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军粮短缺!水车升级提灌溉量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马车刚驶离长安东郊,晨雾尚未完全消散,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陈砚掀起窗帘,只见卫青的亲兵手持红色驿旗,策马飞奔而来——红色驿旗是军中的紧急信号,显然是发生了重大事件。“陈大人!速回长安!”亲兵翻身下马,气喘吁吁地递上急报,“朔方前线军粮告急,雁门屯垦区因连日干旱,灌溉不足,小麦长势令人担忧,若再不下雨,今年的军粮供应恐怕将面临断缺!”
陈砚心中一沉,展开急报——朔方驻军五万,每日需军粮三千石,现存粮草仅能支撑十日;雁门三处屯垦基地的万亩麦田,因渭水支流水位下降,原有的龙骨水车抽水效率低下,近三成麦田已出现干裂,若一周内无法解决灌溉问题,小麦将颗粒无收。
“崤山遗迹之事只能暂缓。”陈砚果断决策,对车夫喊道,“掉头回长安!前往军械监!”他紧握怀中的墨家遗迹地图碎片,心中虽有不舍,却更明白军粮乃国之根本——前线将士浴血奋战,若因粮草短缺而溃败,后果将不堪设想。
赶回长安后,陈砚直奔军械监,紧急召集工匠开会。“雁门的龙骨水车抽水效率过低,一亩麦田每日需水两石,而现有水车一日仅能灌溉半亩,远不能满足需求。”他将精心绘制的改良水车草图铺展在案上,“我们必须在七日之内,制造出能提升三倍效率的改良水车,并送往雁门!”工匠们纷纷围上前,仔细端详草图上的“复式龙骨水车”结构——在原有单链龙骨的基础上,增加一条副链,实现双链同步转动;将木斗容量扩大一倍,并改用轻质桐木制作,以减轻整体重量;在水车轴上加装齿轮传动装置,可通过牛力牵引,替代人力踩踏。
“大人,这双链结构是否会引发卡顿?”一位工匠提出疑虑,“此前尝试增加木斗数量,结果链条咬合不畅,反而降低了效率。”陈砚早有应对之策,从系统储物格中取出“机关破障术”图纸的副本,翻至齿轮传动章节:“采用墨家的‘渐开线齿轮’替代普通平齿,齿牙呈弧形,咬合更为顺滑;双链之间加装定位销,确保同步转动。此外,我们在水车底部加装可调节刮板,以适应不同水位,即便支流水位再降三尺,也能顺利抽水。”
话音刚落,陈砚腰间的青铜残片微微发热,系统光幕悄然展开:“检测到民生紧急需求,触发临时任务——改良灌溉水车。任务要求:七日内制造二十架复式龙骨水车,确保雁门屯垦区万亩麦田灌溉无忧。任务奖励:功绩值 300,解锁‘水力磨坊’进阶图纸,系统储物格扩容至五格。失败惩罚:扣除现有功绩值400,雁门屯垦区减产记录计入个人档案。”
系统的任务与陈砚的计划不谋而合,他心中更有底气,果断下令:“现在分三组行动!一组负责锻造渐开线齿轮,先用生铁铸造,再用细砂纸精心打磨齿牙;二组制作桐木木斗,每斗需能装水五升,边缘用竹篾加固;三组组装水车框架,选用坚韧的桑木,确保能承受双链重量。”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军械监的铁匠铺昼夜不息,熔炉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陈砚亲自守在工坊,调试齿轮咬合精度——他将齿轮安装在测试架上,用牛力牵引转动,仔细观察每一个齿牙的咬合状态,稍有卡顿便立刻拆开调整,直到双链转动如行云流水,木斗取水无一滴洒落。
然而,危机很快再次降临。第三日,负责采购桐木的工匠匆匆回报:“陈大人,长安周边的桐木已被抢购一空,主父偃府的人昨日派人高价收购了所有桐木,说是要盖新宅!”“又是主父偃!”陈砚拳头紧握——主父偃分明是故意阻挠,想借军粮短缺之事陷害他。他冷静下来,思索片刻后,对工匠说:“改用柳木!柳木虽比桐木重,但韧性更强,用桑木做骨架,减轻整体重量。另外,去皇家园林砍伐老柳木,就说是陛下特批,用于军粮应急,主父偃不敢阻拦!”
果然,当工匠们带着汉武帝的口谕前往皇家园林时,主父偃派来的人虽百般刁难,却不敢违抗圣旨,只能眼睁睁看着柳木被运走。陈砚趁机让人将柳木浸泡在石灰水中,三天后取出,柳木重量减轻三成,韧性却丝毫未减,完全符合水车制作要求。
第七日清晨,二十架复式龙骨水车终于大功告成。陈砚亲自率领众人押送水车前往雁门,抵达黑松堡时,正值正午时分,烈日如火般炙烤着麦田,干裂的土地上,小麦叶子已呈现出焦黄色。百姓们正用木桶从河中挑水,尽管汗流浃背,却仍是杯水车薪。
“快!立刻安装水车!”陈砚一声令下,工匠们迅速将水车架设在渭水支流岸边,固定好底座,套上牛轭。随着牛群缓步前行,齿轮开始缓缓转动,双链带动木斗依次沉入水中,盛满水后升出水面,倾倒进岸边的灌溉渠中。
“水流变快了!”百姓们惊喜地呼喊起来——改良后的水车,木斗源源不断地将水送入渠道,渠水迅速上涨,顺着支流漫进麦田,干裂的土地渐渐变得湿润,原本低垂的小麦叶子,竟也慢慢舒展开来。陈砚命人测量灌溉效率:一头牛牵引的复式水车,一小时可抽水三十石,灌溉一亩麦田仅需四十分钟,效率是原有水车的三倍有余!二十架水车同时运转,每日可灌溉六千亩麦田,不出三日,便能覆盖雁门所有屯垦区。
“陈大人,您终于来了!” 雁门太守紧握着陈砚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若是再晚两天,这些小麦便将尽数毁损!前线将士的军粮,如今总算有了着落!”
当天傍晚,卫青的信使传来喜讯:汉武帝得知水车改良成功,龙颜大悦,遂下旨赏赐陈砚黄金五百两,并命他留在雁门,指导百姓推广复式龙骨水车;同时严令主父偃归还所抢购的桐木,并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陈砚站在水车旁,望着清澈的渠水潺潺流入麦田,夕阳将水车的影子拉得悠长。他轻抚腰间的青铜残片,脑海中闪现墨家秘文中的训诫——“兼爱非攻,利天下而为之”。或许,这才是墨家传承的真正精髓:并非藏于遗迹中的机关术,而是以技术造福百姓、守护家国。
深夜,陈砚在灯下仔细修改墨家遗迹探寻计划。他在地图碎片上标注出雁门的位置,心中已有了明确打算:待秋收之后,军粮充足,便联合卫青,携带改良连弩与机关术图纸,一同前往崤山——有前线稳定的后盾,有值得信赖的伙伴,定能安全揭开遗迹的秘密。
窗外,渭水支流的水声潺潺,水车转动的“吱呀”声与百姓的欢笑声交织成一幅和谐的画卷。陈砚深知,这场与天灾、人祸的较量尚未结束,然而只要他坚守初心,凭借墨家技术守护大汉的疆土与民众,终将迎来五谷丰登、边疆安宁的盛世景象。
http://www.hlys.cc/47950/1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