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 >第41章 入宫任职!少府器械丞的新挑战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1章 入宫任职!少府器械丞的新挑战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雁门的秋风刚刚卷起麦田的金色波澜,汉武帝的传旨钦差便带着明黄色的诏书,抵达了墨家工坊。陈砚跪地接旨,指尖触碰到诏书冰凉的绫缎,耳边传来钦差洪亮的宣读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陈砚推广墨家技术有功,炼铁铸械、固边御敌皆有建树,特召入宫,任少府器械丞,总领宫廷器械研发及全国工坊技术统筹,即刻赴任,不得有误。钦此。”

  起身谢恩之际,陈砚心中既感意外,又觉释然。自从高炉炼铁取得成功,钢制器械在前线大显神威,汉武帝对墨家技术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此次被调任少府,显然意在期望他将技术推广从地方层面扩展至全国范围,纳入朝廷的统一管理体系。墨尘站在一旁,眼中流露出欣慰之情:“大人此去长安,定能使墨家技术惠及更多百姓。然而,工坊的后续研发,仍需大人多加费心。”陈砚点头应允,将工坊事务悉数托付给墨尘,并叮嘱他优先推进《墨家工巧录》中“高炉炼铁进阶工艺”的实际应用。随后,他带领两名亲信工匠,随钦差一同赶赴长安。

  抵达长安当日,陈砚便前往少府报到。少府作为掌管皇室财政与宫廷手工业的机构,其下属的器械署负责全国器械的研发与生产。而“器械丞”一职,相当于现代的技术总监,上对少府卿负责,下管辖数十名工匠及各地工坊的技术对接工作。少府卿李延年亲自接待了他,并引领其参观器械署:“陈丞可知,如今陛下对器械研发极为重视,前线亟需补充钢制连弩与投石机,宫廷仪仗亦需改良礼乐器械,甚至河东盐场也需墨家机关协助提升提盐效率——这些重任,如今皆落在器械署肩上。”

  踏入器械署的工坊,陈砚立刻察觉到问题所在:工匠们分散在不同区域作业,有的锻造箭头,有的打磨齿轮,却缺乏统一的图纸与标准。墙角堆放着数十件残次品,有的箭簇尺寸偏差过大,有的齿轮齿牙歪斜——显然是由于缺乏标准化生产流程所致。“为何会有如此多残次品?”陈砚拿起一件残次齿轮问道。负责锻造的工匠苦笑道:“各地送来的铁矿纯度不一,锻造时全凭经验把控火候,再加上没有统一的模具,自然难以保证精度。”

  次日清晨,陈砚首次以器械丞的身份主持器械署会议。他将《墨家工巧录》中“零件标准化”的内容整理成文书,分发给众工匠:“从今日起,所有器械零件必须按此标准生产——箭簇长度统一为三寸,误差不得超过半分;齿轮齿距严格按‘一分三厘’打造,每批零件需抽样检测,不合格者一律重造。”话音刚落,一位年长的工匠随即提出质疑:“陈丞,各地工坊的工匠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统一标准恐难推行,若因此延误了前线的器械补给,责任由谁承担?”

  陈砚对此早有准备,取出“全国基建地图”(系统奖励功能),地图上详细标注了各地工坊的工匠数量、技术水平及资源储备情况:“我已规划‘技术巡检’制度,每月派遣墨家工匠前往各地工坊,指导标准化生产;同时在长安设立‘工匠学堂’,分批培训各地工匠,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至于前线补给,可优先保障雁门、朔方两地,利用标准化零件加快组装速度,反而能提升整体效率。”众人听罢,纷纷点头认可,先前的质疑声也随之消散。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入职第三天,河东盐场传来紧急消息:当地尝试运用墨家水力机关进行提盐作业,但由于机关与盐场的卤水不相容,导致齿轮锈蚀,提盐效率反而大幅下降。陈砚迅速带领两名精通水力机关的工匠,火速赶往河东盐场。到达现场后,他发现盐场的水力机关直接使用了普通钢制齿轮,而卤水含盐量极高,腐蚀性极强,普通钢铁根本无法抵御。

