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锚点触发!预知匈奴下月偷袭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晨曦初照的墨家工坊内,“墨家飞鸢”的翼膜在微风拂动下轻轻颤动。工匠们正进行试飞前的最后检查,墨尘细致地调试着操控杆的灵敏度,而陈砚则专注地审视飞鸢的翼骨连接处,确认榫卯接口已用青铜箍牢固加固。就在此刻,脑海中“历史锚点雷达”的界面骤然闪烁——位于城南五十里的“墨家信使驿站”锚点,原本标注为“探索风险:中”的淡黄色光点,竟突变为橙红色,旁侧弹出警示信息:“锚点能量异常波动,可能蕴含未激活的紧急信息,建议立即探查。”
“飞鸢试飞暂缓,先随我前往城南锚点!”陈砚果断下令。昨日探索城西锻铁坊的经历使他深知,锚点的异常波动绝非偶然,尤其是作为“信使驿站”的锚点,极有可能隐藏着关乎军情的重大线索。他带领墨尘及三名携带机关破障工具的亲兵,策马疾驰,直奔城南方向而去。
按照雷达的指引,众人在一片茂密的槐树林中,找到了被藤蔓缠绕的驿站入口。驿站主体是一座半地下的石屋,入口处的石门上刻着墨家的“信鸽图腾”——这是当年墨家传递紧急信息的专属标记。墨尘上前轻推石门,发现门后被一道暗栓卡住。他依据墨家机关术的规律,在石门右侧找到一处隐蔽的凹槽,将随身携带的青铜残片(此前在修复工坊时发现的信物)嵌入其中,石门“咔嗒”一声缓缓开启。
石屋内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墙壁上挂着的竹简早已泛黄卷曲。陈砚激活雷达的“细节探测”功能,消耗300功绩值后,界面上立刻标注出两处能量异常点:一处在墙角的木箱内,另一处在石屋中央的石案下。他先打开木箱,里面整齐叠放着十几卷秦代的机关术手札,大多是关于信使驿站的运营记录;当他移开石案,一块刻有复杂纹路的石板显露出来,石板中央有一个与青铜残片形状吻合的凹槽。
“这是墨家的‘密信石’!”墨尘惊呼,“需用墨家传承者的信物激活,才能显现石中隐藏的信息。”陈砚将手腕上带有“墨”字胎记的部位贴在石板上,同时嵌入青铜残片。石板瞬间亮起淡绿色的光芒,一行行秦隶文字逐渐浮现:“匈奴左贤王部,曾于始皇三十三年秋,借道阴山,偷袭云中郡;其行军路线多沿墨家废弃驿站分布,惯于月圆之夜发起突袭,以‘狼嚎三声’为信号。”
文字消散后,石板上再次浮现出一幅简略地图,标明了匈奴可能的进军路线——自阴山南麓出发,途经雁门西侧的“黑风口”,直逼屯垦区的粮仓。陈砚心中一震,迅速打开系统光幕,令雷达分析此信息的关联性。光幕上很快显示出分析结果:“综合当前匈奴动向(右贤王部近期在阴山集结),推测锚点信息指向‘匈奴传统偷袭模式’;根据月圆周期推算,下月十五为月圆之夜,匈奴极有可能重施此战术,偷袭雁门屯垦区。”
“必须立即通知卫青将军!”陈砚面色凝重。雁门屯垦区刚刚丰收,粮仓内储有五万石军粮,若被匈奴偷袭得逞,不仅前线将士的粮草供应将中断,新建立的墨家工坊也可能遭受破坏。众人迅速返回长安,陈砚直奔卫将军府。此时,卫青正与将领们商议边疆防御部署,听闻陈砚带来的预警,立即暂停会议,展开地图仔细审视。
“黑风口地势险峻,两侧皆为悬崖,中间仅有一条狭窄通道,若匈奴在此设伏,我军援军难以迅速抵达。”卫青指着地图上的黑风口,眉头紧锁,“但若匈奴真如锚点信息所示,选择月圆之夜偷袭,我们便可提前布防。陈砚,你可有具体的防御方案?”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部署:首先,在黑风口两侧的悬崖上安装水力投石机,提前装填火药弹丸,待匈奴进入通道后,利用投石机封锁入口和出口;其次,在屯垦区粮仓周围挖掘深壕,壕内设置尖刺陷阱,并部署‘地听装置’,以监测匈奴骑兵的动向;最后,派出‘墨家飞鸢’,从下月初十起,每日在阴山南麓进行巡逻,实时监控匈奴的集结情况。”
陈砚将早已在脑海中构思好的方案一一列出,同时调出雷达界面,向将领们展示锚点信息与匈奴传统路线的重合度。“这是墨家信使驿站留下的历史军情,结合当前匈奴的动向,此次预警的准确率至少有八成。”
将领们纷纷点头认可,一名校尉问道:“陈大人,水力投石机需依赖水力驱动,而黑风口附近并无河流,我们该如何解决动力问题?”
“可以使用配备‘蓄力弹簧’的小型投石机,”墨尘上前补充道,“我们已经研发出可拆解的弹簧投石机,只需四名士兵便可搬运和组装。虽然其射程不及水力投石机,但足以覆盖黑风口通道,并且无需依赖水源,非常适合野外部署。”
卫青当即拍板决定:“就按此方案执行!陈砚,你负责协调工坊,务必在十日内赶制出二十台弹簧投石机和五套地听装置;我则调派五千精兵,前往黑风口与屯垦区布防,同时安排飞鸢的巡逻路线。我们必须在匈奴偷袭前,做好万全准备。”
接下来的十天里,长安与雁门之间的官道上,运输器械的车队络绎不绝。陈砚每日往返于墨家工坊与卫将军府,一边监督弹簧投石机的生产进度,一边与卫青细化防御策略。系统光幕上,“历史锚点雷达”持续监测着匈奴的动向——阴山南麓的匈奴营帐数量每日递增。雷达通过分析营帐分布和炊烟密度,推测匈奴兵力已达三万,与锚点信息中“左贤王部主力”的规模相符。
下月初十清晨,第一架“墨家飞鸢”从雁门军营腾空而起。操控飞鸢的工匠携带了简易的信号装置,一旦发现匈奴动向,便可通过燃放不同颜色的烟火传递情报。陈砚立于军营的了望塔之上,目送飞鸢逐渐消失在天际,心中交织着紧张与期待——这是“历史锚点雷达”首次应用于军事预警。若能成功挫败匈奴的偷袭,不仅能守护边疆百姓与军粮,更能彰显墨家技术在国防中的重大价值。
卫青走到陈砚身旁,递上一杯热茶,安慰道:“放心吧,我们已做足准备。即便匈奴改变行进路线,凭借飞鸢的巡逻与地听装置的监测,我们也能及时调整战术部署。”
陈砚接过热茶,目光投向远处正在操练的士兵与调试中的投石机,心中信念愈发坚定。他深知,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不仅是边疆防御的严峻考验,更是对墨家技术与“历史锚点雷达”效能的实战验证。只要众人齐心协力,定能粉碎匈奴的偷袭阴谋,守护大汉的疆土与百姓。
夜幕低垂之际,飞鸢带回了首份巡逻情报:阴山南麓的匈奴营帐已启动拆除工作,部分骑兵正朝黑风口方向进发。陈砚与卫青交换了一个眼神,眸中掠过一抹锐利的光芒——匈奴的动向,果不其然与锚点预警的时间线吻合。一场周密策划的防御战役,即将在月圆之夜正式打响。
http://www.hlys.cc/47950/1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