青年之夜音乐会”,
我们前期为了省钱,和一个本地演出公司合作,让他们负责艺人和音响。
合同里写得好听:
“由乙方负责设备安全与现场秩序。”
实际呢?
那家演出公司为了多赚钱,把设备外包给了另一家小公司,
结果音响架设不稳,演出中途一面灯架倾斜,砸到了舞台旁边的护栏。
当时现场一片尖叫,所幸没砸到人,只有几个观众被吓到了摔了一跤。
事后甲方炸了:“你们这是要搞事故?”
赵总当场开骂:“谁签的外包合同?是谁?”
那一刻我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
我们根本没见过那家小公司签合同。
我们只跟演出公司签了一份总包合同。
演出公司再怎么转包,按合同的字面责任,其实在他们。
但赵总不管这个,他要的是——“有人出来背锅”。
经验告诉我:
这种时候,甲方不会去跟合作了多年的供应商翻脸,
他们更愿意让“外包公司 代理公司”背锅。
我们就是那个“代理公司”。
内部会上,老板拍桌子:“这锅我们得背一部分。”
然后他翻开合同:“项目经理是谁?”
所有人看向白板。
白板上的项目结构图写着:
PM:秦婉婉;执行:林宴。
我心里“咯噔”一声。
这字是我自己写的——
项目初期,她笑着把白板笔塞我手里:“你来写,我字丑。”
老板“嗯”了一声:“这样,婉婉对客户,把情绪稳住。”
“宴子,你做书面复盘,把问题、补救方案、后续整改全部写出来。”
“这次奖金扣一半,项目组共同承担。”
散会前,老板补了一句:“如果甲方那边还不满意,我们可能要内部处分。”
我那时候心里很乱。
觉得委屈,也觉得“说到底是我们没盯住”。
想着最多是奖金没了,挨一顿骂。
结果当天晚上,
我刷到赵总在朋友圈发了一条“长文致歉”。
配图是活动现场的漂亮照片,文字写得情真意切:
“为了给年轻人呈现更好的夜晚,我们在设备方面选择了更具活力的合作伙伴,但现场出现了小小失误,这是我们工作中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后一句——
“在此,特别感谢某某公关公司的林先生,第一时间站出来承担整改工作。”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
在他们的叙事里,我已经自动变成“那个站出来背锅的人”。
而秦婉婉,在那篇长文里只被提了一句——
“感谢小秦小姐整个项目过程中的辛苦付出。”
看上去很温暖,实际上特别干净。
再往后,公司内部出了一个“情况说明”,
要往上报给集团。
文件里写:
“项目管理责任由执行负责人林某承担,客户沟通与协调由项目经理秦某配合。”
那一份,是行政姐姐悄悄给我看了复印件。
她边复印边小声说:“你得小心点,这种写法以后出事都是你。”
我抬头看了一眼她电脑桌面。
那封邮件的原始版本,是秦婉婉拟稿的。
——
我被“处分”的方式是:
项目奖金全扣,绩效评 C,升职名额直接没戏。
秦婉婉呢?
她当然也受影响——
表面上也是奖金打折,绩效 B–。
但两个月后,她被调去“新业务拓展组”,
说是“她在客户那边口碑好,适合出去开路”。
我是在朋友圈里看到她晒新工位才知道的。
她发了一张照片:
新的办公室在高楼靠窗,桌上多了一台新电脑。
配文是:“新阶段,继续努力 ^_^ ”
我给那条朋友圈点了个赞,
她给我发来一条私信:
“对不起啊,那次项目,我也没办法。”
又跟了一句:
“我尽力了,让老板把责任分了一半。本来他们想全扣你一个人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一刻,我是真的被气笑了。
“谢谢你啊。”我回她,“你真是太仁慈了。”
她那边很快回一个笑脸:“别这么说,人嘛,都得为自己留条路的。”
“你以后会明白的。”
那之后,我提了离职。
临走那天,她特意来会议室,把我拉到一边。
“别记仇。”她说,“你以后也会在这种局里站着的,到时候你就知道——”
“最重要的不是公平,是活下来。”
我那会儿年轻气盛,只回了她一句:“我宁愿公平一点再活。”
她笑了笑:“那你适合回村。”
——
讲到这里,我自己也笑了一下。
“你看,”我说,“她还挺有预言家的天赋。”
“确实。”顾晚星在本子上写:
【关键词:公平感 vs 活下来】
“那你现在,还恨她吗?”
我想了想:“不太恨了。”
“以前觉得她坏,现在觉得——她只是特别老实地活在‘资源就是这样分’的世界观里。”
“我在她身上学到的东西,比在某些好人身上学的还多。”
“比如?”
“比如:凡是跟你说‘我也是被逼无奈’的人,”我说,“十有八九提前想好了退路。”
“比如:一个人的‘善意’,要看她愿不愿意为你损失一点实际利益,不是看她说对不起时眼眶红不红。”
我顿了顿,“最重要一点——”
“在合同和公文里,你的名字出现在哪里,比你在谁心里出现在哪里重要多了。”
顾晚星“哼”了一声:“这话挺适合当纪录片台词的。”
她翻到新的一页:“那她现在呢?”
“现在……”我看着山的另一头,“你其实见过她。”
“之前县里来的‘专家顾问’团里,有个城市 PR,穿一身浅色套装,踩着一双不太好走山路的高跟鞋。”
“你说的那个,一直在观察我们拍摄角度的女人?”
“对。”我说,“她现在名片写的是——山河社城市公关部,秦婉婉。”
顾晚星“啧”了一声,眼睛亮了半度。
“这角色不错。”她在本子上重重写了三个字:
【秦婉婉——山河社 PR】
“我要采访她。”她抬头看我,“你觉得她会说真话吗?”
“她会说自己想被记录的那部分真话。”我说。
“你拍她的时候,小心一点。”
“你以为你在拍她,其实你在拍她提前写好的剧本。”
“那不就是我以前在平台干的事吗?”顾晚星自嘲,“我比谁都熟。”
她停了停:“不过,你放心——这一回,她不是唯一写剧本的人。”
“你也有你的剧本。”
“差别在于,你的剧本比她惨一点。”她补刀,“观众会更爱看。”
系统很懂气氛地弹出一行提示:
【对手阵营关键角色锁定:秦婉婉】
【标签:情绪操盘 / 舆论包装 / 锅向导流】
【备注:建议将其纳入“人生教材”模块,避免再次踩坑。】
我在心里骂了一句:“你倒是会总结。”
嘴上只对顾晚星说:“你要想拍她,最好跟她约在镜头前。”
“她离了镜头,反而不习惯。”
“这种人啊,”我叹气,“活得就是一条长字幕。”
http://www.hlys.cc/47930/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