  “必须改良齿轮材质。” 陈砚随即启动“历史锚点雷达”,搜索与“耐腐蚀材料”相关的墨家技术。雷达迅速显示出结果,《墨家工巧录》残页中记载了一种“青铜镀铬工艺”——通过在青铜齿轮表面镀铬,能够显着增强其耐腐蚀性。他立刻组织工匠按照该工艺进行操作:首先将青铜齿轮打磨至光滑,然后将铬矿石与焦炭按1:2的比例混合,放入高炉中加热至1200c,生成铬液,最后将齿轮浸入铬液中,冷却后在表面形成一层银白色的铬层。

  改良后的齿轮安装完毕后,提盐机关的运转变得异常顺畅,效率较之前提升了三成。盐场官员感激不已,赞叹道:“陈丞此次鼎力相助,不仅解决了提盐的难题,更让我们领略到了墨家技术的精妙!”然而,陈砚心中明白,这不过是众多挑战中的一环。近日,宫廷仪仗署不断催促改良后的编钟,要求采用墨家机关来精确控制音准;陇西工坊上报铁矿储备告急,急需协调户部调配资源;甚至连太医院也前来咨询,探讨能否借助墨家机关改良煎药器具,以提升药效。

  回到长安后,陈砚将所有事务逐一分类,并按照优先级进行整理:前线器械补给列为“紧急”事项,盐场、矿场的技术支持定为“重要”事项,而宫廷礼乐、医疗器械的改良则归为“常规”事项。此外,他还创立了“每日简报”制度,要求各部门每日上报工作进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少府卿李延年目睹器械署的显着变化,对陈砚赞不绝口:“自你上任以来,器械署的效率提升了近五成,陛下近日亦多次提及你的卓越功绩,看来选你担任器械丞,确为明智之举。”

  然而,更大的挑战尚在前方。一日,汉武帝召陈砚入宫,于御书房展示了一件西域进贡的“鎏金铜机”——该机身上嵌有复杂的齿轮组,能够自动报时。汉武帝目光中满是期许,问道:“朕闻墨家机关术精妙绝伦,你能否以此机为参照,改良我大汉的计时器,并使其与水力相结合,用于宫廷及各地官府的时辰校准?”

  陈砚仔细审视鎏金铜机,发现其齿轮采用了“渐开线齿形”,相较于墨家传统的“直齿形”,不仅更耐磨,且传动更为平稳。他随即启动青铜残片的“技术解析”功能,迅速领悟了铜机的原理,信心满满地回禀:“陛下请放心,臣定能融合墨家水力技术与西域铜机的齿形设计,打造出一款‘水力计时器’。此器不仅能精准报时,更可通过管道连接,实现各地官府时辰的同步校准。”汉武帝闻言龙颜大悦,遂命陈砚于三个月内完成原型,以便在明年正月朝会上展示。

  离开御书房时,夕阳已将宫墙染成一片绯红。陈砚凝视着远方的未央宫,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少府器械丞的职位,虽外表光鲜,实则肩负着推动全国技术革新的艰巨使命。无论是地方工坊的改进,还是宫廷朝堂的决策,从抵御外敌到改善民生,每一项任务都紧密关联着大汉的繁荣与发展。他回到器械署,连夜着手绘制水力计时器的图纸。在灯光的映照下,图纸上的齿轮与水力管道逐渐清晰,恰如他心中对未来的宏伟蓝图——借助墨家技艺,为大汉构筑一套完备的技术体系,让“兼爱非攻,利天下民”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国家的每一寸土地。

  深夜的器械署,工匠们依旧在加班加点地打磨零件。陈砚走到工坊中央,目睹眼前繁忙的景象,仿佛看到了雁门墨家工坊的缩影。他深知,无论职位如何变迁,推广墨家技术、造福天下百姓的初心,始终坚定不移。而担任少府器械丞所面临的新挑战,不过是实现他理想征途上的又一崭新起点。
  http://www.hlys.cc/47950/1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